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1例

杨爱芳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更年期综合征, 误诊分析
摘要: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低下所引起的内分泌疾病,因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女性到了更年期也会出现多种症状,甲减的表现有时类似更年期,现将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甲减1例报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临床分析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妊娠妇女98名,分成A、B两组,A组56名孕妇为治疗组,给予改良式剖腹产方法;B组42名孕妇为对照组,给予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方法.结果:经治疗,A组孕妇伤口愈合好于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孕妇满意度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结论: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较好.

    作者:杨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66例,分成A、B两组,A组2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B组43例为治疗组,根据患者身体和病情制定系统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对A、B两组患者护理后伤口愈合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护理B组患者伤口愈合程度明显优于A组,住院时间少于A组,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肝胆外科围手术期能使患者伤口愈合和手术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邱康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于剖宫产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剖宫产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个体化放尿法)31例,对照组(持续开放式放尿法)30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1次自行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放尿法对患者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自行排尿顺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采用个体化放尿法较常规的持续开放式放尿对患者影响小,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尚晓英;高俊霞;徐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护理

    目的:探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护理.方法:通过收集在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显影效果和疾病诊断情况,并讨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式.结果:采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显影良好率达到了98.3%,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达到100%,并且术前的静脉过敏试验、术中的激素治疗以及术后静滴生理盐水、抬高患肢和按压腓肠肌、帮助显影液稀释和代谢,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应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对于下肢深静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控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小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体位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成人、儿童视网膜脱离术前、术后的体位护理方法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遵医行为,促进疗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6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体位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均能保持正确的体位,在休息和按照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下,患者对视力恢复满意,视网膜平伏,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各种手术体位的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健康教育对康复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能有效的坚持体位休息,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翠;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同期患者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施后较实施前患者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品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lerofloxacin)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1],是目前基层医院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尿路感染、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

    作者:李祖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回访式问卷调查表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回访了解急诊患者的需求以及急诊护士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的情况,使护士更好地履行急诊工作职责,为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回访式问卷调查表收集资料,了解急诊患者对急诊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通过回访式问卷调查,急诊患者的满意度从37.0%提高到了77.2%.结论:通过回访式问卷调查表来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是提高急诊护士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宜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补中益气汤对创伤大鼠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利用大鼠闭合性创伤模型,观察创伤后7d应用补中益气汤后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创伤对照组(B)、创伤后补中益气汤治疗组(C).B组和C组制成双侧股骨闭合骨折创伤模型,伤后1h开始给A组、B组经胃灌注生理盐水,给C组经胃灌注补中益气汤,于创伤后6h、1d、3d、5d、7d,取股静脉血1ml测定免疫指标 T细胞表型CD4、CD8及CD3含量.结果:创伤后大鼠B组所有时间段和C组在6h、1d时的CD3+T、CD4+T细胞数量比创伤前显著下降,CD8+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CD4+T/CD8+T明显降低(P<0.01),创伤后3d、5d、7d时C组血中T淋巴细胞比B组CD3+T、CD4+T细胞数量增加,CD8+T细胞数量下降,CD4+T/CD8+T上升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7d时比6h、1d、3d、5d时的CD3+T、CD4+T细胞数量有增加,CD8+T细胞数量有下降,CD4+T/CD8+T有上升,正常对照组无变化.结论:创伤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下降,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现象,但随着伤后时间的迁移,细胞免疫功能有恢复迹象,应用补中益气汤能够明显提高CD4+T细胞数量,CD4+T/CD8+T比值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细胞表面CD8+T的表达.

    作者:荀世宁;张玉勤;郭颖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1 月-2012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作者:査卫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左眼眶内植物性异物手术取除1例报告

    眼外伤伴随着眼内异物常见于临床,但眶内植物性异物的发生率很低.我院2006年7月收治眶内植物性异物患者1例,行手术取出异物,新鲜伤口感染从原伤口探查进眶取除异物,术后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视力有所提高,伤口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3个月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英;吴巧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流后宫内残留物的超声诊断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药流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药流后14d以上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71例患者中50例宫腔残留物探及血流信号,病检均含有胎物成分;21例宫腔残留物未探及血流信号,病检为凝血块或炎性物.结论:彩超有助于判断宫腔残留物,指导临床处理药流后宫内残留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式镇痛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1ml宫腔3ml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术.对照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行取环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取环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脑综合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宫颈松弛扩张效果和取环难易程度有显著地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宫腔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手术,可明显减轻绝经后患者疼痛,扩张宫口,提高取环的成功率.

    作者:车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我国平均感染率为3.2%.北方稍高,约为4.6%,南方为2.6%~2.9%,感染人数估计有3 700万.受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发生率为5%.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多数患者可以演变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20%左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10年内有大约30%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并且HCV感染与原发肝癌有较密切关系.随着医学检测方法的不断进展,丙肝检测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丙肝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胶体金法、ELISA法(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以临床症状结合抗-HCV抗体、HCV-RNA等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尹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5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通过对5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无1例致残.笔者认为外固定支架术手术创伤较小,固定较为牢固、稳定,利用观察伤口及清洁换药,特别适合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永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护理体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来势凶猛,易出血、感染及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相对较高.APL患者合并DIC时,临床出现多项出凝血指标异常,患者出血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010年1月-2012年5月,笔者对本院血液科APL合并DIC 15例患者进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工程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分别从设备管理、物流管理、成本控制及协助科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释,阐述了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应用VSD术后护理体会

    近年来,VSD 即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其是一种全方位、高效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控制感染,其技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本文回顾我院骨科在2011年12月-2012年7月间应用VSD技术治疗39例严重开放性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A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B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复查ABO-HDN,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ABO-HDN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保持不变,无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有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严重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对比有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治疗母儿血型不合,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英光;崔银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的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评价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的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在乳腺癌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李凤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