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业;刁越红;钱吉生;韩建平;孙蔚;张纯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广谱、高效、低毒,被广泛地应用到卫生害虫的防治上.我国拟除虫菊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为我国卫生害虫的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卫生害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作者:姜志宽;张桂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白蚁为害状况白蚁是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已知白蚁种类2 000余种,遍布全世界,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的亚非拉国家[1],为害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50%[2].我国白蚁共计476种,分4科44属[1].在我国除新疆、青海、宁夏、内蒙、黑龙江、吉林以外的其他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有白蚁分布[3-4],尤以长江以南地区发生严重[5].
作者:邓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2.5%居诚杀蟑胶饵对某医院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对哈尔滨某医院进行现场灭蟑实验.结果 施药前现场蟑螂密度平均指数11.37只/盒,施药后10、30、60 d,平均密度分别为0.78、0、0只/盒,杀灭率分别为93%、100%、100%.经4个月观察未捕获活蟑螂.结论 2.5%居诚杀蟑胶饵对某医院灭蟑效果良好,并能达到较长时间的控制目的 .
作者:文成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除四害工作的市场化运作虽然是近几年一种新的操作模式,但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在许多城市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效,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1].宁波市除四害工作于2003年达标,为进一步巩固除四害达标成果,宁波市爱卫会将除四害做为硬性指标,列入创建卫生街道考核指标中,规定在一、二、三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中,除四害工作必须分别实现二项、三项和四项的达标,因此,许多街道对除四害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化运作.
作者:黄福伟;白勇;朱光锋;林寅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班氏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化学杀虫剂作为蚊类防治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防治蚊媒传染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大量地使用,致使蚊虫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了解镇江市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合理用药、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用镇江市淡色库蚊幼虫和三带喙库蚊幼虫对4种常用的杀虫剂进行了抗性测定.
作者:姜洪方;刘玉红;徐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敌鼠钠盐和溴敌隆在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的灭鼠效果.方法 对2000~2004年隆林县和西林县在鼠疫疫区处理及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中的现场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敌鼠钠盐比溴敌隆更容易被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群众所接受.结论 敌鼠钠盐仍值得在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中继续应用.
作者:周树武;梁江明;曾竣;韦锦平;陈达宗;秦石英;鲁翠芳;黄德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盐城市淡色库蚊对4种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区分剂量法.结果 盐城地区敌敌畏抗性处于高抗水平,但抗性有所缓解;氯菊酯、氯氰菊酯除建湖外均处于低抗、敏感水平;溴氰菊酯抗性建湖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市).结论 建湖、东台、盐城市区经过长期的化学防治,蚊虫对敌敌畏、溴氰菊酯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因此这些地区在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时应换用其他类型的杀虫剂.
作者:顾振国;孙伯超;王信宏;朱根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卫生处理是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出入境口岸的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在口岸的卫生处理工作中,仍有部分单位采用溴甲烷熏蒸的方法对出入境船舶、集装箱等实施除鼠、除虫处理,而熏蒸后对溴甲烷残毒的检测则是确保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通过采用VOC检测仪在对溴甲烷残毒浓度检测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口岸卫生处理工作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大江;林炎泉;李灿斌;彭东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研究青藏高原丽蝇族昆虫的种类、分布及区系特征.方法 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结果 总结出该族9属40种,记述了该族昆虫的名录和分布.结论 青藏高原地区丽蝇族昆虫种类丰富,特有种21种,占总数的52.5%.
作者:敖虎;王明福;刘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厦门市翔安区某宾馆,自开业数十年来,由于长期大量随意使用卫生杀虫剂,致使蟑螂有明显抗药性,导致杀灭效果差,蟑螂侵害日趋严重.受其委托,2005年7~9月我们组织专业队伍对该宾馆蟑螂侵害情况开展调查并采用灭蟑饵剂进行防治,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加祥;纪汉良;叶永同;曾金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鼠情监测是科学控制鼠害的基础[1],为了解遵义市城区鼠内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灭鼠措施提供依据[2],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市民的健康水平内,笔者等于2003~2005年在遵义市汇川区和红花岗区,开展了鼠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进行监测.
