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木生;谭梁飞
卫生用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等,此类农药的理化性质对环境和人类的安全性,施用方法,农药运输过程中防止对人身或财产发生事故、防止环境、所使用的运输工具或其他货物受到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卫生用农药理化性质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目前在卫生用农药理化性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对卫生用农药产品理化参数和安全性的认识.
作者:段路路;王以燕;范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舰艇环境鼠体表主要寄生虫密度消长规律,为舰艇科学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方法 采用宿主体表采集法与枯蚤纸法,在东海及南海2个区域设调查点,每单月监测其密度动态.结果 舰艇环境鼠体表主要寄生虫为蚤与革螨.东海区蚤密度呈单峰型,3月高,革螨呈双峰型,分别在3月与7月;南海区1蚤密度呈单峰型,5月高,革螨呈双峰型,分别在3月与11月;南海区2蚤与革螨的季节波动不显著,蚤密度高峰在3-5月,革螨1-5月偏高.结论 舰艇鼠类体表寄生虫侵害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郝蕙玲;孙锦程;潘俊友;邹声听;孙红;杨昌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CR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alleles,PASA)是一种快速检测DNA单个碱基突变的方法[1],也叫做等位基因特异扩增(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ASA)[2]、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3]和放大受阻突变体系(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4].从1989年提出至今,PASA技术已经过数次改进,有了许多衍生技术,普遍适用于检测已知点突变、小插人和缺失等,常用于昆虫抗药性相关的研究中,极大地促进了抗性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作者:孙宏迪;曹晓梅;杨振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试电热蚊香液加热时间与芯棒中拟除虫菊残留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配置有效成分为1.6%和1.2%炔丙菊酯药液,通过气相色谱仪测试不同加热时段的芯棒中残留的炔丙菊酯量并计算芯棒的孔隙率.结果 电热蚊香液在加热后期芯棒中的炔丙菊酯残留量增加400%,孔隙率降低45%.结论 随着电热蚊香液加热时间增加,芯棒中炔丙菊酯残留量增加,孔隙率降低.
作者:陈清南;郑勇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雷州半岛鼠疫疫源地10年来(1999-2009年)预防性灭蚤的效果.方法 根据每年3月份廉江、遂溪、雷州市10个重点乡镇地面游离蚤、鼠体蚤指数及鼠密度监测结果,确定每年需实施灭蚤的乡镇,以及涉及到的自然行政村和户数.通过灭蚤前后的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指数变化情况,调查评估灭效.结果 鼠体蚤的平均杀灭效果为47.85%,地面游离蚤的平均灭效为76.67%.结论 对鼠体蚤的杀灭效果较差,而地面游离蚤的灭效相对较好,同时农村室内外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也很重要.
作者:张涛;冯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白蚁危害是导致地下电缆故障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南方7省每年因白蚁危害引起的电缆故障是总故障的60%以上[1,2].白蚁不但能破坏电缆护套,甚至能突破金属包覆层,造成传输故障、漏电、停电,甚至火灾、爆炸等事故.
作者:马延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烯丙菊酯、胺菊酯、氯菊酯、炔丙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5毛细管柱和FTD检测器,以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为内标物,利用程序升温分离测定.结果 有效分离测定烯丙菊酯、胺菊酯、氯菊酯、炔丙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6种成分,其标准偏差均小于0.005,变异系数小于4.0%,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6种成分4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97.27%~101.77%.结论 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快速.
