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 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

黄晓兰

关键词:CRP, 小儿肺炎,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为对照组,均行CRP测定。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时的CRP水平及观察组经对症治疗前、后的CRP水平。结果:(1)细菌性肺炎组患者CRP测定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性肺炎组( P均<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测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对症治疗后,细菌性肺炎组CRP测定水平较急性期显著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病症的初步鉴别手段,而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对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用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气道炎症反应在COPD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烟草、烟雾等刺激因素作用下引起气道炎症细胞募集,激发先天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气管壁增厚,气道重塑,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黏液高分泌和肺实质弹性结构缺失,这是COPD发病的重要基础结构病变。COPD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通过深入了解COPD炎症发病机制,总结COPD抗炎治疗进展,包括戒烟、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等。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都未使用过射线、放射线以及致基因突变的药物。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180例和高血压组100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的心肌梗死危险因子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数据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形态的多样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性危险因素。

    作者:李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诊胸腔镜与剖胸手术诊治开放血胸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开放血胸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开放血胸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剖胸组和胸腔镜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变化。结果: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胸管时间、止痛药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剖胸组(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的开放血胸患者进行急诊胸腔镜治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创伤相对较小、出血少,利于患者术后及时康复出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智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环乳晕切开和传统放射状切开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也保证了乳腺的血液供应,增强了美观,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加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阴道彩超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腹部彩超检查,研究组患者予以阴道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误诊23例,研究组误诊8例,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检查妇科急腹症有操作方便、无创口以及误诊率低的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作为辅助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赵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0例。A组新生儿于出生24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B组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对两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与整体筛查通过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B组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整体筛查通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于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其整体筛查通过率将不受到影响。且于72h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24h初筛率,可减轻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压力,避免二次检查费用消耗。

    作者:邓娣娣;魏晚霞;汪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及体会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教育体会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5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教育。对所有患者教育后的结果进行调查,并对教育体会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患者评价结果优秀13例,良好10例,教育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患者评价结果优秀5例,良好8例,有效率为46.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药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孔令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PCT和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 )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其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40例S A P感染组、30例S A P非感染组患者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C T和IL‐6水平,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 T 和 IL‐6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SAP感染组PCT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PCT 和IL‐6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并发感染显著相关;密切观察PCT和IL‐6水平变化对S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阳海红;吕小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HBV 感染相关的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 HBV感染相关的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患者实验室指标,协助临床判断病情和鉴别诊断。方法:以23例单纯肝硬化组作为对照,分析77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前指标ALT、TBIL、ALB、AFP和 HBV‐DNA。结果:(1)肝细胞癌各组ALT均高于肝硬化组(P<0.01),肝细胞癌不同分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肝细胞癌组TBIL和ALB均与肝硬化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肝细胞癌各组AFP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低分化组高于中分化组(P<0.05),中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P<0.05);(4) HBV‐DNA值与ALT、AFP均无相关性。结论:AFP可作为辅助判断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指标;其他指标对于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病情的判断和与肝硬化的鉴别价值不大,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作者:林梅双;李开飞;吴茂锋;吴晓蔓;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中的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并且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小的影响,需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但目前 ADHD的诊断非常依赖对患儿特异性症状的观察以及医师的经验,综合诊断也难以把握患儿病情,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均十分常见,因此尚需要更加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并且目前对患儿的治疗还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得不考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并且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更加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的开发势在必行。

    作者:蒋艳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早期行为疗法及语言康复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早期行为疗法及语言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针灸理疗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除药物、针灸理疗外,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及语言康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48,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取药物、针灸理疗并结合心理疏导、行为疗法及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长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并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30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2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静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宫颈 TCT 、HPV 联合阴道镜及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TCT、HPV联合阴道镜及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福清市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各类宫颈病变患者。经宫颈TCT筛查,结果均为AS‐CUS及以上者;经HPV检查分流,均为HPV高危型者。其中465例有指征者行阴道镜+活检,其中118例CIN均行阴道镜+LEEP术的联合诊治。结果:465例患者中,TCT阳性302例,检出率64.95%;HPV阳性260例,检出率55.91%。阴道镜活检病理阳性406例,病理阳性率87.31%。LEEP术118例,病理阳性112例,病理阳性率高达94.92%,宫颈早期浸润癌4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3个月后经再次TCT,阴道镜复查,84.4%的CIN患者转为慢性炎症,宫颈锥切术后总有效率94.38%,18例CINⅢ患者3个月后经再次TCT和阴道镜活检复查,提示CINⅢ病变2例,复发率1.11%,该2例持续CINⅢ患者自愿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同前。结论:采用宫颈TCT筛查、HPV分流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联合诊治,可显著提高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及时、有效治疗,进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保障女性宫颈健康。

    作者:施珲;庄月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来治疗胸腰椎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等资料。术后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1周后戴腰围下床活动。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4.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39.2ml;术后平均切口引流量82.5ml。术后36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术后VAS、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均得到复位,后凸得到矫正,无内固定失败、腰痛等并发症。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轻对椎旁肌肉软组织损伤,增加伤椎椎体的骨量及椎体的抗压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魏东;唐雪彬;刘征;刘加元;李华;岳喜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IC U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普通病房护理,观察组予以IC U病房观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IC U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慧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住院的治疗前糖尿病患者128例(实验组)和同期门诊健康的体检者128例(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成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忠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亲属陪护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亲属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有患者家属进行陪护。对照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通过给予亲属陪护人员相应的健康教育,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睡眠障碍、误吸、坠床、跌倒、压疮、烫伤等护理安全问题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进行亲属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健康安全问题。

    作者:刘庆林;张化民;王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后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结果:对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健康教育后,有86%采用自然分娩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能让初产妇更全面地了解自然分娩优点及其对产妇与胎儿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念,减少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而坚定其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念,而提高自然分娩比率。

    作者:曾昭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患者为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解除患者呼吸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兰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路径式护理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路径式护理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产妇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路径式护理健康教育。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手术配合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于手术配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长,观察组也要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路径式护理在剖宫产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教育的有效性,深入进行整体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邹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