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柔性管理模式在年轻护士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李雅宇

关键词:柔性管理模式, 年轻护士,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柔性管理模式在年轻护士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制调查问卷,对年轻护士的柔性管理需求进行了解,结合年轻护士的具体情况,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对年轻护士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士投诉率、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柔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投诉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柔性管理模式实施前,且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柔性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护士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能让护士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让其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保证医院健康和稳定地发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3例)采取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34例)实施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66.67%,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两组不良反应相当,经处理后可缓解,患者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存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可缓解,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范群;伍尤华;伍小平;韩守恒;李跃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亲情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亲情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实际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依照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亲情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焦虑情绪改善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应用亲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易红玉;张素梅;翁晓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配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配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强化组(常规抗结核+强化降糖,32例)和常规组(常规抗结核+常规降糖,26例),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肺结核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GP、2hFGP、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GP、2hFGP、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但强化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强化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配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可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

    作者:余模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麝香通心滴丸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麝香通心滴丸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变化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变化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有效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变化,降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作者:刘东华;王士凯;印建荣;朱其行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戊酸雌二醇分别与黄体酮胶囊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对月经周期 、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分别与黄体酮胶囊、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对患者月经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诊治无排卵性功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治疗,39例)和B组(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治疗,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月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头晕、嗜睡、乳房胀痛、恶心、疲劳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相对戊酸雌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具有更为显著疗效,同时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晓岚;梁小娟;陈小宁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因PCOS于我院妇科就诊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单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达英-35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更厚(P<0.05).结论: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疗效显著,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内分泌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肖慧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自由体位在第一 、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与传统分娩体位在第一、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依据分娩体位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比两组第一、二产程所用平均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产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所用平均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产痛情况均明显较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临床予以产妇自由体位的分娩方式,相较于传统常规体位,可有效缩短第一、二产程时间和减轻分娩疼痛,该法具更人性化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首选.

    作者:赖碧娇;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脓毒血症患者CRP、PCT及PLT水平检测及其预后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淋巴细胞(PLT)在鉴别脓毒血症以及预后诊断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IC U收治的患者70例,其中脓毒血症组36例,非脓毒血症组34例;脓毒血症组中重度脓毒血症(SS)组24例,非重度脓毒血症(non-SS)组12例.对比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以及SS与non-SS组间的CRP、PCT及PLT水平.结果:在血浆PCT水平上,脓毒血症组高于非脓毒血症组,SS组高于non-S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CRP水平上,脓毒血症组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PLT水平上,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SS组与non-S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及PCT在鉴别脓毒血症以及预后诊断时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永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整体教学设计

    生理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应该契合基层医疗岗位任职要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的需求,培养学生相应的基本专业能力及岗位素质.本文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改革思路五个方面探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丹参酮 ⅡA磺酸钠在肺心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酰苷葡胺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肺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苷葡胺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2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d NO、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如: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在环磷酰苷葡胺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自身建设,强化规培医师素质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重视医、教、科研全面发展.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培训质量.结论:搞好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是成为合格的具有临床麻醉工作能力的住院医师的基础与要求.

    作者:解成兰;薛红;居从金;颜学军;王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乌司他丁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B组),心肺复苏后于复苏即刻(T0)及复苏后1d(T1)、3d(T2)、7d(T3)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结果:T0、T1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B组患者评分高于A组,意识恢复较A组好;两组复苏后1、3、7d APACHE-Ⅱ评分均逐渐降低,T1与T2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3比较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2时两组不同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B组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低于A组;B组患者死亡例数与M ODS发生情况均低于A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运用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方园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老年患者院感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干部病房于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659例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是否患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否服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气管切开、导尿管、胃管、动静脉导管的侵入性操作,对以上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8.95%,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糖尿病、广谱抗生素应用、导尿管置入三项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结论:通过筛选检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璟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关于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风湿血液科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和同期接受检验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对骨保护素(OPG)、O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基因组DNA浓度的测定,了解两组患者的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单体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联性以及基因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950位点T等位基因和1181位点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ATCC单体型分布频率相对更低,而GGTG单体型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OP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存在相关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芮红兵;林妹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特点及防治

    腹腔镜盆腹腔手术中输尿管损伤较少见,但为妇科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盆腔的解剖,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使用各种器械,提高手术技巧和早期识别输尿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可有效减少输尿管损伤的发病率.

    作者:谢冰惠;黄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应用血小板抗体测定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应用血小板(PL T)抗体测定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3次以内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测定两组PLT抗体.统计两组PLT抗体阳性率、PLT计数增高指数及PLT输注无效率.结果:观察组PL T抗体阳性率为17.39%(8/46)高于对照组的2.1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 T抗体阳性患者PLT输注后1h及24h的PLT计数增高指数均低于PLT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抗体阳性患者PL T输注无效率为75.00%(6/8)高于PL T抗体阴性患者的7.89%(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易出现PL T抗体,PL T抗体测定可判断PL T输注效果,为患者输血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效果,防止出现PL T输注无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汉华;曾志;赖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低场MRI诊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低场M RI诊断的效果.方法:对39例63髋经临床证实早期股骨头坏死的DR、CT及低场M 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检出率,总结低场M RI诊断的优势.结果:63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CT、M RI检出率分别为28.6%(18/63)、74.6%(47/63)、100.0%(63/63),MRI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DR及CT.结论:低场MRI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确切,明显优于X线片和CT.

    作者:张傲;陆国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儿科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从我校2014级本科班中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两个班为观察组,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儿科护理学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两个班级理论和实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王茜;王松;李娜;刘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测血压,实验室生化检查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周围神经病变检查、肌电图检查,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51%,单因素对照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

    作者:田莉;牛小萍;刘耀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