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护理学PBL教学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宫晓燕

关键词:PBL教学法, 社区护理学, 评判性思维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护理学中专层次学生共1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人,在社区护理课堂上使用PBL教学法.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2个月的课程结束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BL有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但是,PBL教学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

    论述了从《内经》以来对喉痹含义的认识,指出《内经》中咽部、喉部的解剖概念与现代的咽部、喉部相近,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病名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但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建国以后的教材为规范病名,喉痹即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作者:申琪;刘大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常规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治疗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1%,治疗后FBG、2hPG、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效果理想.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课结合PBL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的教学规律,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实践,通过选取中医学本科班学生63名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微课结合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结果提示实验组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微课结合PBL教学这一模式在中医经典类课程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

    作者: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析乳腺癌“从肝论治”治未病

    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并有年轻化趋势[2].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中医通过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总结乳腺癌的发病与肝失疏泄、肾气亏虚及冲任失调等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从肝论治”的基础,为预防乳腺癌提供依据,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贺凡;王雄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天王补心丹临床应用举隅

    天王补心丹一方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洪基的《摄生秘剖》,有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之症,运用本方应重点掌握其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病机,不仅可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而且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便秘等疑难杂症,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简要论述.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过程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DNA生物合成”章节的应用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理解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思想.对于知识,应关注为什么要引入,怎么形成、还有什么,使积累的概念、命题、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被学生重新认识、发现和掌握,以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思维品质等诸方面获得提高.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内容中引入该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观察,通过S-T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维度量表和教师教学纬度来客观的反应课堂效果.

    作者:李华;闫晓风;王晓玲;董英;黄品贤;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于神经建构主义的中医院校生理学BOPPPS教学设计探索

    神经建构主义是新提出来一种学习理论模型,它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习模式.BOPPPS教学设计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神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生理学的BOPPPS教学设计并运用于课堂实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伍冠一;赵铁建;韦燕飞;钟静;马静;陈永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消瘢芙蓉膏减少烧伤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消瘢芙蓉膏对于预防和减少烧伤瘢痕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烧伤整形科自2013年以来收治的12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入院后,迅速对烧伤创面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处理,并积极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和外涂消瘢芙蓉膏.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瘢芙蓉膏对于预防和减少烧伤瘢痕有一定的效果,并以其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逐渐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在今后的烧伤治疗中应给予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林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临床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依据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改变实验模式,开设综合实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校院联系,提高临床药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为临床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徐红岩;汤道权;陆召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配伍的数据分析

    目的 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 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贵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枇杷清肺饮联合痤疮酊外用治疗痤疮12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位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美满霉素口服合班赛凝胶外用;治疗组中药内服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赤芍、连翘、白花蛇舌草、丹参、甘草),且每日外用痤疮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9%.结论 枇杷清肺饮加减合痤疮酊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

    作者:周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应用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晚期乳腺癌患者,多以七情为外因,脾胃气虚为内因,病机上以郁、虚、瘀为主,本文讨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认为肝郁气滞、脾虚夹瘀为晚期乳腺癌的常见症候,临证治疗上予以疏肝健脾化瘀为法,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蔡玉荣;曹仲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校实验室作为中药学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的评价与实践

    中药学专业实践性较强,实习实训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学校的优势资源面对本科生培养,应当有机的统一管理,建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平台,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机制,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熟练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研方法与应用,实现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实验室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制定评价标准,为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史晶晶;时博;卢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

    开展精品课程的评选与建设工作,是国家改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组结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内涵与中医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的教学团队、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完善团队梯队建设、注重团队学术发展、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实行“三段五式”教学法和“1+3的考核模式”、改善教学条件、积极主编参编规划教材等方法,使得课程建设水平登上新台阶,为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欣;尚坤;刘明军;姚金福;王德友;刘青梅;张凤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海昆肾喜胶囊与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海昆肾喜胶囊与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56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28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海昆肾喜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研究组对于患者血清肌酐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尿素氮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志红;易建伟;袁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五音理论应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探析

    五音是我国古代所确立的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阶.中医的五音理论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音与人体脏腑、情志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一种指导理论.根据与五音对五脏、五行相克理论的结合下的五音理论对用音乐治疗一些疾病及日常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卢烁;郝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概况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相关中医学临床辨证施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自糖尿病肾病病机、本虚标实治疗方法等予以综述,归纳了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施治的方向与原则,并为其治疗措施提供了循证证据,并为临床药物、药方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终提升了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彭朝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治疗痰瘀互阻型心绞痛30例

    目的 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治疗痰瘀互阻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痰瘀互阻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口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可明显缓解痰瘀互阻型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等症状(P<0.05),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指标上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对痰瘀互阻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黄积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构建初探

    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更侧重于关注医学专业课程的构建,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功能.针对此问题,本文围绕思政“两课”、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教法改革研究,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内容的构建,有效促进医学生培养课程的整合,逐步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终构建起以人道主义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和培养体系.

    作者: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药院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十年教育模式探索

    为总结中医药院校开办“医体结合”特色体育学专业的教育成果,并不断提升“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情况,探讨了其在专业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保障等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化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中医药院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王烁;汶希;焦润艺;冯毅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