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陪母亲聊聊天

王勇

关键词:兄弟姐妹, 母亲, 街面, 家长
摘要:母亲喜欢我常常到她那儿聊天,每次去她总给我谈左邻右舍的新鲜事儿,什么张家长、李家短,滔滔不绝地说得有滋有味,我也给她聊兄弟姐妹间的事儿,以及街面上的趣闻怪事儿,她很喜欢听,八十多岁的人还像小孩似的不住地插话,寻根问底.
祝您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怎样预防胃出血?

    我今年55岁,患有肝硬化.不久前在家搬重物后突然吐血不止,胃镜检查证实是胃底和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手术治疗出院.我真担心今后会再出血,请问怎样预防?山西 严格严格读者:肝脏的门静脉负责收纳来自胃、食管下段与肠道的静脉血.正常情况下,这些血容易进入肝脏,经肝脏代谢后,再流经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回到心脏.但肝硬化后,肝内静脉系统遭到破坏,血流受阻,形成门静脉高压.原本流向肝脏的静脉血会反流,导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并引起胃底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若饮食不当或腹压升高,极易造成静脉破裂出血.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人为何要做血管超声检查?

    我65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次复查,医生要我做血管超声检查,请问这是为什么?要检查哪些内容?要注意哪些问题?浙江 陈实陈实读者:血管超声就是用于检查血管病变的超声仪器.人体血管犹如下水道,天长日久,水管会生锈,水中的杂质会不断沉积,造成堵塞.血管内的脂类物质,日积月累,也会形成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若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随着血流流到远处,就可能造成脑、心、肺、肾栓塞.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跟着中医食『色』养生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却很少有人知道,色彩也能养生.比如,不同色彩的食物就能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如青色食物可养肝、黑色食物可养肾等,只要正确食用相应色彩的食材和果蔬,就能濡养身体脏腑,起到食疗保健的养生效果.[食青养肝]青色可调节体内平衡,消除紧张情绪,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焦虑和失眠情绪.中医把肝比作木,象征着旺盛条达,也象征着刚毅果断,所以用冷峻、刚硬的“青色”象征肝的特点.肝喜欢条达舒畅,受不了压抑,也不喜欢情绪的激烈变化,而青属于冷色调,沉稳内敛,刚好符合肝的特征.

    作者:周国琪;郭永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新意?

    今年5月13日,在国家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时隔9年之后,在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重要修订.新版《指南》大致分为三部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与2007版《指南》的10点建议相比,新版《指南》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其中对“餐盘该如何选择”的指导则更为细致,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特别提出6条营养建议.

    作者:谭敦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治疗要讲究“度”

    在日常的糖尿病门诊中,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往往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血糖高,需要调整降糖方案,这一类病人多合并高血糖的症候,如口干,眼涩,肌肉酸痛;二是血糖控制过严,往往合并有某种程度的进食量过少,营养不良,血糖指标和正常人相差无几,但多有乏力、失眠、情绪紧张、焦虑等,这是矫枉过正的结果.

    作者:李文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做“糖人”后备军

    有不少人在体检后被告知“糖调节受损”,外行人对这一诊断不甚了解,这是糖尿病吗?要不要治疗呢?今天就和您说道说道,什么是“糖调节受损”,教您看懂体检报告.糖调节受损有3种情况正常人空腹血糖<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每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则为糖尿病;而糖调节受损介入前两者之间,可以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血糖已经出现了问题.

    作者:魏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信从战胜自己开始

    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图画世界里.初中时,女儿的学习成绩勉勉强强,费了一番功夫,终于考进了高中.初进高中时,她说要好好读书,想将来进好的大学.谁知遇到一位难缠的历史老师,女儿一再对我们述说那位老师对她的刁难,诸如把她从后排拎到第一排,她跟老师说早安老师却对她不理不睬,常常当众让她下不了台等.

    作者:吕雪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房颤防范血栓

    说起慢性病,大家更多地是在关注“三高”,很少有人关注房颤.然而,临床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房颤患病大国.耗时10年,对13个省、自治区2万多人口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房颤患者约有800万,超过了欧美国家患者数量总和(欧洲约450万,美国220万左右).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病存活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中风将逐渐成为更为普遍的大众健康问题.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贴心”老人的烦恼

    项大伯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夫妻恩爱,儿女孝顺.没有退休前,项大伯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人正直和蔼可亲,群众口碑良好.退休之后,项大伯回归家庭和社会,乐观积极地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角色适应非常快.可自从3年前,项大伯因脑血栓梗塞导致中风后,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上厕所或者洗澡都无法自己完成,因此,项大伯心里就涌起深深的自责、惭愧、苦恼和不安.他常常唉叹这种生活不仅自己过得太窝囊、太没有意义,而且也给亲人平添了无尽的麻烦,还不如一死了之,对大家都是解脱.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笑”敬老人

    去年,我被单位派去加拿大渥太华学习1年.那是6月的一天,我乘公交车去图书馆.公交车上的人不是很多,我在一个老妇人旁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车子行驶了一段后,在一个站牌前停了下来.这时,上来几个“小丑”,他们一上车便在车厢里不停地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活出云淡风轻

    有一位叫日野原的老人,在93岁高龄时,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工作不辍.老人每天7点起床,凌晨2点休息,每天工作18个小时,躺下3分钟即可入眠.他从不吃维生素、强壮剂之类的药品,偶尔服用卵磷脂用以健脑.有人请教他长寿的秘诀,他说:“很简单,就八个字,好生,好老,好病,好死.”

