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然除虫菊素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研究

蔡文凤;吴鹤松;董兴齐;马永康;宋志忠

关键词:天然除虫菊素, 印鼠客蚤, 灭效
摘要:目的 观察杀虫剂天然除虫菊素对印鼠客蚤实验室的杀灭效果.方法 药膜法.结果 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06 mg/L(2.19~1.93 mg/L);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KT50呈现有规律的缩短,24 h死亡率逐渐增高;当药物浓度为6.25、12.5、25、50、100mg/L时,KT50在4 min和6 min内的击倒率均大于75.0%,24 h死亡率均大于98.0%.结论 2%天然除虫菊素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具有高效、速杀、无残留、无污染、对人畜安全等优点,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用于灭蚤.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除害处理电子监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卫生除害处理业务技术性强,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因此检验检疫机构一直把对卫生除害处理的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卫生除害处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作者:罗建国;许强;朱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蚊虫防制(二)——蚊虫的生态习性与常见种类

    3 蚊虫的生态习性3.1 生活史 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分4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蚊.前3个阶段生活在水中,成蚊生活于陆地上(图8).雌蚊产卵于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一次产卵十至一二百粒.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经4次脱皮变为蛹,蛹羽化变为成蚊.蚊虫从产卵到羽化的时间因种类、温度、营养等因素而异.在适宜温度和环境下,完成一个周期通常需要11~18 d左右(表4).

    作者:徐承龙;姜志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防制措施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属于昆虫纲蜚蠊目.蜚蠊,又称蟑螂,它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亿多年.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已接近5 000种,我国已记录共253种[1],其中大多数为野生种群,主要生活在山林田野,栖居在杂草树皮下,钻营于乱石砖块中,同人类的关系并不密切.

    作者:傅桂明;王伟;杨天赐;莫建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居民住宅楼蟑螂杀灭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对家属楼居民户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用晔康杀蟑胶饵对单位家属楼室内,用拜力坦热烟雾对排水沟、暖气沟进行现场灭蟑实验.结果 试验前现场室内蟑密度平均为15只/15 min,施药后,10、20、30 d,平均密度分别为1.5,0,0只/15 min,杀灭率分别为90.0%,100%,100%.经6个月观察各房间均未见活蟑.结论 晔康杀蟑胶饵对家属楼居民户灭蟑效果理想,拜力坦热烟雾对排水沟、暖气沟灭蟑效果理想,并能达到较长时间的控制目的 .

    作者:陈保忠;柳明;庞松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针对一些地区环境用药仍以DDVP为主的现状,研制一种毒性小、效果相当、成本低廉的替代产品.方法 通过试验筛选渗透剂,以提高高效氯氰菊酯对虫体的击倒速度为主,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药效、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控制产品质量.结果 用普通原料研制的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高渗高氰乳油对蚊蝇KT50与DDVP相当,对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2 000 mg/kg,远低于DDVP.结论 该药剂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环境用杀虫剂.

    作者:黄清臻;邓兵;李宏;杨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种防制白蚁药剂的药效试验

    氯丹、灭蚁灵等有机氯农药是我国用来预防和防制白蚁的主要药品.因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我国已于1999年以后也减少使用或相继禁用.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筛选一种高效、低毒、残效期长、对环境影响小而且相对经济的杀虫剂[1].

    作者:何基伍;马延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WHO推荐防制重要媒介生物的卫生杀虫用农药及其应用

    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防制重要媒介生物的卫生杀虫用农药及其应用>2006年第6版(WHO/CDS/NTD/WHOPES/GCDPP/2006.1)中公布的农药品种(共87个有效成分),比1997年(WHO/CDS/NTD/WHOPES/1997.2)版公布的农药品种(94个)有增也有减,增加13个农药新品种,取消主要是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和杀鼠剂等20个农药.

    作者:王以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垃圾房顶置式捕蝇笼捕蝇效果研究

    垃圾箱房是每个社区必不可少的环卫设施,其卫生状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垃圾箱房是城区蝇类的主要孳生场所,每年的苍蝇繁殖高峰季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垃圾箱房进行喷药灭蝇,既污染环境,又易使蝇类产生抗药性.本文针对苍蝇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垃圾箱房顶部设捕蝇笼,捕捉苍蝇,降低蝇密度,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宇才;蒋丽亚;徐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 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 .方法 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 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作者:徐仁权;蒋丽亚;任文军;洪敏;冷培恩;王士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麻疯树素现场喷洒灭螺效果观察

    麻疯树素植物杀螺剂经室内实验研究证实,具有很强的杀螺效力,而对淡水鱼有中度毒性,为进一步观察该植物杀螺剂现场喷洒灭螺的效果,笔者在武汉市汉南区进行了麻疯树素现场喷洒灭螺的初步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黄四喜;杨燕;程忠跃;徐明星;胡来林;耿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 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 进行调查.结果 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多时可达32次/15 m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作者:曹敏;刘荣兴;朱伟祖;王慧峰;周锡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引诱物和产卵载体对白纹伊蚊产卵效果评价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又名亚洲虎蚊,是登革出血热(DHF)的传播媒介,能在许多盛水容器和积水的生境中生长繁殖.在泰国,从海拔450~1 800 m的森林、农村和郊外的多种生境中发现了白纹伊蚊(Scanlon和Esah,1965;Gould等,1970;Thavara等,1996).

