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强;唐杏琴;张正宇;颜传钧;王飞
目的 了解远洋船上嶂螂种群、密度,观察套餐法在远洋船上杀灭嶂螂的效果.方法 用粘捕法进行蟑螂密度调查,对粘捕到的嶂螂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套餐法对远洋船上蟑螂进行现场杀灭试验.结果 甲、乙两船饮食场所的蟑螂密度分别为1.06和2.39只/(张·夜);嶂螂的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投药后1周嶂螂密度下降率为87.03%,3个月后嶂螂密度下降率达94.14%.结论 远洋船上采用套餐法灭蟑值得推广.
作者:王育兵;严峥;夏本立;尹莉;王武芳;郭鹏;石静;巩立;许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氟蚁腙饵剂对红火蚁的毒力,开发新的红火蚁防控药剂.方法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野外单蚁巢毒力测定方法.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中供试工蚁6d后全部死亡,表明该饵剂对红火蚁具有慢性胃毒的效果.同时选择性试验表明该饵剂对红火蚁没有明显的驱避性.野外试验中施用氟蚁腙饵剂的蚁巢的第5天和第10天的工蚁减退率分别是35.93%和68.18%,第30天工蚁减退率达到90.93%,第50天蚁巢级别由3级降为1级或0级,级别降低率达到77.67%,蚁巢中未发现蚁后和有翅繁殖蚁.结论 该饵剂对红火蚁没有明显的驱避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慢性胃毒效果和良好的毒力传递性,具有开发成红火蚁饵剂的可能.
作者:赵瑾;钟平生;詹玉海;李静美;张颂声;蒋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风险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型管理科学,是指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
作者:郝蕙玲;闫俊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鼠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古人类将鼠类作为食物之一,但鼠类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十分重大,鼠类作为疾病媒介可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工农业生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骚扰作用等.鼠类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宿主,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是: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鼠类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李司特菌病、炭疽、旋毛虫病、蜱传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害、莱姆病等疾病.而鼠源性疾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鼠的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接触频繁,而且鼠和人均为温血动物,存在着较多的共患病.
作者:岳木生;谭梁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驻巴基斯坦营地采取的有害生物治理效果及其危害进行评估,主要了解化学防治的危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蚊蝇等有害生物、蜻蜓等天敌生物以及蜜蜂等有益昆虫密度变化反映药效与药害.结果 重点环境喷洒菊醋类杀虫剂3~5d/次,蝇密度由15~20只/人工小时控制在0~3只/人工小时,蜻蜓、蜜蜂目测密度由1~5只/视野降至0只/视野.结论 有害生物控制中环境治理首先采取综合治理,对一个生态完整的地区,慎用化学杀虫剂,对出人境物资设备进行检疫处理.
作者:黄清臻;李彦;孙宏迪;杨振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及分布,为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诱法.结果 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朝鲜伊蚊;淡色库蚊为城市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城市捕蚊总数的95.45%;刺扰伊蚊为农村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农村捕蚊总数的79.71%;本溪市住区未监测到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农村住区蚊类密度明显高于城市;本溪市蚊类活动高峰期在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论 本溪市住区宜于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城市住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村住区以刺扰伊蚊为主要防治对象.
作者:张凤顺;刘晓鹏;任晓亮;高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WH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羽化后3-5日龄的健康雌蝇.结果 2010年河南省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氯氯菊酯的LD50分别为0.5097~1.1750、0.2526~0.7510、0.1653~0.9844、1.0300~2.951 0 μg/♀,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01.9~235.0、421~1251.7、1.8~11.0、223.9~641.5,结论除了敌敌畏外,其余3种药剂全部为高抗水平,建议采用以治理环境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轮换使用其他类型的杀虫剂.
作者:张玉勤;刘吉起;魏先峰;郭祥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统一的蚊虫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与实验室敏感品系比较,淡色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残杀威、仲丁威抗性为敏感水平;对溴氰菊酯、双硫磷的抗药性较低;对敌敌畏呈高抗药性.结论 在蚊虫治理中,提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合抗药性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杀虫剂.
作者:臧继荣;余加席;黄立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科学有效地控制列车蟑螂密度.方法 采用药激法调查列车蟑螂的种类和密度;采用烟熏、滞留喷洒、毒饵、胶饵和超低容量喷雾等方法,进行蜂螂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 德国小蠊在武汉列车蟑螂种群构成比为91.60%~94.46% ;高等级列车至低等级列车的蟑螂侵害率依次上升为6.85%~37.69%;单纯滞留喷洒和烟熏灭蟑1周后的杀灭效果为82.35%~100%,但是2个月左右蟑螂密度迅速回升;定期采用滞留喷洒加灭蟑胶饵和毒饵法灭蟑1周后的杀灭效果为91.94%~100%,2个月后蟑螂密度持续维持较低水平;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和烟熏法应急处理车厢的48 h杀灭率分别为95.83%和87.69%,施药成本分别为28和40元/车厢.结论 定期采用滞留喷洒加灭蟑胶饵和毒饵法灭蟑可将列车蟑螂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控制列车高密度蟑螂,其刺激性、安全性优于烟熏法灭蟑螂.
