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来勇;汤群珍;朱玉辉
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并有年轻化趋势[2].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中医通过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总结乳腺癌的发病与肝失疏泄、肾气亏虚及冲任失调等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从肝论治”的基础,为预防乳腺癌提供依据,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贺凡;王雄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任继学教授认为消渴发病兼有内外二因,其病位以散膏为核心,燥邪是消渴发病之标,尤其重视虚损在消渴发病中的地位.任老把消渴分为肺胃阴虚、阳虚,肝胃阴虚、阳虚,肝肾阴虚、阳虚六种证候进行治疗,重视调整阴阳水火的平衡协调,善于圆机活法,本文简要介绍其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作者: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依据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改变实验模式,开设综合实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校院联系,提高临床药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为临床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徐红岩;汤道权;陆召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这门古老的中国本土医学.如何将其理论翻译成英语,从而为国内外医学界所理解,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医英语翻译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术语翻译多元化,同一术语具有不同的翻译形式,为中医的国际传播造成了障碍,更为学习者造成了困惑.本研究以“阴阳”“五行”和“气”等中医哲学基础关键术语为切入点,全面、深入探讨其翻译源流,通过对近几年中医翻译相关文献及期刊的研究,对翻译形式提出见解,供同道参考.
作者:武悦彤;王一;郭梦莹;任子君;王雪彤;贾永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参杞灵仙寄生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产后身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用参杞灵仙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壮骨关节胶囊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杞灵仙寄生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桂花;刘洪峰;孙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根据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的教学规律,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实践,通过选取中医学本科班学生63名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微课结合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结果提示实验组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微课结合PBL教学这一模式在中医经典类课程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
作者: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纳入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配合聆听角调音乐,1次/d,30 min/d,5次/W,2W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4W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患者疼痛变化情况.结果 角调音乐组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W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作者:赖连花;李敏;陈斌;刘萍;洪昆达;蔡树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相关中医学临床辨证施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自糖尿病肾病病机、本虚标实治疗方法等予以综述,归纳了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施治的方向与原则,并为其治疗措施提供了循证证据,并为临床药物、药方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终提升了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彭朝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2年1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等症状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 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华;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为总结中医药院校开办“医体结合”特色体育学专业的教育成果,并不断提升“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情况,探讨了其在专业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保障等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化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中医药院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王烁;汶希;焦润艺;冯毅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收治的8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病手术患者接受术后耳穴埋豆治疗,有助于其疼痛程度的减轻,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刘薇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 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贵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杨宗孟教授是国家名医,全国500名师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56年,尤其擅长治疗女性不孕不育症,在多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点及用药规律,创立了中药保留灌肠加灸疗神阙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以飧后者.
作者:凌霞;张雪松;孟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唐宋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40余载,精通多家学说,临证经验丰富,对中医学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并屡有创新.本文介绍唐老继承李东垣学术思想,并灵活运用李东垣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经验,以期对唐老在行医理念、辨证方法、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其学术思想.
作者:马国柱;郜新莲;张宇航;陈晓辉;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情绪的优势,从而能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情绪的方法加以推广和进一步研究.方法 实验共采集60例就诊于烟台市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高血压合并抑郁情绪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患者.西医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的治疗方法,中西医治疗组除采用与西医对照组相同的常规降压药外,给予患者以方剂滋水清肝饮,随症加减,每日1剂.8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通过数据统计加以归纳及分析.结果 在治疗8周后,通过动态血压分析、抑郁评分量表及患者肝肾功能检查,中西医治疗组血压水平、抑郁评分显著低于西医对照组,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较实验前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抑郁情绪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
作者:徐杰;宫鑫;邹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分层培训对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大班混合制培训模式,而实验组则采用不同层级的对应培训模式;通过观察培训前两组老师的核心能力评分结果以及培训后的评分结果和带教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观察干预方式的有效性.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经过两种培训模式后核心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实验组在临床护理能力(t=2.0158, P=0.0438)、专业发展能力(t=2.0508,P=0.0478)、教育与咨询能力(t=2.2916,P=0.0281)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维度(t=2.2066,P=0.0340)提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分层培训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提高优于常规的大班混合制培训,特别是对于低年资的带教老师,建议临床护理管理部门采用.
作者:全小明;叶增杰;林雪梅;杨湘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六字诀和八段锦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6月一2014年12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八段锦和六字诀练习,观察两组患者6MWT、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1年的八段锦和六字诀练习,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6MWT提高,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和六字诀练习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鄢晓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采用推拿、针灸、理疗、封闭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一.笔者运用“冈五针+喙一针+峰一针”埋线针刀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具体定点、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
作者:于灵芝;杨才德;宋建成;田瑞瑞;常建全;马重兵;侯玉玲;李登科;包金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更侧重于关注医学专业课程的构建,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功能.针对此问题,本文围绕思政“两课”、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教法改革研究,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内容的构建,有效促进医学生培养课程的整合,逐步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终构建起以人道主义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和培养体系.
作者: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理解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思想.对于知识,应关注为什么要引入,怎么形成、还有什么,使积累的概念、命题、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被学生重新认识、发现和掌握,以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思维品质等诸方面获得提高.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内容中引入该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观察,通过S-T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维度量表和教师教学纬度来客观的反应课堂效果.
作者:李华;闫晓风;王晓玲;董英;黄品贤;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