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兰索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万晓林

关键词:马来酸曲美布汀, 反流性食管炎, 兰索拉唑,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兰索拉唑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置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兰索拉唑治疗)和对照组(32例,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较快,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师在老年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老年人的健康有赖于合格的全科医师提供全面、高质量的社区医疗服务,因此老年医学科培训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培过程中,由于老年医学涉及学科较广、学员来源不一、教师队伍对全科医师制度认识不足等原因,给培训带来一定的困难,而采取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社区联系、加强师资培养、规范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可提高全科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改善培训质量。

    作者:陈莉;胡立群;李萍;任佰玲;杨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痛风的临床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石形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故痛风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借助动物模型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认识痛风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近10年来常用的痛风动物模型进行系统回顾,对各模型复制的现状、常用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作者:李娜;华龙;袁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舒适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的依从性、胃镜检查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胃镜检查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胃镜检查的平均时间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子胃镜检查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胃镜检查依从性,缩短检查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稽留流产致子宫切除1例教训分析

    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是解决妇女意外妊娠的主要的方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但在处理稽留流产时,一定要完善相关检查,分步骤处理,不能图省事凭运气,直接做负压吸宫术,否则稽留流产合并羊水栓塞DIC时,不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还随时危及妇女生命安全。下面将在我院发生的1例稽留流产致子宫切除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福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大鼠胚鼠皮层神经元培养与鉴定

    目的:体外建立一种高纯度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孕15~18d SD大鼠胚鼠为研究对象,分离胚鼠大脑皮层,采用胰酶消化方法与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细胞悬液,以适当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细胞培养过程中,以含10% FBS的高糖DM EM/F12培养液接种细胞,24h后全量换液换为含2% B27的Neurobasal‐A培养液,抑制非神经元细胞的增殖,以代替阿糖胞苷继续维持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定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神经元细胞分散均匀,紧密贴壁,生长状态良好,神经细胞周围突起相互连接形成神经网络,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元纯度为(93.7±5.5)%。结论:此实验方法体外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

    作者:杨云凤;吴碧华;辜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普瑞巴林联用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PHN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卡马西平组(A组,n=39)、普瑞巴林组(B组,n=35)和普瑞巴林联用卡马西平组(C组,n=40),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各时点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睡眠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C组治疗后各时点持续睡眠时间优于A组和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C组眩晕、共济失调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和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用卡马西平治疗PHN疗效确切,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永胜;傅建梅;董晶晶;许映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使用单双号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乙组常规护理,甲组在乙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甲组患儿治疗总体有效率及总体依从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梅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络活喜联合倍他乐克降低中青年 IDH 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及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联合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与二者单独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初发或首次治疗的46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随机分为三组:A组15例患者单独给予络活喜治疗;B组15例患者则单独予倍他乐克治疗;C组16例患者予以络活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并于治疗4周后观察三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舒张压下降皆>10mmHg ,C组为显著达18mmHg ,与A、B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下降差异不明显。结论:络活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期高血压较单独使用络活喜或倍他乐克效果更明显。

    作者:王伶俐;王占成;武晓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高职医学检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索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和校内资源,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形式。医学院校因行业的特殊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建设都还比较薄弱。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筑巢引凤,校企一体”的形式,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公司合作,共建“盐卫金域检验所”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育人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笔者从基地概况、管理、运行、建设成效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拟为高职医学类院校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提供参考。

    作者:孙金霞;杨李;吴芹;李启松;黄思怡;郑伟;马桂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80年代中末期组织的一次有关不孕症调查表明,不孕率发达国家为5%~8%,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方甚至达到了30%。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症患者约占2%~6%,且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出现,逐步解决了困扰医学界多年的不孕不育难题,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喜悦。自从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该技术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就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涉及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做一简要论述。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82名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医疗废物的处置和防护相关知识较欠缺,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水平和防控意识。