    作者:Usavadee Thavara;郑剑宁;杨定波;裘炯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型超市蟑螂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大型超市内适宜的温、湿度,丰富的食源以及隐蔽的栖息场所,为蟑螂孳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型超市的蟑螂危害一般都较严重.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好蟑螂防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2005年对某大型超市的蟑螂防制结果作一分析.

    作者:陈郁;章士军;王智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标准间指数在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适应于白纹伊蚊幼虫可以室内外孳生的习性,以标准间指数表示非居民住户环境的白纹伊蚊幼虫空间分布的种群密度,补充布雷图指数(或百户指数)仅能代表居民区伊蚊密度的不足.方法 现场检查居民和非居民区场所,以检查一定范围(居民住户或一定单位面积)内的孳生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数,以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分别作为衡量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对广州市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标准间指数表示的密度消长曲线趋势接近于布雷图指数的曲线,布雷图指数与标准间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标准间指数与布雷图指数两者均数的比值分别为2.24,2.26和2.05.结论 标准间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白纹伊蚊密度消长情况,与布雷图指数相适应,用于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的监测是可行的.

    作者: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伍浩荣;潘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杀虫微乳剂对蚊蝇的室内持效研究

    目的 了解10%残杀·高氯微乳剂对蚊蝇的持效.方法 在玻璃、油漆、白灰3种板面上涂布药剂,剂量:玻璃板为30 mg ai/m2,油漆板、白灰板为50 mg ai/m2,分别涂好药后置于实验室后1、15、30、45、60 d对蚊、蝇进行药效测定.结果 玻璃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7.3~9.6 min和5.1~8.3 min,24 h死亡率为100%;油漆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8.3~10.0 min和8.2~12.6 min,24 h死亡率为85%~100%;白灰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8.0~10.3 min和8.4~11.0 min,24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10%残杀·高氯微乳剂经实验室药效测定,对蚊、蝇的室内药效持效作用较好,有效期≥60 d.

    作者:蒋解花;谭毅;冯向阳;熊绮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热烟雾杀虫剂现场灭蟑螂效果观察

    目的 现场观察应用高浓度菊酯类杀虫剂的热烟雾杀虫技术杀灭蟑螂效果.方法 将1%高效氯氰菊酯油剂热烟雾杀虫剂应用于DYNA-FOG(R) Super HAWKTM型热烟雾机(美国产),在蟑螂密度较高的饭店进行喷雾灭蟑,通过灭蟑前后蟑螂密度调查,其结果 变化评估灭蟑效果.结果 灭蟑前蟑螂密度为43.8只/张,灭蟑后为12.9只/张,蟑螂密度下降70.5%.结论 运用DYNA-FOG(R) Super HAWKTM型热烟雾机杀虫技术杀灭蟑螂1%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对蟑螂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蟑螂,要彻底消灭蟑螂还须采取综合防制的措施,使蟑螂的密度降到低限度.

    作者:陈志龙;刘大鹏;张爱军;褚宏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CO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PCO行业的日渐发展,对PCO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也必然会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从环境保护、绿色环保型用药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制(IPM)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实现PCO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作者:潘之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活垃圾填埋场蝇类化学防制应用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垃圾处理厂一直在使用化学防制方法进行灭蝇,然而近年来由于蝇类抗性有了明显上升,出现了灭蝇药剂喷洒浓度越来越高,投入经费越来越多,灭蝇效果却越来越差的不利局面.

    作者:姜良华;李爱启;吴建友;李孜男;顾玉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三带喙库蚊的防控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是蚊虫,特别是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猪是主要扩散宿主.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症状,少数感染者有典型脑炎症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等.目前已有疫苗可供预防,但尚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乙脑在我国分布很广,病死率较高,后遗症严重,因此,加强对乙脑的防控,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志宽;吴光华;王以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又上新台阶——农药助剂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近年来,在卫生杀虫剂和用于大田作物中(包括茶叶)的农药由于使用和发现含有增效剂八氯二丙醚(以下简称S2)的成分,已被国外研究证明它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另据网上资料介绍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占总出口量的40.7%因检测出S2而被退回;2005年9月又发生了大陆销往香港地区的11个品牌蚊香,因含未经注册的S2而被香港渔农处查封并责成企业收回;紧接着出现了香港消委会又通过香港各大媒体就S2对人类危害公开向广大消费者告诫的严重事态,上述情况引起了国内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作者:孙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