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oll样受体4联合肌钙蛋白I在脓毒症 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楼天正;赵晶;张宁;陈苗妙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 Toll样受体4, 肌钙蛋白I,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联合肌钙蛋白I(cTn-I)在脓毒症心肌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住我院的脓毒症患者72例,入院后24h检查心脏超声,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40%组和LVEF≤40%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血清TLR-4浓度、cTn-I水平;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分析TLR-4、cTn-I与APACHEⅡ评分及LVEF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TLR-4、cTn-I对于心功能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LVEF>40%组TLR-4、cTn-I、APACHEⅡ评分均低于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TLR-4、cTn-I低于死亡组,两组TLR-4、LVSD比较P<0.01;TLR-4、cTn-I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88,P<0.05;r=0.70,P<0.05),TLR-4、cTn-I与LVEF呈负相关(r=-0.76,P<0.05;r=-0.79,P<0.05),入院24h TLR-4的ROC曲线下面积0.90,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0.87.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TLR-4、cTn-I升高,TLR-4、cTn-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内皮素-1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内皮素-1是目前发现强的血管收缩活性多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是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CHD时,血清中内皮素-1高于正常,这可能是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内皮素-1与CHD作一综述,意在找出内在联系,为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倪晶怡;张倩倩;王文彤;孙硕;武其文;陈艾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探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临床指标、输卵管通畅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血HCG水平、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输卵管造影检查显示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电话随访显示观察组再次宫内妊娠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能够促进输卵管再通,提高再次宫内妊娠率.

    作者:林丽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自发性气胸应用分级护理联合环节式健康教育的 效果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应用分级护理联合环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分级护理联合环节式健康教育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EV1%/FVC以及6MWT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的治疗过程当中,分级护理联合环节式健康教育的治疗效果理想,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肺功能情况,还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 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CSM患者,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观察和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及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60例CSM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5±1.58)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78.95±37.53)ml,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为(14.58±1.79)分,显著高于术前的(7.34±2.47)分,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9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33%.结论: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CSM的临床疗效突出,未见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原代SD大鼠CD4+T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获得高质量、数量多的原代CD4+T细胞的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依次采用密度梯度离心(procell density Centrifugation)和免疫磁珠分选法从SD大鼠新鲜脾脏中分选出CD4+T细胞,CD4+T细胞生长状况及特点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提取细胞的纯度以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别CD4+T细胞纯度为96%,其中(CD4+T+CD62 L双标)初始CD4+T细胞纯度为60.7%,与密度梯度离心收集的单核细胞(CD4+T细胞纯度为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形态学观察从原代SD大鼠脾脏中分离的CD4+T细胞,表现为透明圆颗粒状悬浮生长,48h内活性高.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免疫磁珠分选纯化原代大鼠初始CD4+T细胞具有数量多、活性好、纯度高、生物学特性稳定的优点,可用于相关研究.

    作者:杨艳华;戴迟兵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治疗前通过双色球抽签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实验组37例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SDS评分以及SA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江秀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细菌感染前白蛋白与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与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PA在判断AECOPD合并细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206例老年AECOPD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测量入院时及痊愈时(出院前)P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差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A与PCT、WBC、N%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及痊愈时PA、PCT、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及痊愈时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及痊愈时PA与PCT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合并细菌感染时PA明显降低,感染控制后明显升高,PA变化与PCT变化具有显著负相关,PA可作为提示老年AECOPD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徐英;陈红;彭仕凤;杨明金;蒋萍;曾嘉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 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83%、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17%、27.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倩;唐雨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儿10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检出率略高于常规心电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的rMSSD、SDNN、SDNNindex指标低于非室性心律失常,PNN50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小儿心律失常可提升心律失常检出效果,且心律失常与变异性降低存在关联.

    作者:王芳;赵俊;邓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英语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留学生医学 微生物理论教学中应用

    留学生由于他们的英语口语带有浓厚的方言,导致与中国老师沟通交流时有一定障碍.为了有效地用英语向留学生传递专业知识,我教研室以湖北医药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英语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通过英语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与师生之间能够比较顺畅地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并且也提高了留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余春芳;刘龙;位秀丽;刘志新;汪静杰;杨靖;欧琴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并发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遵医嘱应用无创呼吸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遵医嘱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血气分析情况得到改善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更高.