    作者:王荔华;吴鲤霞;薛水兰;林群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电话随访对提高 PCI 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行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由经系统培训的专科护士实施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随访1次。对照组由病区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1年时各电话随访1次。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术后患者实施电话随访,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一种经济、便捷、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所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 )中气腹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行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利多卡因组(L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注利多卡因1mg/kg ,并持续输注利多卡因2mg/(kg · 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后5min(T1)、建立人工气腹即刻(T2)、建立人工气腹后5min(T3)及气腹解除后5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T1相比,两组 T2、T3时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正常。HR在L组T3时显著低于C组,MAP在L组 T2、T3时低于C组(P<0.05)。与T1相比,两组T3、T4时,E、NE、IL‐6浓度均明显增高且L组三者浓度皆低于C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减缓LC术中气腹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可能通过减少E、NE、IL‐6释放的途径实现。

    作者:薛红;薛金配;居从金;颜学军;王军;解成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对比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观察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n=38)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n=38)采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低于观察组的9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高于观察组的10.5%;观察组起效时间及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值得推广。

    作者:赵树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Kambin’s 入路经腰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比较Kambin’s入路与Subpedicular入路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进行了经Kambin’s入路或Subpedicular入路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造影剂分布,治疗前、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穿刺过程中神经刺痛、血管损伤、椎间盘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Kambin’s入路与Subpedicular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造影剂基本分布在硬膜囊的前方,病变椎间盘与神经根周围。两组并发症发生中神经刺痛分别为1例和11例( P=0.00),血管损伤分别为0例和3例(P=0.09),椎间盘损伤分别为4例和0例(P=0.11)。结论:通过3个月短期随访,Kambin’s入路硬膜外注射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取得跟Subpedicular入路相似的疗效,并显著减少穿刺过程中对神经根的刺激。

    作者:康然;孙道喜;戴志刚;张仕兵;谢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沙利度胺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在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传统强的松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7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皮肤血管的炎症,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徐海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健康促进策略干预慢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对

    目的:研究和分析健康促进对慢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武汉市洪山区进行健康体检的100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对体检人员进行健康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健康干预之后,观察对象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生理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健康促进理论对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章劲松;胡良玉;谭伟;叶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首诊眼科的偏瘫性偏头痛1例

    偏瘫性偏头痛为临床少见的偏头痛,属于有先兆偏头痛,其报道较少,我科遇及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5岁,初中生。主因发作性头痛伴视野缺损5年,加重伴肢体麻木无力1年入院。该患者自10岁一次劳累后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表现为管形视野,周围视野缺损,几分钟后出现双侧颞顶部搏动性疼痛,不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约20min后视野缺损症状完全缓解,头痛症状持续2~3d缓解,上述症状每年发作6~7次,症状持续数分钟至2h不等,未引起重视,头痛发作时自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近1年患者上述症状发作较频繁,并伴有右上肢麻木无力及右侧舌头麻木感,该症状与视野缺损症状持续10~20min后可完全缓解,头痛症状在自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缓解,曾就诊于眼科医院查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就诊我院查头CT未见明显异常,为查明原因,患者于2015年10月13日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头痛发作史。入院查体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血六脂、甲状腺功能、血沉、院感八项、糖化血红蛋白均未见异常,同型半胱氨酸21.8μmol/L偏高。入院后查头M RI+ M RA未见明显异常,24h动态脑电图检测正常。因患者此次入院主要目的是查明原因,故未予特殊药物处理,明确诊断后准予出院,出院2个月随访,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陈红霞;林杰;武一平;宋彦丽;郭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多切口引流联合肛痈汤治疗马蹄型肛痈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多切口引流联合肛痈汤在马蹄型肛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龙岩市新罗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肛肠科收治的90例马蹄型肛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仅单纯进行多切口引流一期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肛痈汤,连服10d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5d、治疗后10d疼痛评分、发热评分均显著下降( P均<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5d、治疗后10d的疼痛评分、发热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脓腔收缩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多切口引流联合肛痈汤治疗马蹄型肛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拥军;石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米力农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后优质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后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诊治的86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均给予米力农治疗,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力农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应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巧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