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强;苗桂珍;崔赵丽;缪娟;杨杰;杜启明;金健;朱学敏;李春桂
目的 研究活络消痹熏蒸方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活络消痹熏蒸方治疗,30m 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30m in/次,1次/d,2组均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绪变化及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3.85%;观察组中患者治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7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情绪改善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活络消痹熏蒸方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陶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针对目前在传统中医复兴和中医药发展时期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笔者郑重提出了加强和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技术及新成果的保护,守住侵入性生物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中医防线,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提出信息安全问题的几点想法,借助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王智芳;邹栫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要旨,在疾病的防治中意义非凡.复发性流产已成为当今世界生殖领域的难题,其发病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张文红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提倡孕前培损,孕后安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不寐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其病因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几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寐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肝主疏泄理论内涵丰富,因而近几年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从肝论治,现就其病因病机及现代临床研究等作一浅述,以期为不寐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在整个中医人才培养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积极探讨《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中医合格临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闫昕;贾永森;谷双;朱亮;田春雨;李继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研究.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辨证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81.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在此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军;郭承军;桂珣;黄军;龚国星;刘卫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建立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体系是目前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必经之路.通过运用OSCE多站式考核,增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从而扭转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马丽亚;常征辉;许国防;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说课是教学准备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章心悸的说课设计为例.以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英语班)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内科学说课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简要阐述对说课的重要性和现存弊端,强调应重视说课的作用与功能,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研教学内容,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作者:吴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产后缺乳的用药规律.方法 运用《中华医典》检索古代医籍中有关产后缺乳的相关方药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发现治疗产后缺乳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酒、穿山甲、天花粉等;常用药对为当归、茯苓,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常用药组为漏芦、甘草、天花粉,白术、茯苓、当归等.结论 由组方规律可以看出,治疗产后缺乳主要以行气活血通络、健脾益气养血两类药物为主,其常用的药味配伍,可为现今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孙碧晨;代春燕;刘超;骆璐瑶;周子正;赵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当代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综合设计实验开展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医学生物学实验课体系在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做出相应的改革,由简单的形态学观察逐渐向综合性实验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赵珍珍;李伟;马素珍;潘晓丽;张方方;刘丹丹;郝万清;石宁;张明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法测定灵芝孢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灵芝药材项下收载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 (白鸿主编)中粗多糖的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测定法和葡聚糖的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灵芝孢子中多糖含量.结果 10批灵芝孢子中,药典蒽酮硫酸法测得的多糖百分含量均值为2.05%;苯酚-硫酸法测得的多糖百分含量均值为2.72%;葡聚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多糖百分含量均值为1.09%.结论 3种不同测定方法测定灵芝孢子的多糖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罗爱勤;陈亮;李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艾灸)、艾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水肿情况.结果 治疗组、艾灸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本次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失眠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操作,观察并分析探讨酸甘化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本院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8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将患者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酸甘化阴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失眠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失眠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4.1%,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失眠患者采用酸甘化阴法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波;王笃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临床带教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中西医儿科学临床带教要注重临床知识与培养能力,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临床带教工作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及临床发展不断探索和改进带教方法,积极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色、适应学科发展的带教模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作者:李向峰;吕伟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口服西药降压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属于痰湿体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降压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西药降压基础上应用针刺干预可显著减少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降压效果.
作者:邱展业;张学曦;张丽瑛;阙庆辉;魏松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院与2015年1月一2015年11月期间,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日期入院的为观察组,偶数日期入院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护理.在中药熏蒸治疗2个疗程后(20天后)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静点α-硫辛酸.随访3个月,观察2种不同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立强;苗桂珍;崔赵丽;缪娟;杨杰;杜启明;金健;朱学敏;李春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论述了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建立省-县-基层三级推广网,根据中医药适宜技术特点展开小班分科推广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结合,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充实教材教具的实践体会.从推广主体和受体、技术项目、政策文件等多个角度,对现阶段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钟兴华;王燕;王琢青;黄恩;黄豪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拔罐加电针,隔日1次,每周3次,4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埋线疗法与针刺加拔罐疗法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优于拔罐加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因其安全、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玲;杨才德;罗会用;冯庆奎;张逸;胡可慧;任正强;梁瑞歌;安嘉懿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