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悦彤;王一;郭梦莹;任子君;王雪彤;贾永森
刘玉洁教授在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以“异病同治”为原则,审证求因,将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收效甚佳.通过跟随刘教授出门诊,整理唐山市中医医院刘玉洁工作室的门诊病历,并结合与老师的学术思想交流,对刘玉洁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经典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出刘教授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开创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的新思路.
作者:王琳;孙辰莹;刘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论述了从《内经》以来对喉痹含义的认识,指出《内经》中咽部、喉部的解剖概念与现代的咽部、喉部相近,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病名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但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建国以后的教材为规范病名,喉痹即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作者:申琪;刘大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搜集文献,从实验动物、造模方式、具体使用药物及频率、造模时间等角度比较,从中选择出优化的子宫肌瘤造模方法.方法 以CNKI为检索工具,检索国内2011-2015年全文中包含“子宫肌瘤”“造模”或“子宫肌瘤”“模型”的期刊文章,筛选到相关文章44篇(4篇为综述),对以上文章进行资料汇总比较.结论 实验动物多选用SD大鼠,造模方式多采用雌孕激素双模法,雌激素选用苯甲酸雌二醇或己烯雌酚(常用剂量0.02mg/只,3次/周,给药16周),孕激素选用黄体酮(常用剂量1mg/只,1次/周,给药4周),给药方式多为肌注.
作者:吕明圣;王瑢睿;张见伟;汤轶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为总结中医药院校开办“医体结合”特色体育学专业的教育成果,并不断提升“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情况,探讨了其在专业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保障等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化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中医药院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王烁;汶希;焦润艺;冯毅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针刺调节开阖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1例,采用针刺背部督脉穴位,针刺五输穴的土穴,使脾升胃降,以调节开阖枢以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进而达到调节开阖、温阳散寒、治疗本病.结果 临床痊愈7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结论 针刺调节开阖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经典指导临床.
作者:高志勇;周素荣;邹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理解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思想.对于知识,应关注为什么要引入,怎么形成、还有什么,使积累的概念、命题、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被学生重新认识、发现和掌握,以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思维品质等诸方面获得提高.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内容中引入该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课堂观察,通过S-T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维度量表和教师教学纬度来客观的反应课堂效果.
作者:李华;闫晓风;王晓玲;董英;黄品贤;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2年1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等症状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 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华;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爱罗咳喘宁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机制,观察爱罗咳喘宁对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 (I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5.52 mL/(kg·d),急支糖浆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31.04,15.52,7.75 9/(kg·d),连续14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6含量,比色法测定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和肺组织匀浆IL-6和MPO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IL-6和MPO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爱罗咳喘宁对COPD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6的释放、抑制MPO的活性有关.
作者:陈晓辉;尚立芝;谢文英;高妙然;刘坦;张静;赵晓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致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方法 以42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月,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FSH、LH、E2、T、、FBG、FINS和GIR.结果 干预前的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胰岛素抵抗情况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迎萍;潘文;刘国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藏药化学课程建设对于适应藏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需求,促进高等藏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藏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藏药专业人才的需求,简要论述了在藏医药高等教育中开展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教师队伍、特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藏药化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静;范刚;王毓杰;邝婷婷;张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位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美满霉素口服合班赛凝胶外用;治疗组中药内服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赤芍、连翘、白花蛇舌草、丹参、甘草),且每日外用痤疮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9%.结论 枇杷清肺饮加减合痤疮酊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
作者:周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探讨情景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都昌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院的8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培训,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训练.结果 通过模拟医生“术前谈话”情景再现训练的观察组护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与对照组护生在病史采集方面都能较好达到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仪表礼貌、临床思维、书面表达、专业知识方面,观察组护生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学习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分层培训对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大班混合制培训模式,而实验组则采用不同层级的对应培训模式;通过观察培训前两组老师的核心能力评分结果以及培训后的评分结果和带教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观察干预方式的有效性.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经过两种培训模式后核心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实验组在临床护理能力(t=2.0158, P=0.0438)、专业发展能力(t=2.0508,P=0.0478)、教育与咨询能力(t=2.2916,P=0.0281)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维度(t=2.2066,P=0.0340)提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分层培训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提高优于常规的大班混合制培训,特别是对于低年资的带教老师,建议临床护理管理部门采用.
作者:全小明;叶增杰;林雪梅;杨湘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应用电针法,及单独应用干涉波疗法,以便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干涉波疗法组(综合组)、单独应用电针组(电针组)及单独应用干涉波疗法组(干涉波组)3组,每组各30例.计算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受试患者的JOA改善率,并对3组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以及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综合组在JOA改善率、VAS、SF-36生存质量评分3个方面都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干涉波组(P<0.01).结论 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在缓解疼痛、改善腰腿部机能活动效果显著,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电针法或干涉波疗法,值得临床广泛运用推广.
作者:郑铮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药学专业实践性较强,实习实训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学校的优势资源面对本科生培养,应当有机的统一管理,建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平台,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机制,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熟练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研方法与应用,实现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实验室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制定评价标准,为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史晶晶;时博;卢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既学习中医,也学习西医相关课程,为提高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开设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意义,以及TBL教学法在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作者:尚立芝;季书;赵川;潘晓丽;谢文英;李晓冰;李新民;侯俊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护理学中专层次学生共1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人,在社区护理课堂上使用PBL教学法.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2个月的课程结束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BL有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但是,PBL教学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作者:宫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104例脑血栓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西医治疗的56例设为对照组,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48例设为研究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即治疗研究组NDS评分(10.32±2.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59±3.3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促使其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常规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治疗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1%,治疗后FBG、2hPG、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效果理想.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相关中医学临床辨证施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自糖尿病肾病病机、本虚标实治疗方法等予以综述,归纳了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施治的方向与原则,并为其治疗措施提供了循证证据,并为临床药物、药方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终提升了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彭朝葵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