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学辉;黎民
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在整个中医人才培养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积极探讨《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中医合格临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闫昕;贾永森;谷双;朱亮;田春雨;李继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口服西药降压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属于痰湿体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降压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西药降压基础上应用针刺干预可显著减少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降压效果.
作者:邱展业;张学曦;张丽瑛;阙庆辉;魏松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临床带教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中西医儿科学临床带教要注重临床知识与培养能力,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临床带教工作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及临床发展不断探索和改进带教方法,积极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色、适应学科发展的带教模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作者:李向峰;吕伟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培养合格的全面的实用型中医学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围绕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老师的导向作用、中医经典学习、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中药学习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完善本科阶段中医教学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成功培养出从事中医特色临床诊疗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古力沙尔阿·吐尔逊;牛相来;景福权;周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园主干道行道树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主干道GPS迹,拍摄植物各期照片,鉴定行道树物种22科38属45种,其中药用植物18科25属29种,中药来源物种6科7属7种.所有物种标记地理信息,形成电子地图,合成物种二维码.
作者:刘小芬;丁志山;徐惠龙;宋兆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四川省名医刁本恕创制的扶正减毒抗癌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纳入合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30例及治疗组(常规放疗联合扶正减毒抗癌方)30例,均治疗20日.结果 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完成实验.治疗后1月2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月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2.1%(P<0.05);治疗后1月治疗组咳嗽、咯痰、疲劳乏力、口干咽燥四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月治疗组咳嗽、咯痰、疲劳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咽燥五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态方面治疗后1月2组Karnofsky积分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3月治疗组Karnofsky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33.3%,高于对照组10.7%(P<0.05),2年生存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扶正解毒抗癌方能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急性肺损伤,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体力,提高1年生存率.
作者:谢利;刁本恕;刁灿阳;韩林;刘定义;刘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补虚祛浊通络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进行干预,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既往存在疾病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虚祛浊通络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ADAS-Cog量表延迟词语回忆(ADAS-COG-DV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APN)、瘦素(LPN)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3.3%,优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及2组认知量表(MMSE、ADAS-COG-DVR)积分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升高,血清LPN水平降低,ISI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研究证实,补虚祛浊通络法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损害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该方可能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作者:赵丽华;赵振;刘艳秋;孙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论治亦从虚、痰、瘀考虑.气虚为其始动和根本因素,痰饮血瘀是重要病理产物,而气道重塑为慢阻肺重要的病理学表现,本文拟从活血通络角度对慢阻肺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这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临床难治性疾病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啸;陈志祥;童佳兵;杨程;李泽庚;王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要旨,在疾病的防治中意义非凡.复发性流产已成为当今世界生殖领域的难题,其发病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张文红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提倡孕前培损,孕后安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排卵异常、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证患者各有不同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基于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温肾方、补肾方、周期治疗方等方法加用西药治疗,体现了中药多靶点、低副作用、适应范围广、减轻西药副作用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唐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针对目前在传统中医复兴和中医药发展时期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笔者郑重提出了加强和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技术及新成果的保护,守住侵入性生物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中医防线,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提出信息安全问题的几点想法,借助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王智芳;邹栫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医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骨科患者110例,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舒适护理进行,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0.90%,而应用中医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满意度为98.18%.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的康复进度,为患者顺利康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艾灸)、艾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水肿情况.结果 治疗组、艾灸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静点α-硫辛酸.随访3个月,观察2种不同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立强;苗桂珍;崔赵丽;缪娟;杨杰;杜启明;金健;朱学敏;李春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建立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体系是目前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必经之路.通过运用OSCE多站式考核,增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从而扭转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马丽亚;常征辉;许国防;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黄褐斑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中药方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体高;相勇;闫毅;钟瑞平;曾衍胜;曾祥康;陈罗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社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4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24例和补阳还五汤治疗组20例.对症治疗组接受内科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结果 2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疲劳严重度评分(FSS)、生存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三项指标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患者在FSS评分改善程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症治疗组,而对症治疗组在改善生存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前者.结论 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财德;段锦绣;薛武更;刘秀梅;陈之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疗法治疗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24例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疗法治疗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较单纯针灸手法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邢姝玲;赵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运气理论指导下观察三豆汤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手足口病疫区往年发病率较高的六所幼儿园,选取其中三所给予幼儿口服三豆汤,然后比较服用组与未服用组2014年与2015年手足口病晨检阳性率.结果 2015年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均为0%,未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98%、1.49%、1.86%;2014年6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63%、1.68%、1.78%、2%、1.87%、2.17%;发现3所服用“三豆汤”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三豆汤”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在社会上推广.
作者:李玲;秦承志;姚军;杨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