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

张欣;尚坤;刘明军;姚金福;王德友;刘青梅;张凤瑞

关键词:精品课程, 推拿手法学, 技能型人才
摘要:开展精品课程的评选与建设工作,是国家改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组结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内涵与中医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的教学团队、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完善团队梯队建设、注重团队学术发展、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实行“三段五式”教学法和“1+3的考核模式”、改善教学条件、积极主编参编规划教材等方法,使得课程建设水平登上新台阶,为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48例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104例脑血栓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西医治疗的56例设为对照组,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48例设为研究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即治疗研究组NDS评分(10.32±2.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59±3.3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促使其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40例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收治的8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病手术患者接受术后耳穴埋豆治疗,有助于其疼痛程度的减轻,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刘薇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目的 评价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分组观察,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颁发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疗效标准执行.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梅英;李志明;刘慧琴;乐树生;王玲;袁云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性痴呆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个组,醒智散联合安理申治疗组90例,安理申对照组9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及MMSE、HDS、ADL、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 (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MMSE、HD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下降,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MSE、HDS评分有显著提高,ADL评分下降显著,证候积分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状,防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郑然;邹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目的 分析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疗效,以找出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治疗的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0例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基础的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关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干预性护理,从而分析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疗效.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肠鸣音恢复以及排便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治疗方面,与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相比,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干预性护理可以较为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斯的明的使用剂量,并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借鉴与推广.

    作者:王萍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国内子宫肌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近况研究

    目的 搜集文献,从实验动物、造模方式、具体使用药物及频率、造模时间等角度比较,从中选择出优化的子宫肌瘤造模方法.方法 以CNKI为检索工具,检索国内2011-2015年全文中包含“子宫肌瘤”“造模”或“子宫肌瘤”“模型”的期刊文章,筛选到相关文章44篇(4篇为综述),对以上文章进行资料汇总比较.结论 实验动物多选用SD大鼠,造模方式多采用雌孕激素双模法,雌激素选用苯甲酸雌二醇或己烯雌酚(常用剂量0.02mg/只,3次/周,给药16周),孕激素选用黄体酮(常用剂量1mg/只,1次/周,给药4周),给药方式多为肌注.

    作者:吕明圣;王瑢睿;张见伟;汤轶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补肾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42例

    目的 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致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方法 以42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月,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FSH、LH、E2、T、、FBG、FINS和GIR.结果 干预前的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胰岛素抵抗情况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迎萍;潘文;刘国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教学中的探讨

    临床思维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风湿性疾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诊断思维程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于水莲;陶怡;黄文辉;黄成辉;叶子冠;林泽英;徐米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刺调节开阖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例

    目的 观察针刺调节开阖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1例,采用针刺背部督脉穴位,针刺五输穴的土穴,使脾升胃降,以调节开阖枢以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进而达到调节开阖、温阳散寒、治疗本病.结果 临床痊愈7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结论 针刺调节开阖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经典指导临床.

    作者:高志勇;周素荣;邹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强力接骨散外用对软组织挫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强力接骨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大耳家兔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狗皮膏药对照组、强力接骨散治疗组,每组10只动物.进行挫裂伤造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损伤部位病理变化.结果 表明“强力接骨散”具有明显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症状的药理作用,说明“强力接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局部病理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 中药“强力接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损伤局部症状,促进局部病理损伤修复.

    作者:刘长发;韩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临床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依据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改变实验模式,开设综合实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校院联系,提高临床药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为临床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徐红岩;汤道权;陆召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课结合PBL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的教学规律,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实践,通过选取中医学本科班学生63名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微课结合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结果提示实验组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微课结合PBL教学这一模式在中医经典类课程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

    作者: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治疗痰瘀互阻型心绞痛30例

    目的 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治疗痰瘀互阻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痰瘀互阻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口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可明显缓解痰瘀互阻型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等症状(P<0.05),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指标上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银丹心泰滴丸对痰瘀互阻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黄积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以“葛花解酒汤对小鼠醉酒模型解酒护肝作用研究”实验项目为例,就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和教学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讨论.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也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推动了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作者:张明昊;赵珍珍;龚曼;李玉洁;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构建初探

    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更侧重于关注医学专业课程的构建,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功能.针对此问题,本文围绕思政“两课”、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教法改革研究,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内容的构建,有效促进医学生培养课程的整合,逐步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终构建起以人道主义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和培养体系.

    作者: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疗法配合角调音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纳入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配合聆听角调音乐,1次/d,30 min/d,5次/W,2W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4W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患者疼痛变化情况.结果 角调音乐组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W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作者:赖连花;李敏;陈斌;刘萍;洪昆达;蔡树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2年1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等症状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 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华;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析《伤寒论》之五苓散

    《伤寒论》之五苓散对后世治疗急慢性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等属水湿内停疾病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这五味药组合而成.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辨证分析《伤寒论》五苓散方药组成及配伍,其方药以淡渗下利为主,温阳化气为辅,临床应用时每遇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证者,准确辨证,灵活加减,常获良效,编撰本文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作者:迟娜娜;王雨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天王补心丹临床应用举隅

    天王补心丹一方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洪基的《摄生秘剖》,有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之症,运用本方应重点掌握其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病机,不仅可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而且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便秘等疑难杂症,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简要论述.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早的理法通顺,方药严谨,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学医药论著,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其中很多方药非常经典,应用于各类疾病,而且也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实践当中,这些方药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桂枝汤是代表方剂之一,本研究就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番简要的论述,希望所得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作者:苗延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