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邱展业;张学曦;张丽瑛;阙庆辉;魏松青

关键词:针刺, 原发性高血压, 痰湿体质, 眩晕
摘要:目的 探讨在口服西药降压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属于痰湿体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降压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西药降压基础上应用针刺干预可显著减少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降压效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近10年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 探索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用药频率的分析,为中医临床用药做指导.方法 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项分类,对所用药物的分类、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证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文献中,共涉及106首方剂,17类药物122味药,按归类使用频次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黄芪.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证治有着自己用药规律,本文可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刘鸣昊;赵文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气滞胃痛颗粒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气滞胃痛颗粒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日.2组均8周为1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93.3%;研究组胃镜总有效率95.0%;经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3例.研究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九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由多种因素造成,伴随症状较多,如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本症属“骨错缝筋出槽”范畴.对中医正骨手法、小针刀、针灸、中药及综合治疗进行了综述.目前,正骨手法仍然是治疗本病的核心,而中医综合治疗应用为广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贾博浩;毛书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2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28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140)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n=140)则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比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且Ⅳ、Ⅴ级、Ⅵ级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确切,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备推广意义.

    作者:李淑玲;唐霞珠;熊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虚拟仿真病例课堂教学问卷调查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病例在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生反馈.方法 应用自编的虚拟仿真病例课堂调查表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共1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虚拟仿真病例教学的学生反馈、效果、优点、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92名(68.7%)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病例教学是临床技能培训的必然趋势;94名(70.1%)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病例教学是有价值的;74名(55.2%)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病例教学的模拟方面是有真实感的;89名(66.4%)学生认为自己有效掌握了该堂课的内容.结论 虚拟仿真病例教学对临床技能的学习是有价值的,虽然它在真实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但虚拟仿真病例教学的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唐漫漫;袁乐;唐晓鸿;聂华林;何艳芳;黄飞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宁泌泰胶囊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如何对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及其复方运用现代化研究方法阐述其作用机制,是中药及其复方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中药及其复方的研究热点.宁泌泰胶囊是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但整方的药学基础研究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对宁泌泰胶囊的相关药理学及化学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后续研究进一步提供基础依据.

    作者:窦圣姗;张飞;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亦不容小觑.因此近年以中医药为主的长期中医药治疗对SLE发挥出明显优势.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一病,查阅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方面就中医各家论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近一步指导临床运用.

    作者:戴清漪;顾军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灵芝孢子多糖含量不同方法测定的比较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法测定灵芝孢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灵芝药材项下收载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 (白鸿主编)中粗多糖的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测定法和葡聚糖的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灵芝孢子中多糖含量.结果 10批灵芝孢子中,药典蒽酮硫酸法测得的多糖百分含量均值为2.05%;苯酚-硫酸法测得的多糖百分含量均值为2.72%;葡聚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多糖百分含量均值为1.09%.结论 3种不同测定方法测定灵芝孢子的多糖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罗爱勤;陈亮;李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张文红教授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论治复发性流产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要旨,在疾病的防治中意义非凡.复发性流产已成为当今世界生殖领域的难题,其发病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张文红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提倡孕前培损,孕后安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美托洛尔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ST段低压、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ST段下降持续时间等心电图指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2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心电图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桂金杰;刘丽丽;杨永春;李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ini-CEX应用于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体会

    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对学生进行测评及指导后,认为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Mini-CEX可以增加问诊技能的培养、强化体格检查的培训、明确四诊合参的意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双向激发师生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教育、改进《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提升中医内科临床带教质量、完善师资力量培育,增强临床教师使命感,今后应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孙妲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于运气理论三豆汤对手足口病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运气理论指导下观察三豆汤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手足口病疫区往年发病率较高的六所幼儿园,选取其中三所给予幼儿口服三豆汤,然后比较服用组与未服用组2014年与2015年手足口病晨检阳性率.结果 2015年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均为0%,未服用三豆汤的3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98%、1.49%、1.86%;2014年6组晨检阳性率分别是1.63%、1.68%、1.78%、2%、1.87%、2.17%;发现3所服用“三豆汤”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三豆汤”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在社会上推广.

    作者:李玲;秦承志;姚军;杨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浅议帕金森病便秘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代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综合设计实验开展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医学生物学实验课体系在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做出相应的改革,由简单的形态学观察逐渐向综合性实验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赵珍珍;李伟;马素珍;潘晓丽;张方方;刘丹丹;郝万清;石宁;张明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拔罐加电针,隔日1次,每周3次,4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埋线疗法与针刺加拔罐疗法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优于拔罐加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因其安全、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玲;杨才德;罗会用;冯庆奎;张逸;胡可慧;任正强;梁瑞歌;安嘉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对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研究.方法 将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辨证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81.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在此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军;郭承军;桂珣;黄军;龚国星;刘卫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及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院与2015年1月一2015年11月期间,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日期入院的为观察组,偶数日期入院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护理.在中药熏蒸治疗2个疗程后(20天后)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浅谈中医教育

    培养合格的全面的实用型中医学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围绕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老师的导向作用、中医经典学习、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中药学习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完善本科阶段中医教学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成功培养出从事中医特色临床诊疗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古力沙尔阿·吐尔逊;牛相来;景福权;周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通过对本校1419份《大学生专业思想现状问卷调查表》分析发现,中医专业学生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固,存在专业信息了解不全面,对专业思维能力培养和课程设置的认知度低,职业规划专一等特点.文章针对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作者:张婷婷;许二平;朱光;龚曼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于OSCE的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评价研究

    建立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体系是目前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必经之路.通过运用OSCE多站式考核,增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从而扭转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马丽亚;常征辉;许国防;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