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杞灵仙寄生汤治疗产后身痛45例

王桂花;刘洪峰;孙建新

关键词:产后身痛, 参杞灵仙寄生汤,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参杞灵仙寄生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产后身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用参杞灵仙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壮骨关节胶囊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杞灵仙寄生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痴呆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个组,醒智散联合安理申治疗组90例,安理申对照组9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及MMSE、HDS、ADL、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 (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MMSE、HD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下降,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MSE、HDS评分有显著提高,ADL评分下降显著,证候积分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状,防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郑然;邹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天王补心丹临床应用举隅

    天王补心丹一方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洪基的《摄生秘剖》,有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之症,运用本方应重点掌握其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病机,不仅可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而且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便秘等疑难杂症,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简要论述.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概况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相关中医学临床辨证施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自糖尿病肾病病机、本虚标实治疗方法等予以综述,归纳了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施治的方向与原则,并为其治疗措施提供了循证证据,并为临床药物、药方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终提升了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彭朝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疗法配合角调音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纳入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配合聆听角调音乐,1次/d,30 min/d,5次/W,2W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4W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患者疼痛变化情况.结果 角调音乐组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W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作者:赖连花;李敏;陈斌;刘萍;洪昆达;蔡树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藏医药现代化视野下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藏药化学课程建设对于适应藏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需求,促进高等藏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藏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藏药专业人才的需求,简要论述了在藏医药高等教育中开展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教师队伍、特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静;范刚;王毓杰;邝婷婷;张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消瘢芙蓉膏减少烧伤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消瘢芙蓉膏对于预防和减少烧伤瘢痕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烧伤整形科自2013年以来收治的12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入院后,迅速对烧伤创面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处理,并积极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和外涂消瘢芙蓉膏.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瘢芙蓉膏对于预防和减少烧伤瘢痕有一定的效果,并以其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逐渐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在今后的烧伤治疗中应给予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林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五音理论应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探析

    五音是我国古代所确立的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阶.中医的五音理论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音与人体脏腑、情志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一种指导理论.根据与五音对五脏、五行相克理论的结合下的五音理论对用音乐治疗一些疾病及日常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卢烁;郝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护理学PBL教学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护理学中专层次学生共1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人,在社区护理课堂上使用PBL教学法.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2个月的课程结束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BL有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但是,PBL教学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作者:宫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爱罗咳喘宁对COPD稳定期大鼠白细胞介素-6、髓过氧化物酶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爱罗咳喘宁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机制,观察爱罗咳喘宁对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 (I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5.52 mL/(kg·d),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31.04,15.52,7.75 9/(kg·d),连续14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6含量,比色法测定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和肺组织匀浆IL-6和MPO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IL-6和MPO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爱罗咳喘宁对COPD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6的释放、抑制MPO的活性有关.

    作者:陈晓辉;尚立芝;谢文英;高妙然;刘坦;张静;赵晓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任继学教授认为消渴发病兼有内外二因,其病位以散膏为核心,燥邪是消渴发病之标,尤其重视虚损在消渴发病中的地位.任老把消渴分为肺胃阴虚、阳虚,肝胃阴虚、阳虚,肝肾阴虚、阳虚六种证候进行治疗,重视调整阴阳水火的平衡协调,善于圆机活法,本文简要介绍其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作者: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刘玉洁教授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刘玉洁教授在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以“异病同治”为原则,审证求因,将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收效甚佳.通过跟随刘教授出门诊,整理唐山市中医医院刘玉洁工作室的门诊病历,并结合与老师的学术思想交流,对刘玉洁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经典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出刘教授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开创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的新思路.

    作者:王琳;孙辰莹;刘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应用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晚期乳腺癌患者,多以七情为外因,脾胃气虚为内因,病机上以郁、虚、瘀为主,本文讨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认为肝郁气滞、脾虚夹瘀为晚期乳腺癌的常见症候,临证治疗上予以疏肝健脾化瘀为法,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蔡玉荣;曹仲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教学中的探讨

    临床思维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风湿性疾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诊断思维程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于水莲;陶怡;黄文辉;黄成辉;叶子冠;林泽英;徐米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情景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探讨情景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都昌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院的8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培训,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训练.结果 通过模拟医生“术前谈话”情景再现训练的观察组护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与对照组护生在病史采集方面都能较好达到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仪表礼貌、临床思维、书面表达、专业知识方面,观察组护生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学习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2年1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等症状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 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华;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早的理法通顺,方药严谨,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学医药论著,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其中很多方药非常经典,应用于各类疾病,而且也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实践当中,这些方药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桂枝汤是代表方剂之一,本研究就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番简要的论述,希望所得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作者:苗延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40例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收治的8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病手术患者接受术后耳穴埋豆治疗,有助于其疼痛程度的减轻,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刘薇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复方益母草胶囊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恶不尽110例

    目的 研究复方益母草胶囊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恶露不尽的效果 方法 将收治的220例恶露不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复方益母草胶囊与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恶露不尽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恶露干净时间为(4.26±1.15)d,明显短于对照组(7.28±1.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益母草胶囊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恶露不尽时,可有效改善症状,加速患者恶露干净,提高有效率.

    作者:包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过程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DNA生物合成”章节的应用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理解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思想.对于知识,应关注为什么要引入,怎么形成、还有什么,使积累的概念、命题、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被学生重新认识、发现和掌握,以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思维品质等诸方面获得提高.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内容中引入该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观察,通过S-T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维度量表和教师教学纬度来客观的反应课堂效果.

    作者:李华;闫晓风;王晓玲;董英;黄品贤;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配伍的数据分析

    目的 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 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贵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