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园
目的:探究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救治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5例)均进行DHS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45例)进行PFNA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较DHS具有一定优势,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满意度更高,但两种手术方法均疗效佳,并发症少,患者愈合良好.
作者:祝文发;刘鹏原;阙勇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对比针灸和针刀治疗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 N F 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中期A N F H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刀组40例连续治疗6个疗程,针灸组40例连续治疗6周,使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Harris评分优于针灸组;治疗6周后针刀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中期ANFH患者采用针刀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沈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从我校2014级本科班中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两个班为观察组,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儿科护理学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两个班级理论和实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王茜;王松;李娜;刘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淋巴细胞(PLT)在鉴别脓毒血症以及预后诊断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IC U收治的患者70例,其中脓毒血症组36例,非脓毒血症组34例;脓毒血症组中重度脓毒血症(SS)组24例,非重度脓毒血症(non-SS)组12例.对比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以及SS与non-SS组间的CRP、PCT及PLT水平.结果:在血浆PCT水平上,脓毒血症组高于非脓毒血症组,SS组高于non-S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CRP水平上,脓毒血症组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PLT水平上,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SS组与non-S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及PCT在鉴别脓毒血症以及预后诊断时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永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全麻下由电子支气管镜取出植物性异物和支气管灌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4月30例存在气管支气管植物性异物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手术组全麻下由电子支气管镜取出植物性的异物,手术+灌洗组全麻下由电子支气管镜取出植物性的异物并联合支气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植物性异物取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灌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灌洗组植物性异物取出时间短于手术组(P<0.05);手术+灌洗组肺气肿、喉头水肿、喉痉挛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全麻下由电子支气管镜取出植物性异物和支气管灌洗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在短时间内将植物性异物取出,减少创伤,减少咽喉和肺部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霖;彭绪云;刘建平;罗彩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诱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患者共97例为对象,分析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诱因.结果: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心理因素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35.05%(34/97)、25.77%(25/97)、21.65%(21/97).此外,肠道感染、用药不当也会造成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占比分别为18.56%(18/97)、11.34%(11/97).不明原因3例,占比为3.09%.结论:合理指导饮食、劳逸结合、保持积极心理、严遵医嘱、做好个人卫生有助于避免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作者:朱玉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pa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所的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各3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pax-2表达,总结pa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意义.结果:pax-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癌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94.44%、38.89%和5.56%,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的pax-2表达率比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更高,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pax-2表达率比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x-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减低,pax-2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作者:徐中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配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强化组(常规抗结核+强化降糖,32例)和常规组(常规抗结核+常规降糖,26例),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肺结核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GP、2hFGP、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GP、2hFGP、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但强化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强化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配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可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
作者:余模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均接受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80例均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将临床疗效情况和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2.50%(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5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针对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成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纤支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检查前均予以咪达唑仑1mg和芬太尼0.05mg镇静镇痛,然后两组分别采用1%丁卡因行鼻咽喉表面喷雾麻醉(Ⅰ组)和2%利多卡因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1%丁卡因鼻咽喉表面喷雾麻醉(Ⅱ组).记录两组纤支镜检查的时间和T0、T1、T2、T3的MAP、HR、SpO2.观察整个检查操作过程中声门开启以及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T2、T3时刻MAP、HR上升明显,SpO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纤支镜显露声门开启情况优于Ⅰ组,操作过程中憋气、呛咳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结论:采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鼻咽喉表面喷雾的麻醉方法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且纤支镜显示声门开启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臧蕾蕾;孙珍贵;王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麝香通心滴丸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变化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变化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有效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变化,降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作者:刘东华;王士凯;印建荣;朱其行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讨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72h内的64例患者资料,总结DWI显现出的病灶数量、分布及DWI图像特征,并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段患侧与健侧的ADC值.结果:共发现病灶79个,其中单发病灶55个;多发病灶9例,共24个病灶.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呈片状、斑点状或结节状.在发病72h内不同时段,64例病例DWI均能清晰显示病灶,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呈现低信号.发病时间在6h以内9例,T1 WI、T2 WI及FLAIR信号显示正常;发病时间在6~24h之间24例,20例T1 WI呈稍低信号,17例T2 WI呈稍高信号,23例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清晰度均不及DWI;发病时间在25~72h 31例,27例T1 WI表现为较低信号,29例T2 WI呈高信号,31例FLAIR呈明显高信号,清晰度接近于DWI,但显示范围不及DWI.不同时间段病灶ADC值比较,患侧ADC值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顾新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预防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98例双胎产妇,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4h内产后出血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内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对双胎剖宫产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在产后的出血率,减少24 h内的出血量,并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谢明静;章瑶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分别与黄体酮胶囊、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对患者月经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诊治无排卵性功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治疗,39例)和B组(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治疗,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月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头晕、嗜睡、乳房胀痛、恶心、疲劳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相对戊酸雌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具有更为显著疗效,同时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晓岚;梁小娟;陈小宁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老年患者院感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干部病房于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659例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是否患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否服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气管切开、导尿管、胃管、动静脉导管的侵入性操作,对以上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8.95%,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糖尿病、广谱抗生素应用、导尿管置入三项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结论:通过筛选检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璟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香糖咀嚼.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初次肠鸣音发生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初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均早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梗阻、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提供早期口香糖咀嚼治疗,可有效促进其肠道功能改善,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喻丹;巫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喘息性肺炎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甚至治愈患儿发热、咳嗽、喘憋等症状,缩短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且操作简便、无痛,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观察胃肠道间质瘤以上皮样细胞、梭型细胞、两种细胞混合型为主;CD34、CD117、SMA、DOG1、Desmin及S-100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117、SM A、DOG1、Desmin及S-100指标阳性率与胃肠道间质瘤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较为复杂,且表现症状无特异性,临床上应结合基本病理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检验结果对其进行鉴别诊断,CD34、CD117、SM A、DOG1、Desmin及S-100表达阳性率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风湿血液科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和同期接受检验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对骨保护素(OPG)、O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基因组DNA浓度的测定,了解两组患者的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单体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联性以及基因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950位点T等位基因和1181位点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ATCC单体型分布频率相对更低,而GGTG单体型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OP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存在相关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芮红兵;林妹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