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文;常晓悦
测定生发类化妆品中斑蝥素的含量;用三氯甲烷为提取剂、以M/Z 128为定量离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储存技术(GC/MS-SIS)进行测定;线性范围为1~50μg/ml,检出限为0.2ng,回收率为91.0%~97.1%,相对标准偏差为0.80%(n=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李英;王成云;杨左军;张伟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临床常见的、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致ARI的病原体具有种类多、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别、常规方法检测很困难、有地域和季节差别等特点,使临床病原学诊断ARI和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ARI较为困难,对ARI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了解致ARI的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情况,对制定诊治ARI的方案和有效避免滥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就诊的ARI患者中,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占有较大的比例,此情况使临床诊治ARI的复杂程度增加,应引起注意,对ARI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初步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薛承岩;刘耀敏;卢云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指导实际扑疫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消毒办法,提供准确有效的消毒剂种类、浓度,我们于1999年测试了几种消毒剂对土壤中污染的霍乱弧菌的消毒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叶庆临;肖霖;廖骏;王兴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应用国标方法GB5750-85测定水中氯仿、四氯化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实验研究,我们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一些改进,使方法更加简单易行,方法的灵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作者:康莉;陈春晓;仲岳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危及人类健康的问题,早在40年代末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WHO在1969年就对各国提出:应对各种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量制定出允许标准.我国对此也做出相应规定,并制定了国标检测方法.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国标检测方法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分离、检出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对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进行了方法上的探讨,并得到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薇;阎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1年4月12日,无锡市某区3个镇的10所幼儿园、小学发生一起因食用牛奶饮料导致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菌检验,证实为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及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俞彩娥;沈梅云;童鹤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9月29日,福州市某学校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75名学生患病,轻微症状者50人,经医院诊治者25人,其中3名重症患者住院治疗.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证实本次事件是因食用豆浆污染蜡样芽胞杆菌而引起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峰;黄春文;齐文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常用做工业漂白剂、印染还原剂.其中所含甲醛属细胞原浆毒,对人体肾脏有损害.不法食品生产者在腐竹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甲醛次硫酸氢钠,以改善劣质腐竹的感官性能,以次充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打击不法食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对腐竹制品进行甲醛次硫酸氢钠检测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没有相应的标准检验方法,为此,我们采用亚硫酸氢钠和甲醛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对腐竹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阳;金志强;陆卫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我们收集了武汉市各区卫生防疫站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中分离初筛的沙门菌共502株.经系统鉴定,502株沙门菌分布于B、C1、C2、D1、E1、E4、F等7个群37个血清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58株菌做26种药敏纸片试验,结果对丁胺卡那、头孢哌哃、头孢拉定100%敏感,对青霉素G、麦迪霉素等100%耐药.
作者:熊燕;陈智;齐小保;徐小菊;龙一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保存食品冰箱的卫生状况,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防止传染病和一些肠道疾病的发生,我们于2001年4月对石河子市部分居民住户,饭馆保存食品的冰箱进行了大肠菌群检测,并进行比较,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咏梅;唐怀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有机氯农药的主要品种六六六(BCH)和滴滴涕(DDT)分别于1825年和1874年问世,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和公共卫生,曾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首选的杀虫剂.有机氯农药是我国早大规模使用的农药,七十年代是我国使用有机氯农药的高峰期,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降解十分缓慢,以及它的亲脂性等特点,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大量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1983年我国才开始禁止生产BCH和DDT等有机氯农药.虽然有机氯农药在中国已被禁止使用了17年,但在食品中仍能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残留,且平均值远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本文就国内近年来对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黄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COD(化学需氧量)传统测定方法,是利用重铬酸钾的强氧化性来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滴定误差往往会累积较大的结要误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利用重铬酸钾本身的颜色随浓度变化进行变化这一特性,而进行分光光度比色测定,尝试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绘制标准曲线,并分析其r值、a值、b值,以及对特征浓度进行回收率控制等手段,对标准曲线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冯宝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海产品中Na、Mg、Al、P、Cr、Mn、Fe、Ni、Ca、Zn、As、Sr、Mo、Cd、Pb、Hg,并利用国家标准物质贻贝GBW08571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准确度在85%~115%,平均值为96.7%,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并用多内标法有效地校正了基体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孙玉岭;薛维政;郜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如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和蒸馏滴定法等.但均各有其不足之处,如汞污染、标准不稳定、人为误差较大等.本文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SO32-),干扰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无污染.
作者:范华锋;查河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简便、快速、测定范围广(0.02~2000)PPm),不需分离溶液中大量干扰离子,广泛用于各类样品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是成熟的离子选择电极之一,它是用氟化镧单晶膜制成的一种膜电极,自1996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相继研制成的一种膜电极、全固态离子电极、倒置平板式氟电极、复合电极等,对测定微量样品氟含量可获得满意效果.[1,2]为了减少测定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就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周定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进展很快,研究面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广,尤其对抑制肿瘤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较深刻,但对这些起主要作用的多糖测定在我国至今尚无统一标准方法,为了检验的需要我们对多糖测定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作了初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钟建平;钟春燕;赵道辉;杜峻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可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血清硒正常值为0.079mg/L±0.03.据报导测定血清硒的方法有多种,有NAA法、XRFS法、ICP-AES法、AAS法等.本文对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清硒方法进行了探讨,此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均好,取样量少,干扰少简便快速,是测定血清硒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徐卫红;张亚增;申庆光;王雁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国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无菌检查试验时,应吸取脱液,经洗脱后用脱液接种做无菌检查试验(简称洗脱法)[1].同时我们参照注射针的无菌检查试验方法[1],即取样直接投入培养管中(管称浸泡法)作为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耀清;薛荣芬;潘慧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品种类繁多,目前国家颁布有国家标准的食品多达450余种,检验项目达170余项.且每种食品的检验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值都有差异.过去用微机进行食品样品检测评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大量的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与一种食品对应:二是建立一个包罗所有检测项目的超大型数据库.前者在进行数据评价时,一种食品要建立一套评价方法,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设计,且新面世的食品标准只能由程序设计员添加,普及使用受到限制;后者浪费了大量的计算机存贮空间,并且数据的重复处理使计算机的效率大大降低.再者,新的食品检测项目也只能由程序设计员添加,普及使用也受到限制.本系统利用visua Foxpro 6.0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解华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无论是采用GB5009·33-85还是采用GB/T5009·33-1996测定方法都同是一种重氮化偶合反应比色法.此法在对有色样品检测时,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或合成色素严重地干扰着比色结果,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GB法中尚未提示对色素的消除.为消除干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不同的pH条件下,采用活性炭进行脱色的方法(以下简称本法).经过反复试验和实践,我们认为在pH=11~12时是排除色素的佳范围,它既有效地消除了色素的干扰,又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廖惠玲;陈德云;陈国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