作者:潘虹;孙长恩;张茜;俞幼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符合中国政府关于民用气雾剂产品的VOC含量不得超过45%~55%的规定,创新开发了新型家庭和工业的喷雾杀虫浓缩液制剂IBC-4022A、4026A和4026B.方法 采用国际领先的低成本、稳定的乳化(o/w)和反乳化(w/o)技术,以及按照国家标准开展的杀虫生测方法.结果 采用以上技术成功开发了快速击倒(KT50<2min)、长效残留(2个星期)和低抗性、低VOC(<20%)的杀虫气雾剂和喷射剂,它们的活性成分分别是:a-氯氰菊酯+d-胺菊酯+精油、苯醚氰菊酯+d-胺菊酯+精油,是基于新型拟除虫菊酯、天然精油(作为增效助剂取代PBO)、绿色可再生的溶剂和EPA第三、四类惰性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结论 杀虫气雾剂和喷射剂杀虫剂具有快速击倒(KT50<2min)、长效残留(2个星期)和低抗性、低VOC(<20%)的特点,符合国际标准,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锦;张敏;张敏辰;阎雨;王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西北地区厉螨科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 宿主体检螨法、巢穴检螨法和文献资料收集.结果 记述了西北地区赫刺螨亚科和鼠刺螨亚科2亚科2属28种:其中赫刺螨亚科1属27种,赫刺螨属27种;鼠刺螨亚科1属1种,鼠刺螨属1种.结论 明确了西北地区赫刺螨亚科和鼠刺螨亚科的种类与分布,为深入研究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增加;张继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科学有效地控制列车蟑螂密度.方法 采用药激法调查列车蟑螂的种类和密度;采用烟熏、滞留喷洒、毒饵、胶饵和超低容量喷雾等方法,进行蜂螂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 德国小蠊在武汉列车蟑螂种群构成比为91.60%~94.46% ;高等级列车至低等级列车的蟑螂侵害率依次上升为6.85%~37.69%;单纯滞留喷洒和烟熏灭蟑1周后的杀灭效果为82.35%~100%,但是2个月左右蟑螂密度迅速回升;定期采用滞留喷洒加灭蟑胶饵和毒饵法灭蟑1周后的杀灭效果为91.94%~100%,2个月后蟑螂密度持续维持较低水平;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和烟熏法应急处理车厢的48 h杀灭率分别为95.83%和87.69%,施药成本分别为28和40元/车厢.结论 定期采用滞留喷洒加灭蟑胶饵和毒饵法灭蟑可将列车蟑螂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控制列车高密度蟑螂,其刺激性、安全性优于烟熏法灭蟑螂.
作者:邹建国;殷璐;李春生;戴兆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统一的蚊虫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与实验室敏感品系比较,淡色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残杀威、仲丁威抗性为敏感水平;对溴氰菊酯、双硫磷的抗药性较低;对敌敌畏呈高抗药性.结论 在蚊虫治理中,提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合抗药性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杀虫剂.
作者:臧继荣;余加席;黄立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切实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改善市民生存环境,预防和控制虫媒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市民身体健康,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入、持续、广泛的开展和运行,建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为此,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探讨.
作者:朱建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氟蚁腙饵剂对红火蚁的毒力,开发新的红火蚁防控药剂.方法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野外单蚁巢毒力测定方法.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中供试工蚁6d后全部死亡,表明该饵剂对红火蚁具有慢性胃毒的效果.同时选择性试验表明该饵剂对红火蚁没有明显的驱避性.野外试验中施用氟蚁腙饵剂的蚁巢的第5天和第10天的工蚁减退率分别是35.93%和68.18%,第30天工蚁减退率达到90.93%,第50天蚁巢级别由3级降为1级或0级,级别降低率达到77.67%,蚁巢中未发现蚁后和有翅繁殖蚁.结论 该饵剂对红火蚁没有明显的驱避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慢性胃毒效果和良好的毒力传递性,具有开发成红火蚁饵剂的可能.
作者:赵瑾;钟平生;詹玉海;李静美;张颂声;蒋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鼠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古人类将鼠类作为食物之一,但鼠类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十分重大,鼠类作为疾病媒介可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工农业生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骚扰作用等.鼠类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宿主,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是: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鼠类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李司特菌病、炭疽、旋毛虫病、蜱传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害、莱姆病等疾病.而鼠源性疾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鼠的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接触频繁,而且鼠和人均为温血动物,存在着较多的共患病.
