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酸脱氢酶与蚊虫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性的研究

张利;叶钰亭;孙林春;洪善超;沈波;朱昌亮

关键词:蚊C6/36细胞, 乳酸脱氢酶, 酶活性, 溴氰菊酯抗性
摘要:目的 研究乳酸脱氢酶(LDH)与蚊溴氰菊酯抗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RT- 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扩增白纹伊蚊LDH全长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和抗性蚊C6/36细胞中LDH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敏感和抗性蚊细胞中LDH酶活性.结果 LDH基因全长共1831 bp,其中ORF为996 bp,共编码331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埃及伊蚊、黑腹果蝇、小家鼠和人的乳酸脱氢酶的同源性分别为89%、72%、66%和6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DH基因在抗性蚊细胞中高表达,为敏感蚊细胞的1.87倍(P<0.05).LDH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LDH在敏感蚊细胞中的酶活性范围为1~ 95 U/gprot,均值为40 U/gprot;在抗性蚊细胞中的酶活性范围为20 ~ 150 U/gprot,均值为75 U/gprot(n=15,P<0.01).结论 抗性蚊细胞中的LDH表达量和酶活性均高于敏感蚊细胞,提示LDH可能与蚊溴氰菊酯抗性相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行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三)——食品行业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在食品行业有着重要地位,使用的药物隶属卫生杀虫药剂,具有广谱、快速、效果好特点,但安全使用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食品行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以及效果评价方法.

    作者:沈培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氟磺酰胺杀蟑颗粒剂现场应用药效观察

    2011年7月我们将氟磺酰胺制成杀蟑颗粒剂,在南京地区某部幼儿园进行了现场灭蟑试验,效果很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氟磺酰胺原药 由本中心实验室合成。

    作者:郑剑;周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国家卫生城市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巩固措施探讨

    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安排、科学有效指导和持之以恒开展.

    作者:陈士强;曹玮;王泽清;邱祥志;杨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几种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概况

    昆虫抗冻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冻活性,其结构与其他生物不同.本文分别从结构、基因克隆、抗冻活性等方面对几种昆虫的抗冻蛋白进行综述,并对昆虫抗冻蛋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李亚平;刘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JWX-Ⅰ型卫生杀虫乳油对蚊蝇的灭效研究

    目的 测定JWX-Ⅰ型卫生杀虫乳油对淡色库蚊、家蝇的杀灭效果.方法 以淡色库蚊、家蝇为试验对象,对JWX-Ⅰ型卫生杀虫乳油进行室内药效、模拟现场药效、现场药效及贮存稳定性药效试验测定.结果 该杀虫剂用水稀释100倍后,室内按1.43 ml/m3喷雾,对淡色库蚊、家蝇的KT50分别为5.15和3.33min,24 h死亡率均为100%;模拟现场按1.5 ml/m3喷雾,对淡色库蚊、家蝇的1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对部队野外驻训的3个宿营地按1.8 mg ai/m2喷雾,喷药后1h蚊虫密度下降率平均达95.45%;贮存稳定性试验相当于常温下存放2年,对淡色库蚊、家蝇的杀灭率仍达90%以上.结论 该药剂高效、速效、贮存稳定性好,适合部队野外驻训使用.

    作者:陆年宏;陈超;王天桃;韩招久;郑剑;谭伟龙;贾德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8%乐安居乳油气相色谱分析

    目的 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8%乐安居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了解其方法是否更有效.方法 采用Agilent HP -1色谱柱,用ECD检测器对8%乐安居乳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8%乐安居乳油中氯菊酯含量的气相检测方法.结果 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005 74,标准偏差为0.047 2,平均回收率为96.58%,线性系数为0.999 5.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8%乐安居乳油有效成分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酸脱氢酶与蚊虫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乳酸脱氢酶(LDH)与蚊溴氰菊酯抗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RT- 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扩增白纹伊蚊LDH全长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和抗性蚊C6/36细胞中LDH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敏感和抗性蚊细胞中LDH酶活性.结果 LDH基因全长共1831 bp,其中ORF为996 bp,共编码331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埃及伊蚊、黑腹果蝇、小家鼠和人的乳酸脱氢酶的同源性分别为89%、72%、66%和6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DH基因在抗性蚊细胞中高表达,为敏感蚊细胞的1.87倍(P<0.05).LDH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LDH在敏感蚊细胞中的酶活性范围为1~ 95 U/gprot,均值为40 U/gprot;在抗性蚊细胞中的酶活性范围为20 ~ 150 U/gprot,均值为75 U/gprot(n=15,P<0.01).结论 抗性蚊细胞中的LDH表达量和酶活性均高于敏感蚊细胞,提示LDH可能与蚊溴氰菊酯抗性相关.