作者:姚绍能;罗任春;廖开毅;杨国军;李林英;明吉;王东风;李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选择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群体饲养有选择摄食试验法比较灭鼠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效,筛选适口性好、毒效高的毒饵作为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结果 根据灭鼠毒饵评价标准,4种灭鼠毒饵的适口性除1种为较好外,其余3种均为好,其摄食系数分别是:0.29、0.78、0.82、0.62;4种灭鼠毒饵的毒效均为好,死亡率均为100%,其致死天数分别是:5.1、4.8、4.1、4.6 d.结论 按灭鼠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效进行综合评价,4种灭鼠毒饵中,3号毒饵相对好,优劣次序:3号》2号》4号》1号.因此,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可优先选择3号毒饵,其次为2号和4号毒饵.
作者:冯绍全;李秀安;徐文利;赵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测试以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和烯丙菊酯为有效成分不同品种盘香对淡色库蚊的防治效果.方法 室内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 测试的23个品种的蚊香对淡色库蚊的模拟现场杀灭效果全部达到国标A级,室内试验有17个达到A级,其中有6个烯丙菊酯蚊香达到B级.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蚊香的效果优于烯丙菊酯蚊香.结论 两个系列的蚊香都能够有效地杀灭蚊虫.
作者:韩招久;陈超;姜志宽;钱万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内进行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2种白蚁的毒性、强迫取食和引诱试验,在现场进行防治2种白蚁群体试验.结果 在毒性试验中台湾乳白蚁100%死亡的平均时间为8.4 d,黄胸散白蚁100%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2.8 d;在强迫取食试验中,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在51 h内均100%死亡;在引诱试验中,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率为57.57%,对黄胸散白蚁的引诱率为47.57%;在现场防治白蚁群体试验中,消灭5个台湾乳白蚁群体所需饵剂量平均为31.2 g、平均时间为58.2 d,消灭2个黄胸散白蚁群体所需饵剂量平均8 g、时间平均为50 d.结论 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2种白蚁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和缓慢的毒杀作用,能够消灭2种白蚁的整个群体.
作者:庞正平;周晔;周留坤;杨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吡虫啉杀蟑胶饵在实验室和现场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 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结果 试验室4 d全部死亡,模拟现场5 d全部死亡,LT50分别为1.26、1.74 d;现场施药前蟑螂密度平均每15 min为17.25只,施药后的1、2、5、10 d,杀灭率分别为69.1%、81.82%、92.73%和100%,蟑螂死亡高峰在投药后的前5 d,占蟑螂死亡总数的94.32%.结论 2.5%吡虫啉杀蟑胶饵对蟑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滨;谭伟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外来有害生物种群,已随着全球商品化的贸易物流业,多渠道频繁的通商运输传递转移,而产生异地繁殖、自然扩散传播,并带来直接的危害和间接的影响,如地中海果实蝇、松树线虫、德国小蠊、双钩异翅长蠹、外来红火蚁和热带火蚁等有害生物.
作者:刘瑞桥;刘锦裕;吴兆泰;高道蓉;陆镇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丹东市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预防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人诱帐法.结果 2005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18.52%,2006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27.96%.中华按蚊活动时间为6月上旬~10月下旬,高峰季节为7~8月.结论 丹东地区中华按蚊和疟疾发病率相吻合,必须做到减少蚊虫叮咬,才能降低疟疾发病率.
作者: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宿主动物主要是野鼠、家畜和鸟类;主要由全沟硬蜱传播.患者有蜱咬史,早期常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并伴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某些病人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关节炎、心脏与神经系统等病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
作者:吴光华;姜志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海南岛四面环海,是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旅游大省,旅游自然环境中的媒介治理,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兴哀.2005年7月16日,位于海南岛南部某新开发海滨旅游度假村,报告在该海滨浴场,近7日内,己有200余人受到不明昆虫的攻击,被刺叮处奇痒,有的病例形成溃疡,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为此,笔者于7月18~21日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防治研究.
作者:詹道成;运太来;丁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性及引诱性.方法 采用滤纸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毒性,用琼脂打孔的方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引诱性.结果 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二者致死全部供试白蚁的时间均为5 d;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均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其引诱白蚁的比率比对照均达74%以上.结论 实际配制毒饵采用0.05%氟虫胺浓度即可起到较好的白蚁防治效果.
作者:陈海洪;刘文军;徐正刚;汪国平;王向群;陈经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