学术投稿

一起苦味牛乳的原因分析

姚小玲

关键词:苦味, 牛乳, 无菌条件, 灌装成套设备, 无菌牛奶, 乳品厂, 超高温, 保质期, 温度, 苏州, 市场, 生产, 灭菌, 盒装, 德国, 处理, 成品, 常温
摘要:苏州乳品厂自1995年引进德国KF-PKL超高温、无菌灌装成套设备生产的系列盒装无菌牛奶,于1995年11月正式投放市场,在135℃-140℃温度下对牛乳进行4-8S的瞬时处理使牛乳达到灭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将其灌装成品,保质期为常温下6个月.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妇女卫生用品棒状杆菌污染监测状况

    除了白喉棒状杆菌之外,常见的棒状杆菌有溃疡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溶血棒状杆菌等多种,可以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部和皮肤等处.

    作者:邵荣标;姚健;徐帮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酚A光催化降解研究

    [目的]研究环境水样中双酚A光降解动力学及TiO2、H2O2及pH值对双酚A光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分析测定模拟水样中双酚A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变化.[结果]双酚A光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佳降解条件为pH.5,2g/LTiO2和3%H2O2.[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双酚A在环境水样中的迁移、转化及危害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杨红;张克荣;吴德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山西省产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样品为山西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的产品686份.1.2检验方法按照<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1~7918.5-87及<化妆品卫生规范>进行检验.

    作者:关联欣;张凡非;张亚尼;王三桃;贾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EHEC增菌培养基对O157:H7大肠杆菌增菌效果的观察

    观察增菌培养基对O157:H7大肠杆菌的增菌效果.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目的菌及非目的菌在增菌培养基中生长的灵敏度及选择性,比较几种培养基对粪便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实验证明,N@mEHEC培养O157:H7大肠杆菌及非目的菌,出现可见生长的低接种浓度(cfu/ml),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呈现良好的选择性,对粪便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N@mEHEC明显高于N@mEC.N@mEC对O157:H7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可显著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菌的检出率.

    作者:阚方琦;马乐好;董非;李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起苦味牛乳的原因分析

    苏州乳品厂自1995年引进德国KF-PKL超高温、无菌灌装成套设备生产的系列盒装无菌牛奶,于1995年11月正式投放市场,在135℃-140℃温度下对牛乳进行4-8S的瞬时处理使牛乳达到灭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将其灌装成品,保质期为常温下6个月.

    作者:姚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孔径毛细管柱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丙烯酰胺[1](Acrylamide)是一种中等毒性的化合物,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和皮肤的损害,其水溶液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车间空气中丙烯酰胺的高容许浓度为0.3mg/m3(皮),文献2和3采用填充柱分离,存在分析周期长,固定液流失容易污染检测器等弊端,本文采用大孔径毛细管柱对其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分离效果良好,使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溶液的检测限为1pg,当采样20L时,空气样品的检测限为0.0005mg/m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大孔径毛细管柱在气相色谱分析,特别是在大量常规分析工作中的潜力.

    作者:于保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网格式多极钛板消毒液发生器产生次氯酸钠液消毒效果的研究

    为研究网格式多极钛板消毒液发生器产生的次氯酸钠液消毒效果.进行悬液定量杀灭效果试验.含有效氯50mg/L时,对大肠杆菌(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5min可杀灭99.99%;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同样浓度作用10min,亦可杀灭99.99%.

    作者:张丽红;潘恺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免疫法对比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

    作者:侯瑜;李质馨;田洪艳;阎小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室内细菌鉴定质控报告

    为适应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检验基本功训练,我站于2001年9月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室内细菌鉴定质控考核,发放真空干燥菌种10株,限定时间1个月.

    作者:曹玉芹;崔西超;彭武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

    现代医学认为微量元素对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验研究证实Fe、Cu、Zn三者比例失调,含量不足或利用受限,均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发生疾病.

    作者:司黎;琚玮;宋姝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川贝枇杷膏对大鼠亚慢性毒性及SOD酶活性实验研究

    研究川贝枇杷膏中远期毒性及其免疫功能、SOD酶的活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中的有关方法进行,大鼠血清SOD含量测定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川贝枇杷膏的LDso>15000mg/Kg,属无毒级;其对动物体重、血液常规及生化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的损伤作用,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肾未见毒性病理改变.红细胞总数增加,血清中球蛋白含量增加;T-SOD、CuZn-SOD、Mn-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川贝枇杷膏为无毒、且可能刺激机体骨髓造血机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抗氧化作用的食品.

    作者:梁晓芸;麦惠霞;聂木海;诸茂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泻婴儿粪便中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O125B15的报告

    2000年10月我站从一例二岁腹泻婴儿粪便中检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O125B15,经系统鉴定为O125B15,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荣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产品中总汞

    水产品是人类食物中汞的主要来源,对水产品中汞的监测甚是重要.汞的测定方法有冷原子吸收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等.

    作者:黄树梁;张怡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杭州市售九大类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自1992~2001年间对辖区生产的直接入口食品的各类厂家或加工的食品网点以及零售店等共受检4760份,分九类25个品种,其中清凉饮料(饮料、食用冰块、冷冰饮品、营养液)1152份;调味品(酱油、香醋、芝麻油、花生酱、酱菜)238份;酒类(配制酒、啤酒)372份;豆制品113份;糖果、糕点、果脯(膨化奶、米粉、蜜饯、藕粉)1781份;乳制品(牛奶、奶粉、豆奶、酸奶)180份;肉制品(肉松、卤味品)757份;罐头44份;饮用水(矿泉水、纯净水、沙泸水)123份,进行微生物监测来评判污染超标问题.

    作者:郑丽芳;何连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机极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混合色素

    日前食品中的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胭脂测定有薄层层析法[1-2],高压液相色谱法;由于高压液相色谱法,所需仪器设备昂贵,且检测样品所需时间长,薄层层析法,是半定量分析法.

    作者:钱桂平;余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分辨气相色谱/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 检测奶粉中二噁英

    [目的]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定量检测了奶粉中十七个四至八个氯原子取代的二噁英和呋喃.[方法]采用美国EPA1613方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同位素稀释的方法定量,对奶粉样品进行索式抽提、自动纯化系统纯化、以HRGC/HRMS-MID方法检测样品中的二噁英.[结果]同位素标准物的回收率分布于90.6%~116.28%之间,检出限在0.077~0.97pg/g.该方法定量可精确到pg/g水平.实验过程中可以控制系统不受污染,样品中只检出1,,2,3,4,7,8-HxCDF.[结论]该方法灵敏、定性、定量准确,为目前国际上权威认可的二噁英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姜杰;张建清;周健;刘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前带现象的初步分析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RPR法、TRUST法、TPPA法、TPHA法和ELISA法等.

    作者:黄河;杨艳;赖菊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仪器法测定涉水产品水样中的溶解性总固体

    溶解性总固体(简称TDS)是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必测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被测水样中无机离子和部分有机物的含量.

    作者:魏建荣;姜丽娟;李勇;朱志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波消解技术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

    微波消解技术是一种崭新、高效的样品消解方法.因其具有节能、快速、污染少及分解完全的优点,目前已成为食品分析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宏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周口市麻疹强化免疫、风疹疫苗普种情况分析

    自实施麻疹疫苗接种特别是实行EPI规划以来,麻疹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周口市已连续4年发病率控制在5/10万以下.

    作者:赵伟;王云超;蒋文;殷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