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层法检测富马酸二甲酯方法探讨

张杨;陈伟强

关键词:薄层法, 检测, 富马酸二甲酯, 使用气相色谱法, 不饱和脂肪酸, 基层实验室, 抑菌作用, 检验标准, 过敏反应, 国家标准, 工作实践, 防霉防腐, 刺激作用, 蒸汽压, 适应性, 呼吸道, 酯类, 熏蒸, 文献, 普及
摘要:富马酸二甲酯属二元不饱和脂肪酸酯类,因其蒸汽压较高,具有抑菌作用,曾被用于糕点防霉防腐熏蒸,但是其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加上有些人接触富马酸二甲酯后会发生过敏反应,我国现已禁止使用.然而,近来仍发现一些厂家仍在使用.由于目前国家标准还没有富马酸二甲酯的检验标准,有文献报道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该法基层实验室不易普及.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用薄层法测定富马酸二甲酯,简单易行,其适应性更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冰箱保存食品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

    为了解保存食品冰箱的卫生状况,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防止传染病和一些肠道疾病的发生,我们于2001年4月对石河子市部分居民住户,饭馆保存食品的冰箱进行了大肠菌群检测,并进行比较,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咏梅;唐怀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总砷和总锑

    目前,砷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DDC-Ag比色法和砷斑法[1],前者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重现性不好,后者操作手续繁琐,所用试剂需纯化;锑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前者操作繁琐,条件严格,而且还需要毒性很大的苯进行提取,使该方法难以推广,后者灵敏度较低,仪器价格昂贵.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环境[2]、地质[3]、卫生[4]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总砷和总锑的佳仪器条件及氢化物发生条件,介质及还原剂用量的影响,并对Bi3+,pb2+、Fe3+、Ca2+、Mg2+等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试验.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茶叶进行了6次测定,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5%,检出限为0.6μg·L-1;锑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1%,检出限为0.27μg·L-1.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同时检测食品中总砷和总锑,获得较满结果.

    作者:关铭;郭淑英;王春燕;边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两种无菌检查方法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检验结果的比较

    我国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无菌检查试验时,应吸取脱液,经洗脱后用脱液接种做无菌检查试验(简称洗脱法)[1].同时我们参照注射针的无菌检查试验方法[1],即取样直接投入培养管中(管称浸泡法)作为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耀清;薛荣芬;潘慧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鸡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的HPLC法测定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恩诺沙星为内标物,测定鸡各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鸡各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3%以上,日内、日间RSD分别低于8.40%和13.00%(n=5),环丙沙星在0.025~5.0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7),低检测限为0.003mg/kg,可满足鸡各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检测的要求.

    作者:谢恺舟;张军;龚道清;王志跃;陈国宏;赵万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腐竹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

    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常用做工业漂白剂、印染还原剂.其中所含甲醛属细胞原浆毒,对人体肾脏有损害.不法食品生产者在腐竹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甲醛次硫酸氢钠,以改善劣质腐竹的感官性能,以次充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打击不法食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对腐竹制品进行甲醛次硫酸氢钠检测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没有相应的标准检验方法,为此,我们采用亚硫酸氢钠和甲醛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对腐竹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阳;金志强;陆卫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航空食品厂面包生产卫生微生物学监测报告

    本航空食品厂是以生产航空快餐、糕点为等为主导的企业,日产面包量平均在9200个,其产品主要为本场起降的各航空公司航班及旅客配餐,面民是配餐食品中主要品种之一.面包因其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高温烤制后需经摊凉,部分需切片,再进行包装.其操作环节多、微生物十分容易繁殖.因此面包的卫生质量直接影响到机组人员与旅客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产品卫生质量,笔者对本厂2000年所生产的面包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分析,同时对生产用工具、员工的手、季节等因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将监测结果报告.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41例腹泻病人病原菌分离情况报告

    急性腹泻(以下简称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肠道传染病之一,是发病率高、病原菌复杂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生更为严重,目前世界上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了解和掌握腹泻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于2000年4~10月对锡山市辖区内各医院肠道门诊送验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

    作者:姚正堂;廉靖贤;蒋巳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念珠菌的不同种菌的脂肪酸组成

    念珠菌的脂肪酸组成被认为是对分类和鉴定极有效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只需要少量的菌体,采用盐酸甲醇直接甲脂化,方法简单,操作快速,试剂便宜且需要量少,脂化效果好,稳定性与精密度都较好,是一种迅速处理多种菌株且简单易重复的优良方法.