作者:邹建国;殷璐;李春生;戴兆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舰艇环境鼠体表主要寄生虫密度消长规律,为舰艇科学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方法 采用宿主体表采集法与枯蚤纸法,在东海及南海2个区域设调查点,每单月监测其密度动态.结果 舰艇环境鼠体表主要寄生虫为蚤与革螨.东海区蚤密度呈单峰型,3月高,革螨呈双峰型,分别在3月与7月;南海区1蚤密度呈单峰型,5月高,革螨呈双峰型,分别在3月与11月;南海区2蚤与革螨的季节波动不显著,蚤密度高峰在3-5月,革螨1-5月偏高.结论 舰艇鼠类体表寄生虫侵害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郝蕙玲;孙锦程;潘俊友;邹声听;孙红;杨昌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于2006至2009年间对中俄黑龙江、内蒙古双边11个口岸地区的鼠形动物进行本底调查.方法 5m夹夜法、弓形夹法及电弧捕鼠器捕捉法.结果 编著中俄双边11个口岸鼠形动物名录.结论 该名录为中俄口岸公共卫生及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本底资料.
作者:胡孔新;李明;乔国强;张晓龙;孙肖红;曹晓梅;温占清;张胜;郭晓明;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3白蚁的生物学白蚁的生物学,概括地说,就是讨论它的个体发育史,包括讨论白蚁的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个时期的生命特性.此外,还讨论白蚁在一年中的发生发展经过(或特点),即它的年生活史以及它的生活习性等.
作者:夏诚;张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十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绝迹己久的臭虫又重新出现,大肆在家庭、公寓、旅店(包括豪华酒店)、医院、学校、影剧院、飞机、列车和邮轮等地方侵袭人类,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1-3].专家们认为[1-3],臭虫之所以越来越猖撅,可能与以下4个重要原因有关:①国际旅行人员的增加,臭虫特别容易随人员的活动而造成国际间播散;②臭虫对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造成大量繁殖;③公众对臭虫认识不足,以及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缺乏经验,未能及时有效控制;④与购置使用旧家具和旧设备有关,臭虫通过旧家具和设备迁移扩散.
作者:郑剑宁;裘炯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切实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改善市民生存环境,预防和控制虫媒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市民身体健康,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入、持续、广泛的开展和运行,建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为此,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探讨.
作者:朱建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白蚁危害是导致地下电缆故障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南方7省每年因白蚁危害引起的电缆故障是总故障的60%以上[1,2].白蚁不但能破坏电缆护套,甚至能突破金属包覆层,造成传输故障、漏电、停电,甚至火灾、爆炸等事故.
作者:马延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影响胶合板防虫性能的诸多因素,加深消费者以及生产经营者对该产品的进一步了解.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跟踪生产现场、分析生产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结果 防虫剂类型、剂型以及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防虫剂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产品的重要指标.生产过程的合理控制是提高胶合板防虫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单板厚度、涂胶量、陈化时间、冷压、热压工艺等对产品的活性成分载药量有所影响.结论 优选WHO提供的家用公共卫生防虫剂,选择缓释长效剂型、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使胶合板达到理想的防虫蛀的效果.
作者:刘元强;朱典想;沈金祥;唐善学;杨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无锡国际机场蝇类本底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诱蝇笼法对蝇类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无锡国际机场有蝇类5科13属20种;绿蝇为优势种;7,8,9月为蝇类活动高峰期.结论 控制蝇类种群与孳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气温有很大关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有效控制蝇类.
作者:丁均;丁永健;李宗;陆永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卫生用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等,此类农药的理化性质对环境和人类的安全性,施用方法,农药运输过程中防止对人身或财产发生事故、防止环境、所使用的运输工具或其他货物受到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卫生用农药理化性质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目前在卫生用农药理化性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对卫生用农药产品理化参数和安全性的认识.
作者:段路路;王以燕;范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试电热蚊香液加热时间与芯棒中拟除虫菊残留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配置有效成分为1.6%和1.2%炔丙菊酯药液,通过气相色谱仪测试不同加热时段的芯棒中残留的炔丙菊酯量并计算芯棒的孔隙率.结果 电热蚊香液在加热后期芯棒中的炔丙菊酯残留量增加400%,孔隙率降低45%.结论 随着电热蚊香液加热时间增加,芯棒中炔丙菊酯残留量增加,孔隙率降低.
作者:陈清南;郑勇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抗性的发展及对其他3种杀虫剂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 经过26代的选育,抗高效氯氰菊酯家蝇品系的抗性倍数达152.9079,对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为44.8196,有明显的交互抗性,对DDVP抗性倍数8.7899,交互抗性不明显,对残杀威的交互抗性倍数0.6074,呈负交互抗性.结论 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对其他杀虫剂也会产生交互抗性,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作者:陈德国;霍新北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