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活垃圾填埋场蝇类化学防制应用技术

姜良华;李爱启;吴建友;李孜男;顾玉祥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 蝇类, 化学防制, 灭蝇药剂, 垃圾处理厂, 灭蝇效果, 喷洒, 浓度, 抗性, 经费, 国内, 方法
摘要: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垃圾处理厂一直在使用化学防制方法进行灭蝇,然而近年来由于蝇类抗性有了明显上升,出现了灭蝇药剂喷洒浓度越来越高,投入经费越来越多,灭蝇效果却越来越差的不利局面.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 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 .方法 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 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作者:徐仁权;蒋丽亚;任文军;洪敏;冷培恩;王士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 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 进行调查.结果 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多时可达32次/15 m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作者:曹敏;刘荣兴;朱伟祖;王慧峰;周锡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胜利油田蝇类综合防制初探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两侧,位于东经118°30′~119°30′,北纬37.5°~38.5°,年降雨量500~800mm左右,平均气温为12.1℃,相对湿度为65%~85%.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冬寒夏热、春干秋燥、四季分明.为控制本地区蝇类密度,笔者结合卫生城市创建,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油田特点的蝇类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刘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三带喙库蚊的防控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是蚊虫,特别是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猪是主要扩散宿主.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症状,少数感染者有典型脑炎症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等.目前已有疫苗可供预防,但尚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乙脑在我国分布很广,病死率较高,后遗症严重,因此,加强对乙脑的防控,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志宽;吴光华;王以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海浦东机场蠓类调查初报

    2005年4~10月,在浦东国际机场开展了吸血蠓类的采集.应用灯诱法作定时、定点采集.为了解当地蠓虫的活动,并于5~6月每旬1次,用人诱刺叮法进行了白昼采集.捕集者暴露一侧小腿,用毒瓶扣捕停落在小腿刺叮的蠓虫,每次15 min.

    作者:曹敏;刘荣兴;江珊毅;王慧峰;周锡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长沙市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长沙市家蝇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地使用杀虫剂灭蝇提供依据.方法 点滴法.结果 长沙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 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家蝇抗药性的增长.

    作者:黄谊;吕炜;姚松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居民住宅楼蟑螂杀灭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对家属楼居民户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用晔康杀蟑胶饵对单位家属楼室内,用拜力坦热烟雾对排水沟、暖气沟进行现场灭蟑实验.结果 试验前现场室内蟑密度平均为15只/15 min,施药后,10、20、30 d,平均密度分别为1.5,0,0只/15 min,杀灭率分别为90.0%,100%,100%.经6个月观察各房间均未见活蟑.结论 晔康杀蟑胶饵对家属楼居民户灭蟑效果理想,拜力坦热烟雾对排水沟、暖气沟灭蟑效果理想,并能达到较长时间的控制目的 .

    作者:陈保忠;柳明;庞松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青岛市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及防制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青岛市不同环境场所鼠类群落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夹日法、食饵法.结果 青岛市城区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其中褐家鼠占92.73%;乡村鼠类群落结构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组成,其优势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41.59%、28.76%、21.68%;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分别占6.64%、0.89%、0.44%.下水道鼠盗食率为49.74%.结论 青岛市城区特殊行业和下水道,乡村农户和田野丛林是鼠类防制的重点场所.

    作者:姜洪荣;王洪林;薄涛;赵勇进;曲建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CO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PCO行业的日渐发展,对PCO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也必然会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从环境保护、绿色环保型用药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制(IPM)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实现PCO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作者:潘之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鲅鱼圈港蟑螂侵害情况及防制措施

    蟑螂,是世界性卫生害虫,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方面:①偷吃食品,在爬过的食品和食具上留下异臭;②造成污染,咬坏衣服、书籍和生活用品等;③身上携带几十种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传播疾病;④钻进电视机、通信器材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容易因短路而发生故障[1].随着其侵害率的上升,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充分注意,近年来,国内口岸有关单位,先后对口岸内蟑螂侵害情况做了调查.笔者于2000~2004年对鲅鱼圈港蟑螂的种群分布、密度、侵害情况、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导港务局有关单位开展了蟑螂的综合防制.

    作者:李德智;王大力;刘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杀虫微乳剂对蚊蝇的室内持效研究

    目的 了解10%残杀·高氯微乳剂对蚊蝇的持效.方法 在玻璃、油漆、白灰3种板面上涂布药剂,剂量:玻璃板为30 mg ai/m2,油漆板、白灰板为50 mg ai/m2,分别涂好药后置于实验室后1、15、30、45、60 d对蚊、蝇进行药效测定.结果 玻璃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7.3~9.6 min和5.1~8.3 min,24 h死亡率为100%;油漆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8.3~10.0 min和8.2~12.6 min,24 h死亡率为85%~100%;白灰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8.0~10.3 min和8.4~11.0 min,24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10%残杀·高氯微乳剂经实验室药效测定,对蚊、蝇的室内药效持效作用较好,有效期≥60 d.

