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教学中的探讨

于水莲;陶怡;黄文辉;黄成辉;叶子冠;林泽英;徐米清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 临床思维, 痹证, 人才培养
摘要:临床思维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风湿性疾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诊断思维程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2年1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等症状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 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华;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常规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治疗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1%,治疗后FBG、2hPG、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效果理想.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强力接骨散外用对软组织挫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强力接骨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大耳家兔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狗皮膏药对照组、强力接骨散治疗组,每组10只动物.进行挫裂伤造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损伤部位病理变化.结果 表明“强力接骨散”具有明显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症状的药理作用,说明“强力接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局部病理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 中药“强力接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损伤局部症状,促进局部病理损伤修复.

    作者:刘长发;韩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临床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依据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改变实验模式,开设综合实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校院联系,提高临床药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为临床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徐红岩;汤道权;陆召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过程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DNA生物合成”章节的应用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理解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思想.对于知识,应关注为什么要引入,怎么形成、还有什么,使积累的概念、命题、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被学生重新认识、发现和掌握,以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思维品质等诸方面获得提高.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内容中引入该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观察,通过S-T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维度量表和教师教学纬度来客观的反应课堂效果.

    作者:李华;闫晓风;王晓玲;董英;黄品贤;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教学中的探讨

    临床思维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风湿性疾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诊断思维程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于水莲;陶怡;黄文辉;黄成辉;叶子冠;林泽英;徐米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任继学教授认为消渴发病兼有内外二因,其病位以散膏为核心,燥邪是消渴发病之标,尤其重视虚损在消渴发病中的地位.任老把消渴分为肺胃阴虚、阳虚,肝胃阴虚、阳虚,肝肾阴虚、阳虚六种证候进行治疗,重视调整阴阳水火的平衡协调,善于圆机活法,本文简要介绍其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作者: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疗法配合角调音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纳入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配合聆听角调音乐,1次/d,30 min/d,5次/W,2W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4W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患者疼痛变化情况.结果 角调音乐组干预30min、24 h、48 h、2W、4W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W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配合角调音乐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作者:赖连花;李敏;陈斌;刘萍;洪昆达;蔡树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应用电针法,及单独应用干涉波疗法,以便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干涉波疗法组(综合组)、单独应用电针组(电针组)及单独应用干涉波疗法组(干涉波组)3组,每组各30例.计算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受试患者的JOA改善率,并对3组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以及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综合组在JOA改善率、VAS、SF-36生存质量评分3个方面都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干涉波组(P<0.01).结论 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在缓解疼痛、改善腰腿部机能活动效果显著,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电针法或干涉波疗法,值得临床广泛运用推广.

    作者:郑铮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爱罗咳喘宁对COPD稳定期大鼠白细胞介素-6、髓过氧化物酶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爱罗咳喘宁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机制,观察爱罗咳喘宁对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 (I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5.52 mL/(kg·d),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31.04,15.52,7.75 9/(kg·d),连续14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6含量,比色法测定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和肺组织匀浆IL-6和MPO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IL-6和MPO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爱罗咳喘宁对COPD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6的释放、抑制MPO的活性有关.

    作者:陈晓辉;尚立芝;谢文英;高妙然;刘坦;张静;赵晓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析乳腺癌“从肝论治”治未病

    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并有年轻化趋势[2].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中医通过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总结乳腺癌的发病与肝失疏泄、肾气亏虚及冲任失调等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从肝论治”的基础,为预防乳腺癌提供依据,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贺凡;王雄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数据时代中医药信息的获取利用研究

    数据时代,使互联网存储了丰富的中医药信息资源.为了使中医药科研人员更快更好的查询到所需有价值的中医药信息,文章阐述了中医药科研人员获取中医药信息的必备条件,介绍了部分有关中医药信息的搜索引擎和中医药专业数据库、中医古籍数据库、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医药院校网站和一些国外中医药信息查询网站.为中医科研人员的中医药信息获取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作者:尚文玲;段青;李莎莎;苏大明;刘思鸿;孟凡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藏医药现代化视野下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藏药化学课程建设对于适应藏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需求,促进高等藏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藏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藏药专业人才的需求,简要论述了在藏医药高等教育中开展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教师队伍、特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静;范刚;王毓杰;邝婷婷;张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配伍的数据分析

    目的 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 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贵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48例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104例脑血栓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西医治疗的56例设为对照组,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48例设为研究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即治疗研究组NDS评分(10.32±2.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59±3.3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促使其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门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经验

    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发生,因此合称少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门波教授继承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了以肾为主,阴阳兼顾,清肝达郁,调乙增癸的治法.又结合男性生殖特点,从湿热、瘀毒论治,提倡生活辅助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本文对其临床诊治少弱精子症的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薛铮;门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70例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体内TNF-d、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钟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校实验室作为中药学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的评价与实践

    中药学专业实践性较强,实习实训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学校的优势资源面对本科生培养,应当有机的统一管理,建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平台,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机制,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熟练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研方法与应用,实现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实验室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制定评价标准,为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史晶晶;时博;卢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补肾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42例

    目的 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致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方法 以42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月,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FSH、LH、E2、T、、FBG、FINS和GIR.结果 干预前的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胰岛素抵抗情况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迎萍;潘文;刘国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

    论述了从《内经》以来对喉痹含义的认识,指出《内经》中咽部、喉部的解剖概念与现代的咽部、喉部相近,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病名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但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建国以后的教材为规范病名,喉痹即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作者:申琪;刘大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