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公让我当“马甲”

周柳莺

关键词:婆婆, 神经病, 电脑, 打字, 厨房
摘要:上个月某个周六,我去婆婆家蹭饭,只见婆婆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公公在屋里一直没出来,我问婆婆是怎么回事?婆婆说:“你爸近当上了什么‘竹’的,每天就守着电脑,吃饭也是扒拉两口就去上网,有时候还一边打字一边笑,像个神经病.”
祝您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自信从战胜自己开始

    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图画世界里.初中时,女儿的学习成绩勉勉强强,费了一番功夫,终于考进了高中.初进高中时,她说要好好读书,想将来进好的大学.谁知遇到一位难缠的历史老师,女儿一再对我们述说那位老师对她的刁难,诸如把她从后排拎到第一排,她跟老师说早安老师却对她不理不睬,常常当众让她下不了台等.

    作者:吕雪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 乐”于养生

    著名漫画家方成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在骑车.一位澳大利亚漫画家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总结出一个字:乐.他说,人到老年,人老心不老,仍要保持旺盛的精力,满怀信心地生活.在生活或工作中,即使遇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当交学费,不要服输.

    作者:王瑞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人为何要做血管超声检查?

    我65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次复查,医生要我做血管超声检查,请问这是为什么?要检查哪些内容?要注意哪些问题?浙江 陈实陈实读者:血管超声就是用于检查血管病变的超声仪器.人体血管犹如下水道,天长日久,水管会生锈,水中的杂质会不断沉积,造成堵塞.血管内的脂类物质,日积月累,也会形成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若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随着血流流到远处,就可能造成脑、心、肺、肾栓塞.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新意?

    今年5月13日,在国家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时隔9年之后,在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重要修订.新版《指南》大致分为三部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与2007版《指南》的10点建议相比,新版《指南》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其中对“餐盘该如何选择”的指导则更为细致,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特别提出6条营养建议.

    作者:谭敦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丰顺老人:“人生八十才开始”

    广东梅州的丰顺县,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据2014年统计,这里百岁老人就有七十多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更是比比皆是,却只算得上是“小字辈”.丰顺人有句俗话“人生八十才开始”.听上去虽有些夸张,但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却真是丝毫没有我们想象中“耄耋老人”老态龙钟的模样,一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身体健康.偶然间还能看到篮球场上,几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婆在打篮球,那专注的表情、矫健的步伐、灵活的走位、几乎与年轻人无异.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百岁翁的“情绪养生”四字经

    辽南的陈度老人今年已107岁高龄了,但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幼时读过四年“私塾”的陈度有一套独特的“情绪养生法”.这其中就涵盖了老年人喜怒哀乐等多方面的情绪调节,既是老年人心理养生的一把钥匙,也是老年人乐观处世的一剂开心丸,对老年人“怡心养心”不无启示和启迪.

    作者:刘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以中医之道养心护心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我们全身的脉络,都是与心脏相联系的.血液能在脉络中运行不息,发挥濡养全身的作用,主要还在于心气的推动作用,因此心气的充沛,是血液营养全身的重要动力,关乎心脏功能的完善与否,具体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传输血液的功能;还有易被忽视的微循环的功能.

    作者:王声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身心健康始于『和』

    “和为贵”,是国人的智慧,祖宗的训示,辈辈相传,历久弥新.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平共处、和谐社会、家和万事兴等,无不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和”的要旨,“和”的精髓.纵观天下万事万物,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健康则是生命的常态,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于健康的身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身心健康的奥秘也在一个“和”字,即“和为贵”,身心健康始于“和”.

    作者:阿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鞋盒贴照片,更易存取/易拉罐拉环巧制衣架省空间/壁橱的收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常陪母亲聊聊天

    母亲喜欢我常常到她那儿聊天,每次去她总给我谈左邻右舍的新鲜事儿,什么张家长、李家短,滔滔不绝地说得有滋有味,我也给她聊兄弟姐妹间的事儿,以及街面上的趣闻怪事儿,她很喜欢听,八十多岁的人还像小孩似的不住地插话,寻根问底.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美妆打扮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穿衣打扮不是年轻人专利据报道,台北一老人名林黄玉珍,今年已经112岁了.出生于1904的她,年轻时就非常爱漂亮,是个十足的美女,老了后不仅不像其他老人得过且过,反而对扮靓自己更在意了.她女儿告诉媒体,老人爱漂亮甚至超过自己,不管出不出门,每天都要自己画上腮红、口红,现在体力比较不好,就躺在床上拿小镜子画,腮红也画得比以前艳,心态非常年轻.想必,这也是她开心、长寿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吧.

    作者:蒋蛟;袁京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林心如的养生『神器』

    中国台湾女演员林心如,因主演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夏紫薇”走红影视界.今年5月20日,40岁的林心如与霍建华恋情公布,男才女貌的姐弟恋让很多粉丝羡慕不已.岁月的痕迹似乎很难在林心如身上找到,她是如何保持良好肌肤和身材的?