    作者:徐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MRI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观察对比MRI和钼靶X线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以乳腺肿块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04例,均行乳房钼靶X线和MRI检查,以手术/针吸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04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结果证实恶性66例,良性38例;与钼靶X线比较,MRI对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90.91%VS 75.76%)、特异度(86.84%VS 71.05%)及准确率(89.42%VS 74.04%)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MRI结合形态学表现、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收集的诊断信息更丰富、更有价值,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上优于钼靶X线,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为精确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高艳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 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诸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情况,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RP,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促进了患者的预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Silensor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应用Silensor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14例经临床确认的OSAS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应用Silensor阻鼾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用于比较治疗后患者的上气道截面积变化情况,使用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患者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比较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的上气道截面积均有所增大,由小值0.82cm2增加到了1.70cm2,患者口咽上部的截面积则从1.04cm2增加至1.93cm2,夜间多导睡眠仪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Silensor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系统暂停综合征,改善了患者咽喉部空间,降低了空气流动速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君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讨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子宫下段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20例,对其住院期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选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针对(1)CSP孕囊或包块大小、形状,生长方向;(2)孕囊或包块与子宫下段前壁瘢痕部位肌层之间关系、薄处肌层厚度;(3)孕囊周边、包块内部及下段肌层显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对20例瘢痕妊娠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例CSP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确诊共18例(确诊率90%,误诊率10%),上述病例均通过临床手术或病理得到证实,其中单纯孕囊型9例,部分宫腔型9例,混合回声包块型2例.误诊2例分别为部分宫腔型和混合回声包块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可作为首选检查.

    作者:尹薇薇;江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酒精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酒精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4~6代细胞,在不含酒精培养基中(对照组)及0.05mol/L、0.10mol/L、0.20mol/L不同浓度酒精环境下(实验组)培养6、12、24、48h,使用MTT法测定酒精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0.05mol/L、0.10mol/L、0.20mol/L浓度实验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0.20mol/L浓度酒精在24、48h显著抑制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酒精抑制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在牙周炎骨吸收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马海峰;刘贺;钱君荣;耿海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在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及提高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提高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228例行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114例加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MMSE简易智能量表、心理状态、疼痛情况、舒适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MSE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显著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认知功能及舒适度,改善负情绪,缓解疼痛,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路艳;袁黎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推量靶区两种计划方式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推量靶区的计划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并且需要瘤床推量的患者,第一阶段设计正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2Gy/次,共25次;第二阶段对瘤床即推量靶区设计处方剂量2Gy/次,共5次计划,分两种计划方式设计,一种为正向调强,另一种为电子线单野.比较两种计划下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计划方式下推量靶区PTVtb的Dmin、Dmax、Dmean、V100%、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向调强的CI显著低于电子线单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乳的乳腺靶区PTV二阶段合成的平均剂量正向调强高于电子线单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第二阶段推量靶区PTVtb的剂量,两种计划方式下Dmax、Dmin、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方式下左肺的V20、Dmean;右肺的Dmean;心脏的V30、V40、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的V5、V10正向调强都显著低于电子线单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需要推量靶区治疗的患者,如果左肺的低剂量体积V5、V10不要求过低的话,即肺功能较好,计划方式应首选电子线单野技术;如果左肺的V5、V10要求足够低即肺功能较差,则应选择正向调强技术.

    作者:沈文同;陈毅;段隆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赋权宣教在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赋权宣教在小儿尿道下裂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尿道下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赋权宣教,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宣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宣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尿道下裂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赋权宣教的护理方法,临床效果可观,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不仅对患儿的康复有利,还可改善护患关系,节省人力资源,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吴女琴;李娟;李婷婷;林春丹;陈海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肿瘤科120例癌症患者的陪护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有陪护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归纳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可令癌症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对癌症患者保持关注,同时也要观察了解其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及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减少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房萍;黄静谊;郑寅茶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