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排卵异常、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证患者各有不同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基于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温肾方、补肾方、周期治疗方等方法加用西药治疗,体现了中药多靶点、低副作用、适应范围广、减轻西药副作用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唐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研究.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辨证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81.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在此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军;郭承军;桂珣;黄军;龚国星;刘卫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本次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失眠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操作,观察并分析探讨酸甘化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本院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8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将患者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酸甘化阴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失眠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失眠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4.1%,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失眠患者采用酸甘化阴法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波;王笃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对学生进行测评及指导后,认为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Mini-CEX可以增加问诊技能的培养、强化体格检查的培训、明确四诊合参的意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双向激发师生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教育、改进《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提升中医内科临床带教质量、完善师资力量培育,增强临床教师使命感,今后应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孙妲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针对目前在传统中医复兴和中医药发展时期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笔者郑重提出了加强和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技术及新成果的保护,守住侵入性生物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中医防线,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提出信息安全问题的几点想法,借助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王智芳;邹栫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针对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风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而试验组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干预.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风患者护理后的各个阶段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 0.05.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自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 0.05.结论 不同护理方式在临床治疗中风疾病的护理上都有一定的作用价值,但是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作者:黄艳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活络消痹熏蒸方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活络消痹熏蒸方治疗,30m 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30m in/次,1次/d,2组均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绪变化及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3.85%;观察组中患者治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7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情绪改善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活络消痹熏蒸方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陶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产后缺乳的用药规律.方法 运用《中华医典》检索古代医籍中有关产后缺乳的相关方药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发现治疗产后缺乳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酒、穿山甲、天花粉等;常用药对为当归、茯苓,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常用药组为漏芦、甘草、天花粉,白术、茯苓、当归等.结论 由组方规律可以看出,治疗产后缺乳主要以行气活血通络、健脾益气养血两类药物为主,其常用的药味配伍,可为现今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孙碧晨;代春燕;刘超;骆璐瑶;周子正;赵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运气理论指导下观察三豆汤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手足口病疫区往年发病率较高的六所幼儿园,选取其中三所给予幼儿口服三豆汤,然后比较服用组与未服用组2014年与2015年手足口病晨检阳性率.结果 2015年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均为0%,未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98%、1.49%、1.86%;2014年6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63%、1.68%、1.78%、2%、1.87%、2.17%;发现3所服用“三豆汤”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三豆汤”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在社会上推广.
作者:李玲;秦承志;姚军;杨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大肠合募俞配穴(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功能性肠病(便秘、腹泻)两种不同状态的临床疗效,为探索针刺对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筛选60例符合相应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肠病患者(便秘组30例、腹泻组30例),左右交替针刺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采用20Hz电流、连续波刺激30 min,第1~2周每周治疗5次,第3~4周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共做16次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完成后(第4周末)、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时,分别记录患者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心理状态评估(SAS、SDS),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便秘组和腹泻组的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SAS、SDS得到显著改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4周与同组治疗4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论对便秘还是腹泻,电针大肠合募俞配穴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针刺对功能性肠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其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作者:钟峰;罗容;曹越;石文英;李里;余兆安;潘江;章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整脊及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予针灸中极、关元,及双侧的地机、三阴交、太冲、归来治疗,治疗组予整脊及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VAS值及COX痛经症状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脊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确.
作者:林忠华;黄美珠;郭苗苗;郭进华;李小梅;余圣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院与2015年1月一2015年11月期间,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日期入院的为观察组,偶数日期入院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护理.在中药熏蒸治疗2个疗程后(20天后)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用药频率的分析,为中医临床用药做指导.方法 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项分类,对所用药物的分类、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文献中,共涉及106首方剂,17类药物122味药,按归类使用频次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黄芪.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证治有着自己用药规律,本文可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刘鸣昊;赵文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论述了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建立省-县-基层三级推广网,根据中医药适宜技术特点展开小班分科推广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结合,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充实教材教具的实践体会.从推广主体和受体、技术项目、政策文件等多个角度,对现阶段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钟兴华;王燕;王琢青;黄恩;黄豪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艾灸)、艾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水肿情况.结果 治疗组、艾灸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火针钯点蟀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速刺散刺畸形关节的伸面,同时结合全身整体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钯点焯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作者:马小平;高广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拔罐加电针,隔日1次,每周3次,4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埋线疗法与针刺加拔罐疗法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优于拔罐加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因其安全、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玲;杨才德;罗会用;冯庆奎;张逸;胡可慧;任正强;梁瑞歌;安嘉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肾衰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预后较差,终需要血液透析治疗.名老中医赵振昌教授擅长治疗本病,认为本病以虚损为本,浊毒为标,虚损体现在先天之本肾精虚损及后天之本中焦脾胃的亏虚,后期可波及五脏六腑,浊毒是由外感、湿热、瘀血、痰浊蕴育而成.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有的放矢,祛邪先扶正,标本兼治,病证结合,中西合参,使阴阳到达机体平衡,从而改善慢性肾衰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延长血液透析进程,造福人类.
作者:王银萍;陈静;王宏安;刘冰冰;孟丹丹;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补虚祛浊通络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进行干预,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既往存在疾病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虚祛浊通络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ADAS-Cog量表延迟词语回忆(ADAS-COG-DV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APN)、瘦素(LPN)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3.3%,优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及2组认知量表(MMSE、ADAS-COG-DVR)积分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升高,血清LPN水平降低,ISI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研究证实,补虚祛浊通络法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损害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该方可能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作者:赵丽华;赵振;刘艳秋;孙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