    作者:程应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机器侠”康复记

    美籍博士米歇尔先生康复出院了,说起一个月来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一个月前的一天凌晨1点,米歇尔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感觉心脏不适,像是被袭击似的疼痛,站起来后又像是被谁蒙住了眼,眼前黑朦一片,紧张害怕的他赶紧去敲邻居的门,但刚敲了一下就突然晕厥,数秒后醒来,发现头皮上留下了创伤.相似的症状在一个月内反复发生了3次,而且都是在半夜.去当地医院就诊多次未给出明确诊断,米歇尔先生困惑了:“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作者:单其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百岁翁的“情绪养生”四字经

    辽南的陈度老人今年已107岁高龄了,但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幼时读过四年“私塾”的陈度有一套独特的“情绪养生法”.这其中就涵盖了老年人喜怒哀乐等多方面的情绪调节,既是老年人心理养生的一把钥匙,也是老年人乐观处世的一剂开心丸,对老年人“怡心养心”不无启示和启迪.

    作者:刘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人“清静”别过度

    朱先生两年前退休,被儿子从老家接到城里.每天儿子上班后他就一人在家,因为患有几种慢性疾病,所以他坚信“静养”是恢复健康的主要方式.在老家时还经常和邻居打乒乓球,进城后由于所住的小区没有场地,于是,他几乎每天都在家里的沙发上坐着,尽管坐得周身麻木、四肢酸痛,也不愿到楼下活动活动,或到户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作者:周俊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您必须知道的药物过敏

    许阿姨到医院看皮肤病,医生问她近服用什么药物,许阿姨愣了一会儿说,近牙痛,吃了止痛药.医生为她检查后,诊断为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病——皮疹.许阿姨知道自己青霉素过敏,没想到会对止痛药也过敏.医生告诉许阿姨,她属于过敏体质,可能对多种药物都过敏,因此用药要特别谨慎.易药物过敏的人1.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这是产生药物过敏重要的内因.例如患有哮喘、遗传过敏性湿疹的人,对某些食品、饮料、化学品过敏者,这些人容易发生药物过敏.过敏体质大都是遗传的,有些是后天获得的,可能是由于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酶的过多或不足,以及激素或酶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引起.

    作者:曹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 乐”于养生

    著名漫画家方成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在骑车.一位澳大利亚漫画家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总结出一个字:乐.他说,人到老年,人老心不老,仍要保持旺盛的精力,满怀信心地生活.在生活或工作中,即使遇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当交学费,不要服输.

    作者:王瑞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部养护保健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部诸脏器充养通达,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腹部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养生秘诀]●保暖:古代养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老老恒言·安寝》说:“腰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并主张对年老和体弱者进行“兜肚”或“肚束”保健.①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盖上丝棉(或棉花).装入双层肚兜内.将兜系于腹部即可.②肚束:又称为“腰彩”.即将宽约七八寸的布系于腰腹部.曹慈山谓此法“前护腹,旁护腰,后护命门,取益良多.”此二法均可配以有温暖作用的药末装入其中,以加强温暖腹部的作用.

    作者:士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丰顺老人:“人生八十才开始”

    广东梅州的丰顺县,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据2014年统计,这里百岁老人就有七十多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更是比比皆是,却只算得上是“小字辈”.丰顺人有句俗话“人生八十才开始”.听上去虽有些夸张,但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却真是丝毫没有我们想象中“耄耋老人”老态龙钟的模样,一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身体健康.偶然间还能看到篮球场上,几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婆在打篮球,那专注的表情、矫健的步伐、灵活的走位、几乎与年轻人无异.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难得安静

    有人将房子盖到了我家前面,遮挡住了我家门前一片视线,乍看,真有点煞风景,凡到我家来的人,看到此,也都有些愤愤不平.而我笑笑说:“前面是人家的地方,总不能不让人家盖房?其实也好呢,原先门前就是公路,无遮无拦的,不安静.现在,有人当了屏风挡了聒吵,多好.”难得的安静啊,既“安”又“静”!

    作者:韩景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常陪母亲聊聊天

    母亲喜欢我常常到她那儿聊天,每次去她总给我谈左邻右舍的新鲜事儿,什么张家长、李家短,滔滔不绝地说得有滋有味,我也给她聊兄弟姐妹间的事儿,以及街面上的趣闻怪事儿,她很喜欢听,八十多岁的人还像小孩似的不住地插话,寻根问底.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主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