    作者:李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跟着中医食『色』养生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却很少有人知道,色彩也能养生.比如,不同色彩的食物就能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如青色食物可养肝、黑色食物可养肾等,只要正确食用相应色彩的食材和果蔬,就能濡养身体脏腑,起到食疗保健的养生效果.[食青养肝]青色可调节体内平衡,消除紧张情绪,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焦虑和失眠情绪.中医把肝比作木,象征着旺盛条达,也象征着刚毅果断,所以用冷峻、刚硬的“青色”象征肝的特点.肝喜欢条达舒畅,受不了压抑,也不喜欢情绪的激烈变化,而青属于冷色调,沉稳内敛,刚好符合肝的特征.

    作者:周国琪;郭永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用蜂蜜有学问

    说起蜂蜜,大家都能说出很多好处: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美容,滋润肠道、治疗失眠等作用.但蜂蜜虽好,却不可多食.蜂蜜什么时候食用好?申时喝蜂蜜水申时也就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大半天的工作,可能体力消耗较大,人容易感到疲劳,尤其是处于亚健康和低血糖的人,此时人急需要补充体力,以便在晚饭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能有良好的精神.蜂蜜中含有40%的果糖和35%的葡萄糖,这两种糖类经过消化道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可以快速补充体力,缓解低血糖.同时蜂蜜中含有钾、钙、铜、磷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在下午三四点选择喝蜂蜜水是补充体力的好时机.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具创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丹麦是世界上注重环保的国家之一,全国5%的城市垃圾被填埋,60%被回收再利用,其余35%则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被转化为电力和热能.近年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及其周边5个自治市的城市垃圾日益增多,于是,丹麦政府决定在哥本哈根市区建造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

    作者:佟雨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治疗要讲究“度”

    在日常的糖尿病门诊中,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往往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血糖高,需要调整降糖方案,这一类病人多合并高血糖的症候,如口干,眼涩,肌肉酸痛;二是血糖控制过严,往往合并有某种程度的进食量过少,营养不良,血糖指标和正常人相差无几,但多有乏力、失眠、情绪紧张、焦虑等,这是矫枉过正的结果.

    作者:李文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拆除『定时炸弹』

    “没有开胸开腹,肚子里的‘超级定时炸弹’就被解除了!”在心胸血管外科病房里,68岁的张大爷感觉良好,已经能下床走路了.两年前,张大爷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做过全主动脉置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术后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仍有夹层,一直在常规随访观察.近,张大爷的主动脉夹层病情逐渐加重,终被确诊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意味着,张大爷的血管随时有破裂危险,必须及时实施手术.全家人心急如焚.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韩美林:养生无须刻意追求

    「韩美林是著名艺术家,是北京奥运福娃的设计者.2015年,他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的称号,这是中国美术界得此殊荣第一人.年近80岁的他依然满头黑发,脸上皱纹不多,看书还不用戴老花镜.他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提到:“我马上就80岁了,但我的头发95%都是黑的,我的眼睛视力还是1.5、1.2.”他的养生之道,值得人们借鉴学习.」◇乐观幽默,不留隔夜仇一次在央视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显得这么年轻、这么快乐?他回答说:“没心没肺活到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他2岁丧父,12岁参军,却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被拗断三根手指;遭遇过3次失败的婚姻,2008年又患一场大病.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将他打倒.他坚持作画已超过60年,担任过申奥组长、北京奥运会徽组长及福娃设计的组长.有人称他是“东方的毕加索”,一棵艺术常青树.而他的秘诀是“没有过夜愁、过夜气,就没有过夜的病”.

    作者:荆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您必须知道的药物过敏

    许阿姨到医院看皮肤病,医生问她近服用什么药物,许阿姨愣了一会儿说,近牙痛,吃了止痛药.医生为她检查后,诊断为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病——皮疹.许阿姨知道自己青霉素过敏,没想到会对止痛药也过敏.医生告诉许阿姨,她属于过敏体质,可能对多种药物都过敏,因此用药要特别谨慎.易药物过敏的人1.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这是产生药物过敏重要的内因.例如患有哮喘、遗传过敏性湿疹的人,对某些食品、饮料、化学品过敏者,这些人容易发生药物过敏.过敏体质大都是遗传的,有些是后天获得的,可能是由于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酶的过多或不足,以及激素或酶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引起.

    作者:曹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房颤防范血栓

    说起慢性病,大家更多地是在关注“三高”,很少有人关注房颤.然而,临床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房颤患病大国.耗时10年,对13个省、自治区2万多人口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房颤患者约有800万,超过了欧美国家患者数量总和(欧洲约450万,美国220万左右).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病存活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中风将逐渐成为更为普遍的大众健康问题.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主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