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杨才德;罗会用;冯庆奎;张逸;胡可慧;任正强;梁瑞歌;安嘉懿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艾灸)、艾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水肿情况.结果 治疗组、艾灸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前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发病的机制主要是神经内分泌改变.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功能下降与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中枢神经递质的机能紊乱起主要作用.但这些功能改变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仍存在争议,需要更深入对研究.而中医及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需要进一步总结.
作者:王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要旨,在疾病的防治中意义非凡.复发性流产已成为当今世界生殖领域的难题,其发病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张文红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提倡孕前培损,孕后安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时,抽象古奥的中医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大的挑战.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将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前后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同时对于此类学习形式的认可度从35%提升到72%,并有98.44%学生认为与收获相比,在学习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这为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学习后续中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者:朱凌凌;陈慧娟;张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为了让西医院校的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方法,结合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病精髓,在西医院校的课堂上,加入中成药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如何合理选择中成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以感冒为例,按病因病机症状,传统医学将感冒分寒、热、暑湿、气虚,通过教授学生根据证型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便于学生对感冒证型及用药的理解.
作者:叶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产后缺乳的用药规律.方法 运用《中华医典》检索古代医籍中有关产后缺乳的相关方药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发现治疗产后缺乳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酒、穿山甲、天花粉等;常用药对为当归、茯苓,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常用药组为漏芦、甘草、天花粉,白术、茯苓、当归等.结论 由组方规律可以看出,治疗产后缺乳主要以行气活血通络、健脾益气养血两类药物为主,其常用的药味配伍,可为现今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孙碧晨;代春燕;刘超;骆璐瑶;周子正;赵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一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具有较明显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适合推广.
作者:涂其武;万坤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建立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体系是目前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必经之路.通过运用OSCE多站式考核,增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从而扭转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马丽亚;常征辉;许国防;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病例在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生反馈.方法 应用自编的虚拟仿真病例课堂调查表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共1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虚拟仿真病例教学的学生反馈、效果、优点、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92名(68.7%)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病例教学是临床技能培训的必然趋势;94名(70.1%)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病例教学是有价值的;74名(55.2%)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病例教学的模拟方面是有真实感的;89名(66.4%)学生认为自己有效掌握了该堂课的内容.结论 虚拟仿真病例教学对临床技能的学习是有价值的,虽然它在真实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但虚拟仿真病例教学的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唐漫漫;袁乐;唐晓鸿;聂华林;何艳芳;黄飞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比美托洛尔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ST段低压、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ST段下降持续时间等心电图指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2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心电图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桂金杰;刘丽丽;杨永春;李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运气理论指导下观察三豆汤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手足口病疫区往年发病率较高的六所幼儿园,选取其中三所给予幼儿口服三豆汤,然后比较服用组与未服用组2014年与2015年手足口病晨检阳性率.结果 2015年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均为0%,未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98%、1.49%、1.86%;2014年6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63%、1.68%、1.78%、2%、1.87%、2.17%;发现3所服用“三豆汤”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三豆汤”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在社会上推广.
作者:李玲;秦承志;姚军;杨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针对目前在传统中医复兴和中医药发展时期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笔者郑重提出了加强和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技术及新成果的保护,守住侵入性生物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中医防线,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提出信息安全问题的几点想法,借助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王智芳;邹栫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培养合格的全面的实用型中医学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围绕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老师的导向作用、中医经典学习、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中药学习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完善本科阶段中医教学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成功培养出从事中医特色临床诊疗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古力沙尔阿·吐尔逊;牛相来;景福权;周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胆胰合症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来自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胆胰合症方配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HBV-DNA转阴率、肝功能(ALT、AST)复常率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ALT、AS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胰合症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提高HBV-DNA转阴率,明显改善肝功能,且能有效缓解患者中医症候群.
作者:严治梅;吴玉强;薛文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亦不容小觑.因此近年以中医药为主的长期中医药治疗对SLE发挥出明显优势.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一病,查阅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方面就中医各家论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近一步指导临床运用.
作者:戴清漪;顾军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排卵异常、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证患者各有不同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基于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温肾方、补肾方、周期治疗方等方法加用西药治疗,体现了中药多靶点、低副作用、适应范围广、减轻西药副作用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唐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说课是教学准备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章心悸的说课设计为例.以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英语班)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内科学说课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简要阐述对说课的重要性和现存弊端,强调应重视说课的作用与功能,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研教学内容,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作者:吴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活络消痹熏蒸方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活络消痹熏蒸方治疗,30m 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30m in/次,1次/d,2组均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绪变化及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3.85%;观察组中患者治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7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情绪改善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活络消痹熏蒸方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陶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通过对本校1419份《大学生专业思想现状问卷调查表》分析发现,中医专业学生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固,存在专业信息了解不全面,对专业思维能力培养和课程设置的认知度低,职业规划专一等特点.文章针对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作者:张婷婷;许二平;朱光;龚曼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