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敬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肝脏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时间、消融点数、术后30d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微波消融所需时间较短.
作者:冯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本院74例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结果: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SCL-90的总分、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除精神病性外的8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一级亲属中女性在总分、均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性亲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再住院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易产生心理问题,女性比男性心理应激反应更为强烈,应鼓励家属主动接受支持性心理干预,改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信心,改善家庭氛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飞;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并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病毒r-Bac-si-DNMT1-D1组(D1组)、r-Bac-si-DNMT1-D2组(D2组)、r-Bac-si-DNMT1-D3组(D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10%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阴性对照组、D1组、D2组、D3组加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24h后依次加入空白载体r-Bac-CMV-EGFP和r-Bac-si-DNMT1-D1病毒、r-Bac-si-DNMT1-D2病毒、r-Bac-si-DNMT1-D3病毒150μl/孔,72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用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的细胞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人胰腺癌细胞后能通过降低细胞存活率,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郭柔玉;曹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据统计全国有9.75%的HBV携带者.接种乙肝疫苗(HepB)是预防以及控制HBV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但有5%~10%的人群在接种HepB后不产生或只产生低滴度抗-HBs,即出现无/低应答,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易成为HBV感染高危人群,给HBV预防带来新挑战.因此探讨接种HepB无/低应答的机制及如何提高免疫率,对HBV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HepB后无/低应答的原因,并就目前提高免疫应答率的研究对策进行了综述.
作者:侯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实施康复训练及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参与本次观察,依据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电话随访管理模式,研究组应用基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随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及随访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高,且随访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访管理中,可明显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病人随访满意度.
作者:肖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患有银屑病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银屑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采用常规银屑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银屑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银屑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银屑病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患有银屑病的患者在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毛会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饮酒量与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的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诊断以30mg≤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mg且肾功能正常(血肌酐<133μmol/L)为标准.按照患者饮酒量进行分组,比较大量饮酒组、适量饮酒组、不饮酒组的基础信息和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结果:三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大量饮酒组为70.2%,适量饮酒组为27.3%,不饮酒组为42.8%;大量饮酒组早期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组和适量饮酒组,适量饮酒组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低于不饮酒组.结论:酒精的适量摄入可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过量摄入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程团结;常红叶;朴金龙;陈小平;尚祥岭;徐璐璐;常杰;齐昆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慢性荨麻疹是指反复发作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持续≥6周的荨麻疹患者,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抗阻胺药物、单克隆抗体治疗、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提出了要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教育,适当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本文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行综述,从中探索慢性荨麻疹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陆莉;万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食管癌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晚期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关怀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敬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规范化管理高警示药品模式,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结合我院药品目录,梳理高警示药品目录,分析我院在高警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结果:全面落实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药师参与医院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高警示药品的精准管理之中,是用药安全乃至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静;王欣;沈炳香;王法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持续24h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9%)略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损伤、阻碍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等机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发热、咽部疼痛、右侧颈部肿大10d在胶南医院进行就诊.查体:T:39.8℃,P:98次/min,BP:120/75mmHg(1mmHg=0.133kPa),血常规检查示WBC:15.13×109/L,N:88.4%,HGB:100g/L,PLT:269×109/L,静滴抗感染药物治疗后1周,症状未见缓解.患者自觉咽痛加重、颈部明显肿大、吞咽困难、声音嘶哑,T:39℃.遂来我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右侧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4.6cm×3.4cm×5.8cm,其内可见3.75cm×1.71cm×4.28cm的不均质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大部分呈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密光点回声,探头加压可见浮动,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D)示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右侧颈部及颌下区可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左侧甲状腺及峡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区.超声诊断:(1)右侧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合并脓肿形成(见图1);(2)右侧颈部及颌下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后经入院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见图2).临床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即手术切开引流出乳白色液体,脓液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作者:宫庆防;朱桓;朱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Dent病为一种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低相对分子量蛋白尿、高钙尿症、肾脏钙化、肾石症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Dent病属罕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或漏诊,故本文现拟总结Dent病的诊断、治疗进展,以便大家更好地认识该病,方便临床应用.
作者:王露露;张晓雪;赵占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普外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CO2气腹压力设定为14mmHg(1mmHg=0.133kPa),观察组58例CO2气腹压力设定为10mmHg,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ALT、AST、γ-GT、ALP、TBIL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IL-8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8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0mmHg的CO2气腹压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的肝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刘明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肿瘤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NP方案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73%,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GF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降低血清EGFR效果确切,值得临床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数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甲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非致死性再梗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甲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5.92%,明显高于乙组的83.67%(P<0.05),非致死性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寿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介入组63例、药物组61例,介入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12个月时脑血管病变事件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介入组患者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介入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罗红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WBC、CRP、PCT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早期细菌感染新生儿3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WBC、CRP、PCT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清CRP含量、血清PCT含量及WB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CRP、PC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星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手足显微外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行手足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观察记录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24h血运观察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运观察次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3.7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缩短手术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手足显微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福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