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于远离家乡的老人,怀念的往往是幼时喜欢的一个家乡菜肴.它不仅仅触动人的味蕾,更让人回到失去的的时光里.味嗅觉和记忆相伴有关于记忆的研究,常常把味觉、嗅觉和记忆相提并论.舌头只能尝出酸甜苦咸鲜五味,我们感受到的“味”,很大部分是嗅觉带来的.捏着鼻子嚼那些有味道的东西,再放松鼻子体会一下,就可以发现两者的不同.
作者:程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著名漫画家方成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在骑车.一位澳大利亚漫画家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总结出一个字:乐.他说,人到老年,人老心不老,仍要保持旺盛的精力,满怀信心地生活.在生活或工作中,即使遇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当交学费,不要服输.
作者:王瑞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为健康投资,家用医疗器具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老年人,对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家用医疗器具更是青睐有加.但是,家用医疗器具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保健治病,使用不当则会损伤身体,对此,许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此,对几种常用家用医疗器具的使用逐一介绍.
作者:邬时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说起慢性病,大家更多地是在关注“三高”,很少有人关注房颤.然而,临床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房颤患病大国.耗时10年,对13个省、自治区2万多人口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房颤患者约有800万,超过了欧美国家患者数量总和(欧洲约450万,美国220万左右).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病存活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中风将逐渐成为更为普遍的大众健康问题.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说起蜂蜜,大家都能说出很多好处: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美容,滋润肠道、治疗失眠等作用.但蜂蜜虽好,却不可多食.蜂蜜什么时候食用好?申时喝蜂蜜水申时也就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大半天的工作,可能体力消耗较大,人容易感到疲劳,尤其是处于亚健康和低血糖的人,此时人急需要补充体力,以便在晚饭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能有良好的精神.蜂蜜中含有40%的果糖和35%的葡萄糖,这两种糖类经过消化道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可以快速补充体力,缓解低血糖.同时蜂蜜中含有钾、钙、铜、磷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在下午三四点选择喝蜂蜜水是补充体力的好时机.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母亲喜欢我常常到她那儿聊天,每次去她总给我谈左邻右舍的新鲜事儿,什么张家长、李家短,滔滔不绝地说得有滋有味,我也给她聊兄弟姐妹间的事儿,以及街面上的趣闻怪事儿,她很喜欢听,八十多岁的人还像小孩似的不住地插话,寻根问底.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有不少人在体检后被告知“糖调节受损”,外行人对这一诊断不甚了解,这是糖尿病吗?要不要治疗呢?今天就和您说道说道,什么是“糖调节受损”,教您看懂体检报告.糖调节受损有3种情况正常人空腹血糖<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每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则为糖尿病;而糖调节受损介入前两者之间,可以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血糖已经出现了问题.
作者:魏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莉莉有时工作到深夜,喜欢冲个热水澡和洗头,往往没等头发干就睡觉了.谁知,这天起床后觉得头痛、头晕,不多一会儿,又出现了左脸麻木、口角偏斜等情况.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是早期面瘫,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好转.医生分析莉莉是因为经常洗头后湿发入睡,导致的面瘫.晚上睡觉时面部神经处于松弛、抵抗力低的时候,尤其是天气寒冷时,如果经常受到湿发的冷刺激,容易影响耳后的面神经,导致面部供血不足,出现局部痉挛,从而诱发面瘫.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我奶奶有多年抑郁症病史,一直在服药.不知何故,近她整天懒洋洋的,什么事都不想干,既不关心一日三餐,也不打理自身卫生.复诊时医生重新做了检查,说是老年痴呆.请问奶奶服抗抑郁药,为何却引发了老年痴呆?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今年5月13日,在国家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时隔9年之后,在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重要修订.新版《指南》大致分为三部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与2007版《指南》的10点建议相比,新版《指南》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其中对“餐盘该如何选择”的指导则更为细致,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特别提出6条营养建议.
作者:谭敦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我们全身的脉络,都是与心脏相联系的.血液能在脉络中运行不息,发挥濡养全身的作用,主要还在于心气的推动作用,因此心气的充沛,是血液营养全身的重要动力,关乎心脏功能的完善与否,具体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传输血液的功能;还有易被忽视的微循环的功能.
