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疗效观察

康述锋

关键词:盖氏骨折, 小夹板, 石膏固定,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盖氏骨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法整复合并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夹板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盖氏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产后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2014年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住院患者32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产前超声提示胎盘植入9例,其中合并胎盘前置6例,漏诊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产后超声提示胎盘植入16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4.1%;产前、产后超声诊断胎盘植入总体的符合率为78.1%。结论: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中产后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产前超声检查,对于产前超声检查阴性或未行产前超声检查的高度可疑胎盘植入患者,应行产后超声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治胎盘植入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重泽;杨如容;张雅娟;林丽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儿轮状病毒血症与临床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及出现时间规律与肠道外感染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随机筛选2013年9月-2014年10月来我院门诊的74例轮状病毒患儿及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动态检测等方法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血症发生、发展的时间规律以及临床发病特点。结果:74例门诊患儿中,RV‐RN A阳性者5例;46例住院患儿中,RV‐RN A阳性者7例;3例存在肠道外症状患儿临床表现包括重度脱水、高热惊厥、急性左心衰等;外周血检出RV‐RNA阳性为16人次;存在轻度营养不良6例,反复感染者9例,佝偻病患儿4例,既往健康者3例;RV‐RN A阳性共12例临床发病特点主要为腹泻、脱水、发热、惊厥等。结论:轮状病毒血症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脱水以及肠道外器官受损、化验异常等;营养不足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可能会成为病毒扩散的高危人群。

    作者:谭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PDCA 循环法在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的效果。方法:68例新聘养老护理人员中,实验组37例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岗前培训,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授课方法,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且老人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运用 PDC A循环法对新聘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朱彩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气道炎症反应在COPD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烟草、烟雾等刺激因素作用下引起气道炎症细胞募集,激发先天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气管壁增厚,气道重塑,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黏液高分泌和肺实质弹性结构缺失,这是COPD发病的重要基础结构病变。COPD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通过深入了解COPD炎症发病机制,总结COPD抗炎治疗进展,包括戒烟、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等。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自理能力评估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指导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自理能力评估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指导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5月-2015年4月选取82例住院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依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理能力评估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指导;对照组患者术后不采用自理能力评估进行指导,只采用回家调养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指导效果和指导前、后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指导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92.7%,总有效率97.6%,对照组的显效率73.2%,总有效率85.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自理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指导满意度95.1%,对照组8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理能力评估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指导的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魏晚霞;邓娣娣;夏为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盖氏骨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法整复合并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夹板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盖氏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述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尿培养管保存细小标本的效果

    目的:介绍尿培养管保存手术标本的应用方法;持续改进标本的安全管理。方法:使用尿培养管盛装、固定直径<0.8cm的细小手术标本,与传统保存方法作比较,观察使用的优越性及安全性。结果:尿培养管密封严实稳固,标本固定液渗漏率明显减少,标本内容物无外漏,送检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方法。结论:尿培养管保存标本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可以避免固定液外渗浸湿标本信息,杜绝标本混淆;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曾田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同年级两个高职护理班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试验组则采用导课联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结果: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对试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导课教学法认可度高,98.0%学生认为导课法能提高其学习兴趣。结论: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值得实践并推广。

    作者:崔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肠间质瘤术后复发并腹腔广泛转移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

    目的:探讨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 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在随诊中出现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主要观察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方面。结果:CT表现为肝脏及腹腔内多发大小不一厚壁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及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边缘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面积增大,中央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结论:肠道间质瘤复发及转移的CT表现多样性,但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相似。

    作者:赵兴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围麻醉期应用不同类型液体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应用不同类型液体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羟乙基淀粉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林格氏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h、4h、8h、12h和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凝血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围麻醉期应用羟乙基淀粉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症状,并改善其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并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30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2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静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IC U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普通病房护理,观察组予以IC U病房观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IC U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慧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联合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针灸方法对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予莫沙必利联合针灸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腹部灼烧感及疼痛、饱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好转情况皆比对照组好。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状态。

    作者:肖志芳;肖自幼;李国娟;郭慧;李晶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HBV 感染相关的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 HBV感染相关的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患者实验室指标,协助临床判断病情和鉴别诊断。方法:以23例单纯肝硬化组作为对照,分析77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前指标ALT、TBIL、ALB、AFP和 HBV‐DNA。结果:(1)肝细胞癌各组ALT均高于肝硬化组(P<0.01),肝细胞癌不同分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肝细胞癌组TBIL和ALB均与肝硬化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肝细胞癌各组AFP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低分化组高于中分化组(P<0.05),中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P<0.05);(4) HBV‐DNA值与ALT、AFP均无相关性。结论:AFP可作为辅助判断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指标;其他指标对于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病情的判断和与肝硬化的鉴别价值不大,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作者:林梅双;李开飞;吴茂锋;吴晓蔓;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肥大细胞亚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 C )亚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和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 C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数量4~22,平均6.7/H P。M C在肿瘤组织中数量为26~138,平均73/H 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型M C计数结果为0~48,平均2.2/HP。C型MC计数结果为16~83,平均51/HP。TC型MC计数结果为0~16,平均1.8/HP。C型与TC型MC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无关。T型MC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C总数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T型MC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张艳红;段春芳;谢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清 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为对照组,均行CRP测定。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时的CRP水平及观察组经对症治疗前、后的CRP水平。结果:(1)细菌性肺炎组患者CRP测定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性肺炎组( P均<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测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对症治疗后,细菌性肺炎组CRP测定水平较急性期显著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病症的初步鉴别手段,而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对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用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住院的治疗前糖尿病患者128例(实验组)和同期门诊健康的体检者128例(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成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忠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论男性乳腺发育症临床研究进展

    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 ,GYN)是指男性乳腺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组疾病,该疾病在年轻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38%,占男性乳房疾病的60%~80%。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治疗三个方面详细阐述男性乳腺发育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希望对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鲍旭;孙强;郭春利;孟祥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所诊治的41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经B超检查,37例诊断为肠套叠,4例疑诊。所有病例均经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41例空气灌肠40例整复成功,1例整复失败,成功率达97.56%。结论:B超应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使用遥控空气灌肠仪进行复位治疗更方便、有效。

    作者:朱云炜;张名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