    作者:张利;叶钰亭;孙林春;洪善超;沈波;朱昌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铁路有害生物控制措施探讨

    随着铁路新型车站建设和高铁、动车组运营,研究适应铁路新型车站、高铁快速发展中有害生物控制措施.通过分析新型车站构成,高铁和动车组的运营方式,分析在有害生物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他们的有害生物控制方法和措施.

    作者:王少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目的 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 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 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 g/m3熏蒸10 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 g/m3.结论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作者:张建明;王宇平;李西标;李金有;高博;柯秋璇;郑燕平;许卿;李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国卫生杀虫剂应用现状和行业导向

    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卫生杀虫剂在有害生物防制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以及有害生物防制业的发展导向等.

    作者:杨华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常州市发现多例日本伪瓢虫危害

    主要描述了日本伪瓢虫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发生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并对可能诱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秀梅;尹兵;钱剑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虫生真菌应用于病媒害虫的防治

    虫生真菌可以引发宿主昆虫动物流行病,是昆虫种群密度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综述了绿僵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防治蚊、蝇、蟑螂、蜱、蠓等病媒害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真菌应用于蚊虫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展望了虫生真菌在病媒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作者:蒋洪;姜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国卫生用农药的管理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卫生用农药(非农用农药)管理政策,并对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以燕;李富根;姜志宽;曾晓芃;佟颖;钱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连云港地区白蚁危害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通过对连云港地区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连云港地区白蚁危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连云港地区白蚁频发的原因,为以后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顾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旱蚂蟥防治药物的研制

    目的 针对旱蚂蟥的危害研制一种有效、安全、使用简便的驱避药物.方法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旱蚂蟥的习性进行药效试验方法、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研究.结果 以植物源杀虫剂为有效成分,通过助剂选择制成0.5%微乳剂,10倍稀释液对蚂蟥具有驱避、触杀效果,强迫接触出现中毒症状时间为15.8 s,一次喷洒药物持效大于6h.制剂对大白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10 000 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属微毒,质量稳定、使用简便.结论 该剂是一种有效、安全、使用简便的旱蚂蟥驱杀药物.

    作者:黄清臻;杨振洲;贾瑞忠;韩华;史慧勤;李彦;石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鼠的监测和防控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黑线姬鼠(姬鼠型)和褐家鼠(家鼠型).在疫区,鼠密度与发病率密切相关,因此,监测鼠密度对预测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防鼠和灭鼠.灭鼠应使用灭鼠药,大面积同时进行.只有当鼠密度明显下降后,才能有效控制HFRS流行.必要时,可接种HFRS疫苗.

    作者:吴光华;王忠灿;姜志宽;郑亦军;王莉;丁凌云;马冰滢;毛春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啮齿动物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甘肃省迭部林区啮齿动物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方法 采集啮齿动物样本,采用PCR检测啮齿动物体内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结果 调查采获500只啮齿动物,共计8属12种.对12种500只啮齿动物采用PCR扩增检测,检出莱姆病螺旋体阳性109只,总阳性率21.18%.其中小林姬鼠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高,阳性率为51.69% (46/89);大林姬鼠次之,阳性率为38.18%(21/55);社鼠和黑线姬鼠居第三位,阳性率分别为13.33%(36/270)和11.11%(3/27);鼩鼱和长尾仓鼠检出莱姆病螺旋体阳性低,阳性率分别为8.33%(1/12)和6.06%(2/33).棕背孵、黑线仓鼠、根田鼠、褐家鼠、大仓鼠和甘肃鼠兔未有检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甘肃省迭部林区啮齿动物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

    作者:周小平;李依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洛阳市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洛阳市家蝇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灭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点滴法.结果 洛阳市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敌敌畏、残杀威、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家蝇抗药性的增长.

    作者:赵进奎;刘刚;贺建忠;李阳阳;殷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创意独特的驱虫与杀虫制品

    目前,在病媒生物防治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但研究低碳环保制剂已引起各国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日本近年来研制开发的几种创意独特的驱虫与杀虫制品报告如下.1 泡沫诱捕气雾剂配方中含有能释放出吸引昆虫气味的成分,使用时将制品摇匀,向碟、匙、盆之类开口小容器喷射,喷出的泡沫有特殊气味及粘性,将喷有泡沫的容器放在昆虫常出没的地方,闻到气味的昆虫爬来后即被泡沫粘住不得动弹.泡沫干燥后可以被方便地从容器中取去扔掉.

    作者:游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溴敌隆与溴鼠灵毒饵灭鼠效果的比较

    目的 评价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现场灭鼠效果,筛选安全、高效的杀鼠剂.方法 选择玉林市区4个条件基本相同的地点和郊区2个养殖场,使用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进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结果 0.005%溴敌隆和0.005%溴鼠灵毒饵灭效第10天分别为82.25%和83.99%;第15天分别为93.64%和92.00%.结论 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是两者灭鼠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程政军;梁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