作者:岳木生;谭梁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驻巴基斯坦营地采取的有害生物治理效果及其危害进行评估,主要了解化学防治的危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蚊蝇等有害生物、蜻蜓等天敌生物以及蜜蜂等有益昆虫密度变化反映药效与药害.结果 重点环境喷洒菊醋类杀虫剂3~5d/次,蝇密度由15~20只/人工小时控制在0~3只/人工小时,蜻蜓、蜜蜂目测密度由1~5只/视野降至0只/视野.结论 有害生物控制中环境治理首先采取综合治理,对一个生态完整的地区,慎用化学杀虫剂,对出人境物资设备进行检疫处理.
作者:黄清臻;李彦;孙宏迪;杨振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就与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昆虫进行着不屑的斗争,化学防治技术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防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防治操作人员、施药器械、药剂、杀灭对像(人、枪、子弹、靶)四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即合理配置和正确应用.施药器械是施用药物以杀灭有害生物的重要工具,它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有害生物化学防治中与药剂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江伟燐;冯利;林炜;丁凌云;王莉;马冰滢;毛春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影响胶合板防虫性能的诸多因素,加深消费者以及生产经营者对该产品的进一步了解.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跟踪生产现场、分析生产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结果 防虫剂类型、剂型以及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防虫剂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产品的重要指标.生产过程的合理控制是提高胶合板防虫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单板厚度、涂胶量、陈化时间、冷压、热压工艺等对产品的活性成分载药量有所影响.结论 优选WHO提供的家用公共卫生防虫剂,选择缓释长效剂型、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使胶合板达到理想的防虫蛀的效果.
作者:刘元强;朱典想;沈金祥;唐善学;杨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十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绝迹己久的臭虫又重新出现,大肆在家庭、公寓、旅店(包括豪华酒店)、医院、学校、影剧院、飞机、列车和邮轮等地方侵袭人类,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1-3].专家们认为[1-3],臭虫之所以越来越猖撅,可能与以下4个重要原因有关:①国际旅行人员的增加,臭虫特别容易随人员的活动而造成国际间播散;②臭虫对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造成大量繁殖;③公众对臭虫认识不足,以及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缺乏经验,未能及时有效控制;④与购置使用旧家具和旧设备有关,臭虫通过旧家具和设备迁移扩散.
作者:郑剑宁;裘炯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及分布,为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诱法.结果 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朝鲜伊蚊;淡色库蚊为城市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城市捕蚊总数的95.45%;刺扰伊蚊为农村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农村捕蚊总数的79.71%;本溪市住区未监测到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农村住区蚊类密度明显高于城市;本溪市蚊类活动高峰期在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论 本溪市住区宜于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城市住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村住区以刺扰伊蚊为主要防治对象.
作者:张凤顺;刘晓鹏;任晓亮;高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10%胺·氯菊微乳剂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为登革热应急处理提供物资储备.方法 在现场采用超低容量喷洒技术,以蚊虫死亡率、叮人率、擎生地阳性率考核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 10%胺·氯菊微乳剂在鲁迅公园喷洒6d后,蚊幼阳性下降率达85%,相关密度指数(RPI)<50;到13d,蚊幼阳性下降率25%,RPI>10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6d,蚊幼阳性下降率100%;到13d,蚊幼阳性率上升率达27%,RPI>100.对白纹伊蚊成虫控制效果为:在鲁迅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98.84%,24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h,叮人率指标RPI<100,24h、6d、13d后的RPI均小于5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100%,24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h,24h,6d,13d后的叮人率指标RPI均小于500结论在大型绿地,10%胺·氯菊微乳剂对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应急控制效果显著,并有一定的持效期,可以作为本区白纹伊蚊超低容量喷洒的储备药物.
作者:张富强;唐杏琴;张正宇;颜传钧;王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