    作者:蒋解花;谭毅;冯向阳;熊绮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活垃圾填埋场蝇类化学防制应用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垃圾处理厂一直在使用化学防制方法进行灭蝇,然而近年来由于蝇类抗性有了明显上升,出现了灭蝇药剂喷洒浓度越来越高,投入经费越来越多,灭蝇效果却越来越差的不利局面.

    作者:姜良华;李爱启;吴建友;李孜男;顾玉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种防制白蚁药剂的药效试验

    氯丹、灭蚁灵等有机氯农药是我国用来预防和防制白蚁的主要药品.因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我国已于1999年以后也减少使用或相继禁用.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筛选一种高效、低毒、残效期长、对环境影响小而且相对经济的杀虫剂[1].

    作者:何基伍;马延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天然除虫菊素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杀虫剂天然除虫菊素对印鼠客蚤实验室的杀灭效果.方法 药膜法.结果 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06 mg/L(2.19~1.93 mg/L);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KT50呈现有规律的缩短,24 h死亡率逐渐增高;当药物浓度为6.25、12.5、25、50、100mg/L时,KT50在4 min和6 min内的击倒率均大于75.0%,24 h死亡率均大于98.0%.结论 2%天然除虫菊素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具有高效、速杀、无残留、无污染、对人畜安全等优点,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用于灭蚤.

    作者:蔡文凤;吴鹤松;董兴齐;马永康;宋志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热烟雾杀虫剂现场灭蟑螂效果观察

    目的 现场观察应用高浓度菊酯类杀虫剂的热烟雾杀虫技术杀灭蟑螂效果.方法 将1%高效氯氰菊酯油剂热烟雾杀虫剂应用于DYNA-FOG(R) Super HAWKTM型热烟雾机(美国产),在蟑螂密度较高的饭店进行喷雾灭蟑,通过灭蟑前后蟑螂密度调查,其结果 变化评估灭蟑效果.结果 灭蟑前蟑螂密度为43.8只/张,灭蟑后为12.9只/张,蟑螂密度下降70.5%.结论 运用DYNA-FOG(R) Super HAWKTM型热烟雾机杀虫技术杀灭蟑螂1%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对蟑螂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蟑螂,要彻底消灭蟑螂还须采取综合防制的措施,使蟑螂的密度降到低限度.

    作者:陈志龙;刘大鹏;张爱军;褚宏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防制措施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属于昆虫纲蜚蠊目.蜚蠊,又称蟑螂,它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亿多年.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已接近5 000种,我国已记录共253种[1],其中大多数为野生种群,主要生活在山林田野,栖居在杂草树皮下,钻营于乱石砖块中,同人类的关系并不密切.

    作者:傅桂明;王伟;杨天赐;莫建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垃圾房顶置式捕蝇笼捕蝇效果研究

    垃圾箱房是每个社区必不可少的环卫设施,其卫生状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垃圾箱房是城区蝇类的主要孳生场所,每年的苍蝇繁殖高峰季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垃圾箱房进行喷药灭蝇,既污染环境,又易使蝇类产生抗药性.本文针对苍蝇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垃圾箱房顶部设捕蝇笼,捕捉苍蝇,降低蝇密度,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宇才;蒋丽亚;徐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又上新台阶——农药助剂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近年来,在卫生杀虫剂和用于大田作物中(包括茶叶)的农药由于使用和发现含有增效剂八氯二丙醚(以下简称S2)的成分,已被国外研究证明它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另据网上资料介绍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占总出口量的40.7%因检测出S2而被退回;2005年9月又发生了大陆销往香港地区的11个品牌蚊香,因含未经注册的S2而被香港渔农处查封并责成企业收回;紧接着出现了香港消委会又通过香港各大媒体就S2对人类危害公开向广大消费者告诫的严重事态,上述情况引起了国内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作者:孙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型超市蟑螂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大型超市内适宜的温、湿度,丰富的食源以及隐蔽的栖息场所,为蟑螂孳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型超市的蟑螂危害一般都较严重.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好蟑螂防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2005年对某大型超市的蟑螂防制结果作一分析.

    作者:陈郁;章士军;王智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宁波镇海口岸蝇类调查研究

    目的 掌握宁波镇海港口岸地区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3年1~1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港区蝇类进行调查.结果 捕获蝇类3科8属12种,年平均蝇密度为89只/笼·d,家蝇为优势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绿化地带蝇类密度高.结论 本次调查掌握了宁波镇海口岸蝇类基本情况,为口岸蝇类防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薛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