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峰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实施康复训练及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次结扎加暴露法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9月我院出生的947例新生儿,其中水肿脐带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试验组断脐后用丝线常规双重结扎脐带,75%酒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根部,95%酒精干燥脐带断端及脐周皮肤并暴露,24h后用无菌双气门芯二次结扎,剪去多余的残脐,同法消毒脐部并保持暴露.对照组断脐后用丝线常规双重结扎脐带,同法消毒脐带断端及脐周皮肤并用无菌纱布包裹.结果:试验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脐部渗血率、脐带血肿率、脐部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肿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法有利于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减少脐部渗血率、血肿率、降低脐部感染率,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敏;张海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中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48例肝硬化致肝性脑病(OH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50例非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氨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在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较高属于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的高危因素,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通过对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临床肝硬化致肝性脑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张靖;张厚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作为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C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四组患者的血清hs-CRP、cTnI、TG、TC、LDL-C、HDL-C等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hs-CR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的hs-CRP、cTnI、TG、TC、LDL-C指标低于C组,HDL-C指标高于C组,P<0.05;A组的hs-CRP、cTnI指标低于B组,P<0.05.hs-CRP水平同cTnI、TG、TC、LDL-C呈正相关,同HDL-C呈负相关,P<0.05.cTnI与TG、TC、LDL-C、HDL-C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与hs-CRP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s-CRP、cTnI、TG、TC、LDL-C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陈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2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研究组采取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28%,与对照组的1.64%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率高达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邢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风险管理实施前210例,实施后210例,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患者对就诊安全和综合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跌倒、坠床、深静脉血栓、导管滑脱、静脉炎及总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走失和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就诊安全、综合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向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之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等情况并记录整理.分析患者的年龄、肌瘤部位等多指标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访发现,264例患者中术后169例自然妊娠,妊娠率为64.02%.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子宫切口数、子宫肌瘤个数以及部位是其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及子宫切口数是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下行肌瘤剔除术,对于年龄较大、切口数过多的患者若术后1年内未妊娠,可以采取辅助受孕.
作者:曾为红;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数字化X线摄影(DR)是基于常规X线进行的数字化影像检查,较传统X线设备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成像质量理想,临床辅助诊断价值高[1].患者正确的体位设计是每位放射技师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它直接影响所摄影像是否达到临床的要求;是否能够为影像诊断医师提供详尽的影像信息,特别是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因此,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必将采取特殊的体位设计,并要求患者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而驼背患者无疑将采用特殊体位设计.
作者:李广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近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出一些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新型抗心衰药物.本文对托伐普坦、左西孟旦、B型利钠钛、LCZ696、Istaroxime 5种药物从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张姗姗;李建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对全麻手术患者眼睛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全麻后常规用四环素眼膏涂眼;观察组全麻后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冲洗保护眼睛,比较两组患者眼睛的保护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9例(11.39%),而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34例(4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使用贝复舒滴眼液,可减少术后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生,为全麻手术患者提供一种效果好、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眼睛保护方法,经济实用、方便,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尔英;罗永香;黄国雄;潘振斌;劳景茂;张培丽;钟恒芳;吴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规范化管理高警示药品模式,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结合我院药品目录,梳理高警示药品目录,分析我院在高警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结果:全面落实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药师参与医院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高警示药品的精准管理之中,是用药安全乃至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静;王欣;沈炳香;王法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0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6周后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周后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改善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王艳芳;段攀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代谢综合征是人体内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出现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这些代谢紊乱是人体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到目前为止,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临床上期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的优势,还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在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综述.
作者:鲍毓;王慧;赵正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并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病毒r-Bac-si-DNMT1-D1组(D1组)、r-Bac-si-DNMT1-D2组(D2组)、r-Bac-si-DNMT1-D3组(D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10%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阴性对照组、D1组、D2组、D3组加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24h后依次加入空白载体r-Bac-CMV-EGFP和r-Bac-si-DNMT1-D1病毒、r-Bac-si-DNMT1-D2病毒、r-Bac-si-DNMT1-D3病毒150μl/孔,72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用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的细胞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人胰腺癌细胞后能通过降低细胞存活率,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郭柔玉;曹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62人分为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采用临床病案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阶段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掌握知识更系统、临床思维能力更强.结论: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春光;胡学军;高清波;苗迎秋;王辉;高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食管癌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晚期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关怀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敬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减压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的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早期护理干预,测定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48h、72h的颅内压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颅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h、48h、72h时,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的患者,可以显著快速降低颅内压,并且提高临床有效性,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游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卧位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抵触反应及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侧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平卧位循环翻身方法,对照组给予平卧位-左/右侧卧位-俯侧卧位循环翻身方法;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抵触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抵触反应(哭闹、烦躁、拒乳、大汗)10例,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发生22例,发生率为44.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天,观察组患儿经皮黄疸指数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时以俯卧-侧卧-平卧位循环翻身,对于降低治疗抵触反应改善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丽娟;任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例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结肠透析治疗,观察组58例给予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BUN、Scr、UA、Tp、Alb、HGB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通过扩大黏膜滤过面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药物的进一步保留及吸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确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谭世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均行X 线平片和双排螺旋CT 检查.结果:CT 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旁侧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00%、80.00%、66.67%、71.43%.X线平片和CT扫描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X 线平片单独检查及CT 单独检查的38.89% 及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定性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蒋受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