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韩瑞婷;王宗耀;郑晓娜;余海滨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大肠合募俞配穴(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功能性肠病(便秘、腹泻)两种不同状态的临床疗效,为探索针刺对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筛选60例符合相应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肠病患者(便秘组30例、腹泻组30例),左右交替针刺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采用20Hz电流、连续波刺激30 min,第1~2周每周治疗5次,第3~4周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共做16次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完成后(第4周末)、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时,分别记录患者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心理状态评估(SAS、SDS),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便秘组和腹泻组的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SAS、SDS得到显著改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4周与同组治疗4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论对便秘还是腹泻,电针大肠合募俞配穴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针刺对功能性肠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其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作者:钟峰;罗容;曹越;石文英;李里;余兆安;潘江;章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不寐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其病因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几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寐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肝主疏泄理论内涵丰富,因而近几年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从肝论治,现就其病因病机及现代临床研究等作一浅述,以期为不寐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论治亦从虚、痰、瘀考虑.气虚为其始动和根本因素,痰饮血瘀是重要病理产物,而气道重塑为慢阻肺重要的病理学表现,本文拟从活血通络角度对慢阻肺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这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临床难治性疾病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啸;陈志祥;童佳兵;杨程;李泽庚;王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院与2015年1月一2015年11月期间,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日期入院的为观察组,偶数日期入院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护理.在中药熏蒸治疗2个疗程后(20天后)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一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具有较明显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适合推广.
作者:涂其武;万坤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研究.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辨证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81.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在此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军;郭承军;桂珣;黄军;龚国星;刘卫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配合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病例进行评估,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和改善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连晓文;陈秀明;方月龙;刘金勇;林坚;蔡树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用药频率的分析,为中医临床用药做指导.方法 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项分类,对所用药物的分类、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文献中,共涉及106首方剂,17类药物122味药,按归类使用频次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黄芪.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证治有着自己用药规律,本文可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刘鸣昊;赵文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4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针刺组和电针组.针刺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普通针刺和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合谷、曲池穴位,观察并记录3组病人每天胃肠道功能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肠内营养喂养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电针组与针刺组病人于入院第3天和第7天胃肠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3组患者每日喂养量均有所增高,电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行肠内营养过程中3组患者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致相同,但腹泻的发生率在电针组明显偏低(P<0.05).3组患者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治疗尤其电针治疗有促进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但对改善APACHEⅡ评分方面未体现出显著优势.
作者:贺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如何对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及其复方运用现代化研究方法阐述其作用机制,是中药及其复方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中药及其复方的研究热点.宁泌泰胶囊是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但整方的药学基础研究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对宁泌泰胶囊的相关药理学及化学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后续研究进一步提供基础依据.
作者:窦圣姗;张飞;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火针钯点蟀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速刺散刺畸形关节的伸面,同时结合全身整体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钯点焯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作者:马小平;高广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针对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风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而试验组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干预.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风患者护理后的各个阶段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 0.05.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自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 0.05.结论 不同护理方式在临床治疗中风疾病的护理上都有一定的作用价值,但是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作者:黄艳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对学生进行测评及指导后,认为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Mini-CEX可以增加问诊技能的培养、强化体格检查的培训、明确四诊合参的意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双向激发师生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教育、改进《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提升中医内科临床带教质量、完善师资力量培育,增强临床教师使命感,今后应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孙妲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张锡纯是中国近代的一位中西医汇通大家,在长期临床实践工作中,尊中参西,创新并发展了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本文仅就张锡纯对白虎汤的临床应用做以阐述.张锡纯不但继承了张仲景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临床应用,而且拓展了白虎汤对热病的治疗范围.临证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病情不同,加减化裁变通应用,创制白虎汤类方枚不胜举.
作者:孙鸿昌;李军赛;陈晓辉;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排卵异常、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证患者各有不同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基于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温肾方、补肾方、周期治疗方等方法加用西药治疗,体现了中药多靶点、低副作用、适应范围广、减轻西药副作用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唐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时,抽象古奥的中医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大的挑战.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将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前后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同时对于此类学习形式的认可度从35%提升到72%,并有98.44%学生认为与收获相比,在学习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这为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学习后续中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者:朱凌凌;陈慧娟;张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针对目前在传统中医复兴和中医药发展时期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笔者郑重提出了加强和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技术及新成果的保护,守住侵入性生物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中医防线,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提出信息安全问题的几点想法,借助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王智芳;邹栫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保定市南市区结肠黑变病(M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MC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我院,针对就诊的确诊结肠黑变病患者78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问卷调查,并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MC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不同性别M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C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结论 MC中医体质类型主要由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构成,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老年MC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
作者:白晓莉;管红玲;田冀虹;牛建海;马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黄褐斑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中药方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体高;相勇;闫毅;钟瑞平;曾衍胜;曾祥康;陈罗娣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