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话随访对提高 PCI 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张云

关键词:电话随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行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由经系统培训的专科护士实施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随访1次。对照组由病区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1年时各电话随访1次。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术后患者实施电话随访,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一种经济、便捷、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逐瘀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外伤后精神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治疗脑外伤后精神抑郁症患者时使用改良逐瘀汤结合西医疗法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外伤后精神抑郁症患者共76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改良逐瘀汤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观察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6%( P均<0.05)。结论:在脑外伤后精神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且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PBL 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探讨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我校2013级临床专业10个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理论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结果:问卷调查表明:79.08%、71.89%、73.20%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模式分别有利于提高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另外82.35%和64.05%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科研思维。在理论考核方面,试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模式有助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薛栋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大株红景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我科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大株红景天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0d临床疗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角色、社会及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5%( 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大株红景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建华;高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科医师在老年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老年人的健康有赖于合格的全科医师提供全面、高质量的社区医疗服务,因此老年医学科培训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培过程中,由于老年医学涉及学科较广、学员来源不一、教师队伍对全科医师制度认识不足等原因,给培训带来一定的困难,而采取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社区联系、加强师资培养、规范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可提高全科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改善培训质量。

    作者:陈莉;胡立群;李萍;任佰玲;杨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普瑞巴林联用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PHN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卡马西平组(A组,n=39)、普瑞巴林组(B组,n=35)和普瑞巴林联用卡马西平组(C组,n=40),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各时点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睡眠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C组治疗后各时点持续睡眠时间优于A组和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C组眩晕、共济失调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和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用卡马西平治疗PHN疗效确切,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永胜;傅建梅;董晶晶;许映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Kambin’s 入路经腰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比较Kambin’s入路与Subpedicular入路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进行了经Kambin’s入路或Subpedicular入路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造影剂分布,治疗前、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穿刺过程中神经刺痛、血管损伤、椎间盘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Kambin’s入路与Subpedicular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造影剂基本分布在硬膜囊的前方,病变椎间盘与神经根周围。两组并发症发生中神经刺痛分别为1例和11例( P=0.00),血管损伤分别为0例和3例(P=0.09),椎间盘损伤分别为4例和0例(P=0.11)。结论:通过3个月短期随访,Kambin’s入路硬膜外注射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取得跟Subpedicular入路相似的疗效,并显著减少穿刺过程中对神经根的刺激。

    作者:康然;孙道喜;戴志刚;张仕兵;谢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从压力-容积曲线呼气支找佳呼气末正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过程中动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呼气支形态观察,找出佳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对纳入研究对象接受机械通气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分别采用P‐V曲线呼气支拐点和测量肺闭合压的方法设定PEEP ,同时在设定的PEEP情况下测量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种方法结果有无相关性。结果:采用P‐V曲线呼气支拐点设定PEEP和测量肺闭合压法设定 PEEP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察P‐V曲线呼气支形态找出拐点设定佳PEEP是可行的,可为机械通气过程中选择维持塌陷肺泡持续复张的佳PEEP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森;王献民;陈婷婷;郭永宏;黄楠;吴新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82名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医疗废物的处置和防护相关知识较欠缺,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水平和防控意识。

    作者:王荔华;吴鲤霞;薛水兰;林群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 FL P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例和对照组5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浆灌流术治疗,试验组行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有无差异;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E)、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GPT )和谷草转氨酶(GOT )等主要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抢救后均治愈,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能够更好地调整患者相关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方;徐彩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对比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观察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n=38)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n=38)采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低于观察组的9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高于观察组的10.5%;观察组起效时间及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值得推广。

    作者:赵树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健康促进策略干预慢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对

    目的:研究和分析健康促进对慢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武汉市洪山区进行健康体检的100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对体检人员进行健康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健康干预之后,观察对象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生理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健康促进理论对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章劲松;胡良玉;谭伟;叶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络活喜联合倍他乐克降低中青年 IDH 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及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联合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与二者单独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初发或首次治疗的46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随机分为三组:A组15例患者单独给予络活喜治疗;B组15例患者则单独予倍他乐克治疗;C组16例患者予以络活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并于治疗4周后观察三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舒张压下降皆>10mmHg ,C组为显著达18mmHg ,与A、B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下降差异不明显。结论:络活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期高血压较单独使用络活喜或倍他乐克效果更明显。

    作者:王伶俐;王占成;武晓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RI 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在对颅脑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DA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M RI进行临床诊断,参照组患者使用C 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病灶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其诊断敏感度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在诊断DAI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MRI的诊断敏感度更高,其优势更加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洋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各种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24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产后出血产妇228例作为对照组,筛选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46.0%,宫缩乏力(O R=21.99, P<0.05)、前置胎盘(O R=10.64, P<0.05)、胎盘残留(O R=12.94, P<0.05)、流产史(O R=1.68, P<0.05)、剖宫产(O R=1.85, P<0.05)是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残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包秋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特点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act/Alert 3D和BD血培养系统,MicroScan WalkAway‐96 plus鉴定与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WHO NET5.6软件对我院2012-2015年血培养检出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14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667株(58.4%),ESBLs阳性率52.8%(352/667),肺炎克雷伯菌232株(20.3%),ESBLs阳性率33.2%(77/232),其他细菌243株(21.3%)。ESBLs阳性菌对除碳青霉烯和阿米卡星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但4年中未出现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39.1%)。结论:针对菌株特点合理用药,是控制和预防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泽才;杨葵;向成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凝血检测系统PT 和 APTT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仪器和试剂组合对凝血指标 PT和APT 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反映不同检测体系间检测结果差异的情况,为各实验室间数据对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CAP发放的CGL样品中PT、APT T的各实验室组数据结果进行组织整理,以非参数检验及转秩后 ANOVA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不同厂商仪器、不同厂商试剂以及同一厂商试剂或仪器内部不同型号子组间进行比较,探讨不同试剂、仪器产生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检测系统下 PT和APT T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不同厂商试剂或仪器的检测结果总体上未见显著差异,同一厂商仪器不同型号试剂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同一厂商试剂不同型号仪器的结果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同一厂商仪器和试剂对应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构建可供参考的凝血检测系统数据体系意义重大。

    作者:杨琛懋;潘雯;张瑞雪;朱广红;沈佳佳;邱云良;常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统一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澳泰乐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用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间的总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且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杨正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引流管脱落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术后引流管脱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收住我院的患者96例为试验组,住院期间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均留置腹腔或胸腔引流管,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妥善固定、密切观察引流液、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引流袋、加强引流标识以及心理护理等。同期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引流管脱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引流管脱落2例(2.1%),而对照组发生引流管脱落10例(9.1%),试验组引流管脱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引流管脱落发生率。

    作者:梁雪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沙利度胺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在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传统强的松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7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皮肤血管的炎症,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徐海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乳腺癌患者 PICC 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乳腺癌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信息调查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 )对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4.6±6.3)分,自我护理技能为(14.8±2.7)分,自我护理责任感为(47.4±4.9)分,自我概念为(41.0±5.5)分,健康知识为(17.6±3.1)分;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结论:我院乳腺癌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总体较为满意,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特别加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农村等重点人群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提高其P IC C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吴建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