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刚
目的:热毒宁与单磷酸阿糖腺苷配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12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磷酸阿糖腺苷组100例,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1次/d,疗程3~5d;热毒宁组100例,静脉滴注热毒宁0.5~0.8ml/kg,1次/d,疗程3~5d;联合组112例,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合用热毒宁0.5~0.8ml/kg,1次/d,疗程3~5d.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高,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前两组有显著缩短.结论:热毒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探讨慢阻肺伴呼衰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aO2)的动态变化,找出既能保证有效的治疗,又不至于使SaO2下降得太低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将慢阻肺伴呼衰患者作为实验组,非呼衰患者为对照组,均在血氧饱和度(SaO2)仪监测下行雾化吸入治疗.动态记录吸入前、吸入后的SaO2变化.将吸入前与吸入后5min、10~15min的数值取差值d.实验组吸入前后SaO2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吸入前、后SaO2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Wilcoxon配对符秩检验.结果:实验组在吸入前、后的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吸入前、后的S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雾化吸入可使慢阻肺伴呼衰患者的SaO2明显降低.
作者:鞠法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护理.方法:通过收集在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显影效果和疾病诊断情况,并讨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式.结果:采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显影良好率达到了98.3%,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达到100%,并且术前的静脉过敏试验、术中的激素治疗以及术后静滴生理盐水、抬高患肢和按压腓肠肌、帮助显影液稀释和代谢,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应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对于下肢深静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控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小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脑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提高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降低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效性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药物递送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国内有关脑靶向药物递送的文献资料,对脑靶向给药系统分类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永辉;翟建国;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研究.方法:15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改善其生存质量、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顺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全麻状态下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诊断明确的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行全麻下单侧肺灌洗术,以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为观察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18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全肺灌洗术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较术前显著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肺灌洗术,患者病情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改善,全麻状态下全肺灌洗术是肺泡蛋白沉着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倪晓辉;焦洋;朱萍;刘云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躁动和寒战是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常见的两种并发症,可增加全身耗氧量,同时寒战带来的不适和生理干扰易引起患者躁动,而躁动可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加重循环负担[1].芬太尼作为经典的麻醉镇痛药可用于治疗术后躁动,舒芬太尼是其衍生物,本文旨在观察比较两者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耀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数字遥控X线透视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东芝数字遥控X线透视胃肠机对68例肾盂静脉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操作方法及X线表现.结果:本组68例肾盂造影检查中,泌尿系结石36例,先天性发育异常3例,肾结核2例,左肾显影,右肾未显影(已手术摘除)1例,双肾结石合并囊肿1例,阴性及其他25例.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均佳,造影的满意度为96%,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使用数字遥控X线透视机进行造影简单、方便、准确,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上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它应是肾盂造影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廖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法对初产妇心理健康以及降低产后出血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生育的初产妇860例,根据产妇同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抚触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抚触护理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之外,再实施抚触干预.结果:两组产妇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其SAS和SDS评分、心理健康状况和出血量有明显差异.抚触护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组产妇的心理健康明显低于抚摸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抚触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结合抚触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降低其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产后快速恢复健康[1].
作者:周雪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同期患者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施后较实施前患者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品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不同对孕产妇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100例二次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依据:腹壁横切口疤痕50例,腹壁纵切口疤痕50例.结果:不同手术切口开腹时间、术中粘连、术中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术野暴露、切口愈合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的应该依据孕产妇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再次手术操作的难度.
作者:郝晓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66例,分成A、B两组,A组2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B组43例为治疗组,根据患者身体和病情制定系统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对A、B两组患者护理后伤口愈合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护理B组患者伤口愈合程度明显优于A组,住院时间少于A组,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肝胆外科围手术期能使患者伤口愈合和手术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邱康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胸腔积液(胸水)系呼吸内科常见病,有相当部分病因诊断不明.本文旨在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胸水病因的护理配合.本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40例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采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月初;蓝艳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急性喉炎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8例)仅给予甲泼尼龙静滴.然后对两组主要症状(喉鸣、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等)消失时间及治疗3d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喉炎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单纯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见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玉婷;邢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A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B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复查ABO-HDN,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ABO-HDN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保持不变,无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有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严重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对比有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治疗母儿血型不合,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英光;崔银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大鼠闭合性创伤模型,观察创伤后7d应用补中益气汤后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创伤对照组(B)、创伤后补中益气汤治疗组(C).B组和C组制成双侧股骨闭合骨折创伤模型,伤后1h开始给A组、B组经胃灌注生理盐水,给C组经胃灌注补中益气汤,于创伤后6h、1d、3d、5d、7d,取股静脉血1ml测定免疫指标 T细胞表型CD4、CD8及CD3含量.结果:创伤后大鼠B组所有时间段和C组在6h、1d时的CD3+T、CD4+T细胞数量比创伤前显著下降,CD8+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CD4+T/CD8+T明显降低(P<0.01),创伤后3d、5d、7d时C组血中T淋巴细胞比B组CD3+T、CD4+T细胞数量增加,CD8+T细胞数量下降,CD4+T/CD8+T上升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7d时比6h、1d、3d、5d时的CD3+T、CD4+T细胞数量有增加,CD8+T细胞数量有下降,CD4+T/CD8+T有上升,正常对照组无变化.结论:创伤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下降,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现象,但随着伤后时间的迁移,细胞免疫功能有恢复迹象,应用补中益气汤能够明显提高CD4+T细胞数量,CD4+T/CD8+T比值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细胞表面CD8+T的表达.
作者:荀世宁;张玉勤;郭颖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做好气道的充分湿化,正确有效地吸痰,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和采取半卧位等对策.
作者:张玉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高校医院门诊是掌握和反映在校学生健康状态的主要窗口之一,通过对北京某高校2009-2011年在校学生到校医院门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就诊的规律、特点、多发疾病,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巧焕;褚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内镜、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开腹病变肝叶/段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替代.腹腔镜肝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实用微创手术方法[1].我院于2007年9月-2012年5月,对1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EST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孙某,男,48岁,2009年4月14日因颅底骨折入院,无既往病史及输血史,术前常规申请备血,血型鉴定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O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该患者为Bx亚型,同时血清中伴有抗B.
作者:鞠祝玲;王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