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卫琴;李庆之;周贤刚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肺癌胸腔积液引流干净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胸腔注射鸦胆子油乳和顺铂治疗,对照组胸腔注射顺铂治疗。每周1次,治疗8周后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4.0%;治疗组的毒副反应轻,生活质量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心梗三项即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比较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各种心梗二项组合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 AMI 人群和100例健康人群进行心梗三项的测定。结果:在诊断 AMI 时,CK-MBMASS 和 cTnI 联合以及 Myo 和 cTnI 联合分别与心梗三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 Myo 和 CK-MBMASS 则没有。结论:在临床上将三者联合运用,对 AMI 的诊断以及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心梗二项(CK-MBMASS 和 cTnI)的检测准确度都高于心梗三项的检测。
作者:袁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辅助诊断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 CHF 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 NYHA 心功能进行分级,以收缩功能不全(LVEF≤45%)的诊断标准为界限,将观察对象分为 SHF组与 DHF 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HF 组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高于 DH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F 患者 QRS 波时限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NT-proBNP 水平及 NYHA 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是临床上辅助判断 CHF 患者类型及治疗的客观良好指标,其中心电图 QRS 波时限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淑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7)、黄连素组(n =29)、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n =30),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黄连素以及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通过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来初步评价三种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黄连素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且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优于黄连素药物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并有效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能更加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各种体征,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减少糖尿病对神经的损伤。
作者:沈金花;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气腹压力的不同,将3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 A、B 两组(每组150例),两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1.60kPa 和1.86kPa,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 组术后的气腹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 B 组的22.00%(P <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并发症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术后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气腹压力、手术时间有着密切联系,临床上应合理控制气腹压力与手术时间,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膀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大排尿量、膀胱容量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改善,但是观察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膀胱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胜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实验组口服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乙酰螺旋霉素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鼻塞、鼻漏及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患者鼻塞、鼻漏及总症状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冬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300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从而对不同证型患者在发病前后的心脑血管病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的高血压在发病前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比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证型高血压发病后合并心脑血管病比例之间的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在其整个病程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耐药和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5年8月对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干预,观察并评价药学干预效果。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花费金额明显减少,不合理用药率与耐药率显著降低,各器官系统不良反应均被有效预防。结论:药学干预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吴明洋;吕宏伟;杨会;赵卓;张江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64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在哮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OP 患者112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胶丸与钙尔奇 D 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磷、血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髋部、腰椎的骨密度(BMD)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 OP 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保证骨细胞功能状态。
作者:胡旭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住院治疗的7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37例患者则再予以刺五加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痴呆程度(CDR)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26/37),观察组为91.89%(34/37),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 MMSE、ADL 以及 CDR 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刺五加的中药制剂联合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一定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意义。
作者:杨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经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至少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和餐后2h 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 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体重、腰围、BMI、FPG、2hPG、HbA1c、SBP、DBP、TC、TG、LDL-C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空腹和餐后2h 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 C 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并能获得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与腰围等降糖以外的受益,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 X 线诊断肺结核与尘肺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疾控所2013年7月-2014年7月诊断的尘肺病患者42例作为尘肺组,以同期疾控所诊断的4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并将40例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病例的 X 线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患者的 X 线影像表现,并探讨 X 线在疾病间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Ⅱ期尘肺病患者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患者的 X 线胸片中均存在双侧肺野小结节影,Ⅲ期尘肺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的 X 线胸片中均存在斑块影或长条影,其影像表现较为相似。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比较,尘肺病患者的 X 线结节表现中具有大小、分布与密度不均匀特征;与继发型肺结核伴空洞患者比较,尘肺病伴空洞患者具有厚壁空洞、空洞直径偏小及无卫星灶等特征,其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尘肺病与肺结核的 X 线影响表现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通过胸片全面观察与综合分析也可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必要时良好结合粉尘接触史与痰液培养实验充分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
作者:李罗;孔德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煤矿爆炸冲击伤所致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6例开放性爆炸冲击伤经清创处理骨折内固定后,均应用 VSD 对敞开的创面覆盖处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个月~5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1例因创面的愈合而影响患肢功能;2例创面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后经局部用药邮票植皮,创面恢复良好;无骨折不愈合或骨髓炎发生。结论:VSD 在煤矿爆炸冲击伤中的应用,有效地减少创面骨折部位的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修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光明;杨磊;千东升;张志伟;李科;王肖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为一所大型口腔专科医院,经常面临极为复杂的困难气道,这对麻醉医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多年来特别注重对青年住院医师困难气道模拟培训,并在培训中特别引入气道解剖教学。通过培训,青年医师在入职前均有良好的气道解剖基础,加上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提高,他们均能很快有效处理常见甚至复杂的困难气道。这项教学工作让基础理论服务于临床,使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临床问题的处理中大方光芒。
作者:汪伟;张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入院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患者进院,观察组由急诊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并送患者入院,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大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入院前的死亡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院前急救流程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清;李润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共识,而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以期助力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探讨。
作者:李怀斌;吴锋;缪化春;赵健;黄锐;熊克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3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收住院后即为其应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外加用纳洛酮治疗,两组治疗1~2d 后若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即果断给予呼吸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状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5%。两组治疗前血液 pH 值、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好转(P <0.05),研究组各个指标的好转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可显著遏制肺性脑病的病变进程,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新;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