    作者:郑文晖;蔡葵花;席丽艳;鲁长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仿、四氯化碳方法的改进

    在应用国标方法GB5750-85测定水中氯仿、四氯化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实验研究,我们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一些改进,使方法更加简单易行,方法的灵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作者:康莉;陈春晓;仲岳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简便、快速、测定范围广(0.02~2000)PPm),不需分离溶液中大量干扰离子,广泛用于各类样品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是成熟的离子选择电极之一,它是用氟化镧单晶膜制成的一种膜电极,自1996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相继研制成的一种膜电极、全固态离子电极、倒置平板式氟电极、复合电极等,对测定微量样品氟含量可获得满意效果.[1,2]为了减少测定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就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周定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细菌性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的调查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临床常见的、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致ARI的病原体具有种类多、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别、常规方法检测很困难、有地域和季节差别等特点,使临床病原学诊断ARI和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ARI较为困难,对ARI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了解致ARI的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情况,对制定诊治ARI的方案和有效避免滥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就诊的ARI患者中,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占有较大的比例,此情况使临床诊治ARI的复杂程度增加,应引起注意,对ARI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初步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薛承岩;刘耀敏;卢云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

    肺结核患者是医院内继发感染的高危人群,肺部感染常见且病死率高,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及预后,故防治院内肺部感染成为临床上备受重视的课题之一.为探讨肺结核病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我们对近3年间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作者:赵玉玲;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品卫生质量检测自动评价方法

    食品种类繁多,目前国家颁布有国家标准的食品多达450余种,检验项目达170余项.且每种食品的检验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值都有差异.过去用微机进行食品样品检测评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大量的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与一种食品对应:二是建立一个包罗所有检测项目的超大型数据库.前者在进行数据评价时,一种食品要建立一套评价方法,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设计,且新面世的食品标准只能由程序设计员添加,普及使用受到限制;后者浪费了大量的计算机存贮空间,并且数据的重复处理使计算机的效率大大降低.再者,新的食品检测项目也只能由程序设计员添加,普及使用也受到限制.本系统利用visua Foxpro 6.0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解华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动物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危及人类健康的问题,早在40年代末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WHO在1969年就对各国提出:应对各种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量制定出允许标准.我国对此也做出相应规定,并制定了国标检测方法.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国标检测方法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分离、检出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对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进行了方法上的探讨,并得到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薇;阎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起由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0年9月29日,福州市某学校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75名学生患病,轻微症状者50人,经医院诊治者25人,其中3名重症患者住院治疗.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证实本次事件是因食用豆浆污染蜡样芽胞杆菌而引起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峰;黄春文;齐文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周口市2~18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HBsAg流行率为9.75%,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且青少年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预后比成人差,并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为全面了解我市青少年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乙肝抗体保护水平,为今后全市开展大规模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市于1999年10月对全市2~18岁青少年儿童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云超;赵伟;蒋文;郭爱英;殷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鸽粪中肠道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意义探讨

    为了解鸽子体内肠道杆菌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禽类动物作为肠道致病菌传染源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离鸽粪中肠道致病菌噬菌体的方法,并采用空斑形成试验来了解各种噬菌体的滴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晶;申元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无蒸馏直接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将样品消化并蒸馏后进行测定.但其蒸馏过程复杂,且费时较长.为了探讨简便快捷的测定方法,我们设计研究了无蒸馏直接比色测定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增伦;翟炳明;王传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甲基紫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

    有些蔬菜、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尤其是不新鲜或腐烂、腌制的蔬菜、水果中含量较高.大量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不足中毒剂量的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因此,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在食品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亚硝酸根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和示波极谱法[1-3].本文研究了利用亚硝酸根对甲基紫的褪色作用,建立了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甲基紫对570nm波长的光有较强吸收,在酸性介质中,由于亚硝酸根对甲基紫分子中的仲胺位氢发生了取代而使吸光度减少,其减少值△A与亚硝酸根浓度呈线性关系.籍此,可对亚硝酸盐进行测定.

    作者:杜晓燕;王德才;王悦;贾效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目前,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方法很多,单独测定硝酸盐氮的有二磺酸酚比色法[1],镉柱还原法[2],紫外分光光度法[3]等,测定亚硝酸酸盐氮的方法有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1],催化分光光度法[4]等.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同时测定也有报道[5-6],本文基于文献[7]报道的N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方便,并与标准法比较取得了很满意的结果.

    作者:何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