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勤;陈亮;李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亦不容小觑.因此近年以中医药为主的长期中医药治疗对SLE发挥出明显优势.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一病,查阅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方面就中医各家论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近一步指导临床运用.
作者:戴清漪;顾军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说课是教学准备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章心悸的说课设计为例.以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英语班)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内科学说课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简要阐述对说课的重要性和现存弊端,强调应重视说课的作用与功能,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研教学内容,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作者:吴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要旨,在疾病的防治中意义非凡.复发性流产已成为当今世界生殖领域的难题,其发病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张文红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提倡孕前培损,孕后安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医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骨科患者110例,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舒适护理进行,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0.90%,而应用中医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满意度为98.18%.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的康复进度,为患者顺利康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对学生进行测评及指导后,认为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Mini-CEX可以增加问诊技能的培养、强化体格检查的培训、明确四诊合参的意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双向激发师生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教育、改进《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提升中医内科临床带教质量、完善师资力量培育,增强临床教师使命感,今后应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孙妲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静点α-硫辛酸.随访3个月,观察2种不同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立强;苗桂珍;崔赵丽;缪娟;杨杰;杜启明;金健;朱学敏;李春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小儿再发性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王晓燕教授治疗此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气滞不通,不通则痛,痛久生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通为用”为大法,自拟加味平胃散根据患几病情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另外,根据此病痛机,王教授临证善用活血化瘀止痛药,疗效显著.现将王晓燕教授运用加味平胃散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腹痛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罗真;王新月;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由多种因素造成,伴随症状较多,如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本症属“骨错缝筋出槽”范畴.对中医正骨手法、小针刀、针灸、中药及综合治疗进行了综述.目前,正骨手法仍然是治疗本病的核心,而中医综合治疗应用为广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贾博浩;毛书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艾灸)、艾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水肿情况.结果 治疗组、艾灸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论治亦从虚、痰、瘀考虑.气虚为其始动和根本因素,痰饮血瘀是重要病理产物,而气道重塑为慢阻肺重要的病理学表现,本文拟从活血通络角度对慢阻肺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这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临床难治性疾病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啸;陈志祥;童佳兵;杨程;李泽庚;王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疗法治疗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24例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疗法治疗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较单纯针灸手法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邢姝玲;赵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四川省名医刁本恕创制的扶正减毒抗癌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纳入合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30例及治疗组(常规放疗联合扶正减毒抗癌方)30例,均治疗20日.结果 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完成实验.治疗后1月2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月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2.1%(P<0.05);治疗后1月治疗组咳嗽、咯痰、疲劳乏力、口干咽燥四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月治疗组咳嗽、咯痰、疲劳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咽燥五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态方面治疗后1月2组Karnofsky积分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3月治疗组Karnofsky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33.3%,高于对照组10.7%(P<0.05),2年生存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扶正解毒抗癌方能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急性肺损伤,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体力,提高1年生存率.
作者:谢利;刁本恕;刁灿阳;韩林;刘定义;刘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运气理论指导下观察三豆汤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手足口病疫区往年发病率较高的六所幼儿园,选取其中三所给予幼儿口服三豆汤,然后比较服用组与未服用组2014年与2015年手足口病晨检阳性率.结果 2015年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均为0%,未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98%、1.49%、1.86%;2014年6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63%、1.68%、1.78%、2%、1.87%、2.17%;发现3所服用“三豆汤”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三豆汤”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在社会上推广.
作者:李玲;秦承志;姚军;杨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胆胰合症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来自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胆胰合症方配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HBV-DNA转阴率、肝功能(ALT、AST)复常率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ALT、AS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胰合症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提高HBV-DNA转阴率,明显改善肝功能,且能有效缓解患者中医症候群.
作者:严治梅;吴玉强;薛文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时,抽象古奥的中医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大的挑战.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将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前后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同时对于此类学习形式的认可度从35%提升到72%,并有98.44%学生认为与收获相比,在学习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这为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学习后续中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者:朱凌凌;陈慧娟;张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回顾目前中药注射剂(TCMIs)疗效评价研究的不同方法,比较真实世界研究(RWS)与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不同,根据中医研究自身特点,指出真实世界研究适用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通过对已有的中药注射剂在真实世界研究的分析,归纳出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研究存在关于安全性研究较多而有效性研究较少,且评价指标过于简单等不足,探讨构建真实世界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的研究重点,以期为“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李宁;韩瑞婷;王宗耀;郑晓娜;余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针对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风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而试验组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干预.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风患者护理后的各个阶段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 0.05.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自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 0.05.结论 不同护理方式在临床治疗中风疾病的护理上都有一定的作用价值,但是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作者:黄艳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通过对本校1419份《大学生专业思想现状问卷调查表》分析发现,中医专业学生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固,存在专业信息了解不全面,对专业思维能力培养和课程设置的认知度低,职业规划专一等特点.文章针对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作者:张婷婷;许二平;朱光;龚曼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不寐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其病因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几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寐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肝主疏泄理论内涵丰富,因而近几年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从肝论治,现就其病因病机及现代临床研究等作一浅述,以期为不寐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