作者:王声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南京医科大学的体育馆里,150余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属正在跟着医生学习“有氧健脑操”.老人们跟随着节奏欢快、律动性强的音乐运动着头部、颈部、肩膀、腿脚,运动由缓慢到加速,再转为缓慢,持续了30分钟.“健脑操”帮助改善记忆72岁的郑大爷退休前是一位大学教授,3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常常是刚刚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情,转眼就会忘记,而且简单的计算也感觉比较困难,后来变得懒言少语,不爱出门.经过医院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家人非常难过,也积极地找寻了各种治疗此病的方法.为了延缓疾病,他尝试过服用各类中药、西药,但是病情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王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44岁的俞女士,9岁起患“癫痫”病,7年前“脑梗死”致右侧肢体偏瘫卧床至今.瘫痪后不久,她发现颈部有一肿块,约栗子大小,肿块逐年长大,尤其近一年增速明显,逐渐变成如婴儿头颅大小的巨大肿块,已经严重影响其呼吸和颈部的活动.她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治,主刀医师因考虑患者肿块巨大,便精心设计了一种切口,既能确保手术创面的暴露,又能保证肿瘤切除后有足够的皮肤缝合……历经4个小时的“奋战”,医生终于完整地摘除了俞女士头颈部的巨大肿块,邻近的重要组织结构也得以保护.病理切片显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作者:杨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韩美林是著名艺术家,是北京奥运福娃的设计者.2015年,他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的称号,这是中国美术界得此殊荣第一人.年近80岁的他依然满头黑发,脸上皱纹不多,看书还不用戴老花镜.他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提到:“我马上就80岁了,但我的头发95%都是黑的,我的眼睛视力还是1.5、1.2.”他的养生之道,值得人们借鉴学习.」◇乐观幽默,不留隔夜仇一次在央视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显得这么年轻、这么快乐?他回答说:“没心没肺活到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他2岁丧父,12岁参军,却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被拗断三根手指;遭遇过3次失败的婚姻,2008年又患一场大病.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将他打倒.他坚持作画已超过60年,担任过申奥组长、北京奥运会徽组长及福娃设计的组长.有人称他是“东方的毕加索”,一棵艺术常青树.而他的秘诀是“没有过夜愁、过夜气,就没有过夜的病”.
作者:荆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去年,我被单位派去加拿大渥太华学习1年.那是6月的一天,我乘公交车去图书馆.公交车上的人不是很多,我在一个老妇人旁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车子行驶了一段后,在一个站牌前停了下来.这时,上来几个“小丑”,他们一上车便在车厢里不停地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9岁的白内障小刘今年29岁,但是患双眼白内障已经有2年多了.白内障不是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吗?为什么小刘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也会得白内障?原来,小刘早在14岁时,被诊断出I型糖尿病,但是当时视力还很好.在高考后,逐渐发现双眼视力慢慢下降,眼前总感觉雾蒙蒙的,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双眼近视度数加深了,便去眼镜店配眼镜,但是不论验光师如何调整眼镜的度数,始终觉得自己看东西不是太清楚.
作者:刘庆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美籍博士米歇尔先生康复出院了,说起一个月来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一个月前的一天凌晨1点,米歇尔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感觉心脏不适,像是被袭击似的疼痛,站起来后又像是被谁蒙住了眼,眼前黑朦一片,紧张害怕的他赶紧去敲邻居的门,但刚敲了一下就突然晕厥,数秒后醒来,发现头皮上留下了创伤.相似的症状在一个月内反复发生了3次,而且都是在半夜.去当地医院就诊多次未给出明确诊断,米歇尔先生困惑了:“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作者:单其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朱先生两年前退休,被儿子从老家接到城里.每天儿子上班后他就一人在家,因为患有几种慢性疾病,所以他坚信“静养”是恢复健康的主要方式.在老家时还经常和邻居打乒乓球,进城后由于所住的小区没有场地,于是,他几乎每天都在家里的沙发上坐着,尽管坐得周身麻木、四肢酸痛,也不愿到楼下活动活动,或到户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作者:周俊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台湾女演员林心如,因主演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夏紫薇”走红影视界.今年5月20日,40岁的林心如与霍建华恋情公布,男才女貌的姐弟恋让很多粉丝羡慕不已.岁月的痕迹似乎很难在林心如身上找到,她是如何保持良好肌肤和身材的?
作者:李靖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