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

李婷婷;李剑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系统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紫癜、关节痛和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脊柱手术患者的诊疗及护理情况.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脑脊液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颅内压反应、伤口延迟愈合和伤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脊椎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雪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门诊导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观察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实践作用.方法:我院自2017年7月开始在门诊导诊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2017年1―6月)和开展后(2017年7―12月)的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护理质量评价中护理服务意识、护理综合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P<0.05);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开展前(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肖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ICU优质护理对行床旁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行床旁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ICU科收治的90例SAP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SAP患者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治疗时间,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丽平;江宇云;梁阳娣;杨伟青;陈培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紫癜、关节痛和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

    作者:李婷婷;李剑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腰段单节段去松质骨化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后路腰段单节段去松质骨化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L2单节段VCD截骨矫形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及矢状面平衡(SVA),进行统计;记录矫形前后ODI评分、BASFI评分和BASDAI评分(术后>2年);分析总结患者影像学指标、临床症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56±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50±150)ml.平均TK角度由(49.6±11.7)°矫正为(37.3±9.2)°,平均LL角度由(-1.8±8.9)°矫正为(-36.9±8.5)°,平均SVA由(110.8±30.7)mm矫正为(39.7±34.3)mm.所有患者的ODI、BASFI、BASDAI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影像学指标的改善与不同的临床症状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后路腰段单节段VCD截骨矫形可矫正TK角度,明显改善患者的外观、生活质量及功能评分.

    作者:洪俊轩;张文彬;黄丽萍;徐佳宝;吴晓尉;周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载脂蛋白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比值的变化在高血压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和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50例作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组患者依据程度不同分为3组,轻度44例、中度67例、重度39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FFA水平、血压指标及ApoA/ApoB比值差异.结果:高血压组患者FFA指标、SBP/DBP以及ApoA/ApoB比值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3项指标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血压水平以及ApoA/ApoB比值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董志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妇产科临床实践及教学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妇产科作为重点临床科室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生实践机会不足、对妇产科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能力及积极性差等问题.通过在临床带教中观察和总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态度,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改进考试方法及评分原则等方法,达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南燕;吴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剔除组(n=38),次全切组(n=38),全切组(n=39),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次全切组、全切组AMH水平低于剔除组(P<0.01),且全切组低于次全切组(P<0.01).术后,次全切组、全切组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低于剔除组(P<0.01),且全切组低于次全切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性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次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明显,术后性生活质量较差.

    作者:都君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清总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可疑冠心病患者1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CHD组(82例)和对照组(56例),测定两组TBi、hsCRP及血脂水平,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CHD组患者TB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Bi、hsCRP水平与CHD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CHD患者TBi水平下降、hsCRP水平上升.TBi、hsCRP的检测对CHD的预测、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建良;洪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行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行喉罩全麻,观察组行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阻滞时间以及麻醉前(T0)、喉罩置入时(T1)、切皮时(T2)、剥离骨膜时(T3)、切口缝合时(T4)、取出喉罩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对比术后3h、6h、12h、24h两组疼痛程度,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对比术前、苏醒后15min、45min两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HR、MAP水平较对照组低,HR、MAP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术后3h、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15min、45min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远铭;廖建祥;黄天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南平市2012―2017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2―2017年南平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重点人群碘营养及相关健康状况监测试点方案》《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开展生活饮用水碘含量、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食用盐碘含量、8~10岁儿童及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孕妇尿碘监测.结果:南平市生活饮用水碘中位数<10μg/L;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中位数5.7~6.9g/(人·d);2012―2017年食用盐的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盐碘中位数22.63~28.90mg/kg;8~10岁儿童甲肿率介于1.3%~2.9%之间;孕妇尿碘中位数133.2~171.5μg/L.结论:南平市是典型的碘缺乏病病区,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得到落实,碘盐质量稳定,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略高;碘缺乏病病情稳定;8~10岁儿童碘营养略充足;孕妇碘营养略有不足,需要长期开展碘缺乏病监测,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

    作者:黄家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不同浓度血清尿酸、胆红素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清尿酸、胆红素与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入、出院时的血清尿酸(血清UA)、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通过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对出院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不同疗效分为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入院时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正常水平,经过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中显效组低、其次为有效组,而无效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胆红素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越低,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

    作者:许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取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和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血压值和血红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水、继发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了87.5%和57.5%,与对照组的85.0%和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手术切除,主要表现在其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止血效果,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获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远期生存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方式.

    作者:林新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对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行改良剖宫产手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治疗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延裂、娩头困难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异位症、P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对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起到有效预防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医辨治与整合医学初探

    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先进的认知与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结合社会环境及心理现实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更适合人体健康或疾病治疗的医学体系.笔者从医学的整合与分科;中医辨治与症状的药疗;中医辨治与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与身心调节四方面阐述中医辨治的整体观与整合医学的内涵相吻合,且弥补其不足,由此提出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概念.

    作者:陈新海;李世梅;徐丽娟;龙铟;李峰;刘文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轮状病毒检测及诊断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对轮状病毒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在临床诊断中极具价值和意义.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形态学检查、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就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春;谬如君;赖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纳入慢性病管理且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试验组),选择未签约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随访1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用药率、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1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入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随访期间血压波动较小更为平稳(P<0.05);12个月后,试验组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率和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达标率,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莫雪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团体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团体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为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心理康复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团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焦虑、抑郁程度,并进行护理有效性评估.结果:实施团体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团体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珩;曲良珂;王淑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小细胞肺癌合并Lambert-Eaton综合征老年患者12例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合并Lambert-Eaton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小细胞肺癌合并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小细胞肺癌合并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多见于男性,慢性病程.所有患者近端肌力受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退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见.所有患者均出现低频重复电刺激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衰减,30Hz高频重复电刺激则呈明显递增.结论:老年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可见于肺癌,其临床表现和肌电图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许槟;林小娟;刘钦华;刘凯雄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PDCA循环护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及对降低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效果及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5月―2018年5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的80份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75份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工作质量、医疗器械及物品合格率、各科室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包装合格率为95.0%、灭菌物品合格率为97.5%、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3%、消毒液浓度合格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3%、82.7%、86.7%及81.3%(P<0.05);观察组各科室总满意度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观察组应用PDCA护理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3.3%(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医疗器械、物品的合格率,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晓霞;林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