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应用

赵明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中风, 消渴
摘要: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常规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治疗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1%,治疗后FBG、2hPG、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效果理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爱罗咳喘宁对COPD稳定期大鼠白细胞介素-6、髓过氧化物酶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爱罗咳喘宁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机制,观察爱罗咳喘宁对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 (I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5.52 mL/(kg·d),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31.04,15.52,7.75 9/(kg·d),连续14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6含量,比色法测定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和肺组织匀浆IL-6和MPO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IL-6和MPO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爱罗咳喘宁对COPD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6的释放、抑制MPO的活性有关.

    作者:陈晓辉;尚立芝;谢文英;高妙然;刘坦;张静;赵晓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过程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DNA生物合成”章节的应用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理解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思想.对于知识,应关注为什么要引入,怎么形成、还有什么,使积累的概念、命题、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被学生重新认识、发现和掌握,以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思维品质等诸方面获得提高.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内容中引入该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观察,通过S-T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维度量表和教师教学纬度来客观的反应课堂效果.

    作者:李华;闫晓风;王晓玲;董英;黄品贤;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药院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十年教育模式探索

    为总结中医药院校开办“医体结合”特色体育学专业的教育成果,并不断提升“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情况,探讨了其在专业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保障等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化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中医药院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王烁;汶希;焦润艺;冯毅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目的 评价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分组观察,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颁发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疗效标准执行.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通络方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梅英;李志明;刘慧琴;乐树生;王玲;袁云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构建初探

    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更侧重于关注医学专业课程的构建,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功能.针对此问题,本文围绕思政“两课”、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教法改革研究,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内容的构建,有效促进医学生培养课程的整合,逐步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终构建起以人道主义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和培养体系.

    作者: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刘玉洁教授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刘玉洁教授在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以“异病同治”为原则,审证求因,将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收效甚佳.通过跟随刘教授出门诊,整理唐山市中医医院刘玉洁工作室的门诊病历,并结合与老师的学术思想交流,对刘玉洁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经典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出刘教授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开创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的新思路.

    作者:王琳;孙辰莹;刘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2年1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等症状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 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华;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应用电针法,及单独应用干涉波疗法,以便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干涉波疗法组(综合组)、单独应用电针组(电针组)及单独应用干涉波疗法组(干涉波组)3组,每组各30例.计算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受试患者的JOA改善率,并对3组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以及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综合组在JOA改善率、VAS、SF-36生存质量评分3个方面都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干涉波组(P<0.01).结论 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在缓解疼痛、改善腰腿部机能活动效果显著,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电针法或干涉波疗法,值得临床广泛运用推广.

    作者:郑铮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学哲学基础术语的英语翻译考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这门古老的中国本土医学.如何将其理论翻译成英语,从而为国内外医学界所理解,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医英语翻译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术语翻译多元化,同一术语具有不同的翻译形式,为中医的国际传播造成了障碍,更为学习者造成了困惑.本研究以“阴阳”“五行”和“气”等中医哲学基础关键术语为切入点,全面、深入探讨其翻译源流,通过对近几年中医翻译相关文献及期刊的研究,对翻译形式提出见解,供同道参考.

    作者:武悦彤;王一;郭梦莹;任子君;王雪彤;贾永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任继学教授认为消渴发病兼有内外二因,其病位以散膏为核心,燥邪是消渴发病之标,尤其重视虚损在消渴发病中的地位.任老把消渴分为肺胃阴虚、阳虚,肝胃阴虚、阳虚,肝肾阴虚、阳虚六种证候进行治疗,重视调整阴阳水火的平衡协调,善于圆机活法,本文简要介绍其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作者: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教学中的探讨

    临床思维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风湿性疾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诊断思维程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于水莲;陶怡;黄文辉;黄成辉;叶子冠;林泽英;徐米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40例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收治的8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病手术患者接受术后耳穴埋豆治疗,有助于其疼痛程度的减轻,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刘薇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门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经验

    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发生,因此合称少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门波教授继承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了以肾为主,阴阳兼顾,清肝达郁,调乙增癸的治法.又结合男性生殖特点,从湿热、瘀毒论治,提倡生活辅助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本文对其临床诊治少弱精子症的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薛铮;门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滋水清肝饮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60例

    目的 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情绪的优势,从而能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情绪的方法加以推广和进一步研究.方法 实验共采集60例就诊于烟台市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高血压合并抑郁情绪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患者.西医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的治疗方法,中西医治疗组除采用与西医对照组相同的常规降压药外,给予患者以方剂滋水清肝饮,随症加减,每日1剂.8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通过数据统计加以归纳及分析.结果 在治疗8周后,通过动态血压分析、抑郁评分量表及患者肝肾功能检查,中西医治疗组血压水平、抑郁评分显著低于西医对照组,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较实验前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抑郁情绪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

    作者:徐杰;宫鑫;邹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70例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体内TNF-d、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钟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48例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104例脑血栓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西医治疗的56例设为对照组,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48例设为研究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即治疗研究组NDS评分(10.32±2.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59±3.3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促使其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脾活血补肾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8例

    目的 应用健脾活血补肾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析健脾活血补肾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健脾活血补肾方治疗组(38例)和阿仑膦酸钠片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骨密度及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PT值都升高,治疗组有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MD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INP及S-CTX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健脾活血补肾方能较好的提高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有很好预防骨折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来勇;汤群珍;朱玉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天王补心丹临床应用举隅

    天王补心丹一方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洪基的《摄生秘剖》,有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之症,运用本方应重点掌握其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病机,不仅可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而且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便秘等疑难杂症,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简要论述.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

    开展精品课程的评选与建设工作,是国家改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组结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内涵与中医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的教学团队、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完善团队梯队建设、注重团队学术发展、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实行“三段五式”教学法和“1+3的考核模式”、改善教学条件、积极主编参编规划教材等方法,使得课程建设水平登上新台阶,为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欣;尚坤;刘明军;姚金福;王德友;刘青梅;张凤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以“葛花解酒汤对小鼠醉酒模型解酒护肝作用研究”实验项目为例,就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和教学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讨论.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也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推动了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作者:张明昊;赵珍珍;龚曼;李玉洁;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