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芳;冷建红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的诊断及疗效行临床分析.结果:COPD病人因基础疾病复杂,肺功能差,多因呼吸道感染、剧咳而引起气胸,临床症状较重,低氧血症较明显,治疗困难.结论: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诊治疑难,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马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血流变学的特性指标的改变.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318例高脂血症患者及327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对这些人群先用酶法检测血脂,同时应用LGR80A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液的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凝固性、红细胞变形性等一系列变化指标.结果:31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对血流变学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4.6%,正常对照总异常率为25.7%,两组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学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监测血流变特性变化是早期预防和有效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通过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有重点的筛查和监测,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目的.1 资料来源自2008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我所对健康儿童和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儿童、喂养困难、挑食、偏食、厌食或便秘、腹泻、恶心、呕吐或有贫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微量元素缺乏的9 483例儿童进行了血铅的监测.
作者:陈叶青;陆继红;黄涛;叶玉霞;郭金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外科动物实验是从外科课堂教学到临床教学过渡的重要环节 [1],在各大院校得到开展与应用.但是由于动物来源短缺 [2],教学经费投入大,普遍存在学时少、收获小、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前部分院校逐渐减少投入,甚至取消.本文探讨通过加强外科基本功训练方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
作者:逯彩虹;孙富国;戴卫红;赵金荣;冯帆;李秀娟;高丽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5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BNP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缓解小儿术前恐惧情绪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择期全麻小儿手术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循证组及对照组各68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予以循证组患儿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术前生命体征、术前恐惧评分(FAVS)、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结果:2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有显著差异,麻醉前循证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恐惧情绪评分比较,循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循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循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小儿术前恐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促进手术成功及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芙蓉;李春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旋毛虫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的观察,为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593例旋毛虫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和健康指导,加强用药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旋毛虫病首选阿苯达唑杀虫治疗,同时对症处理,做到发病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仕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改善透析室环境,对患者从生活上、心理上、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使血液透析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以大学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以大学生对高校医院有形载体、服务态度与意识、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与管理等四部分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大学生对高校医院很不满意中前3项分别为医疗设施15.6%、服务态度14.3%、药品齐全度13.9%,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几点建议.
作者:马巧焕;褚洪;李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 72例住院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内容为:对疾病相关知识、对药物服用的方法及疗程、不良反应的预防指导及家庭消毒隔离措施.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均 P<0.05).结论:护士应根据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制订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薛露;朱亚琴;常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引流护理、运动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多数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好,疼痛得到明显减轻,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出血2例,通过使用止血药处理后痊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科学、系统、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提高ANP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1].
作者:彭金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的(2009-2010年间)14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风险管理后的(2010-2011年间)145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事故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邱晓霞;刘彩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肺厚、扩大,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肺、心功能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作者:王学芳;冷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经剖宫产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肺炎6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新生儿肺炎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紫绀缓解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纳洛酮治疗剖宫产新生儿肺炎有效,能降低伤残率.
作者:王永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拔髓、拔牙和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患者,均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拔髓治疗64例(A1、B1和C1组);拔牙治疗104例(A2、B2和C2组);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治疗51例(A3、B3和C3组),分别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进行麻醉,观察三种麻醉剂在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拔髓治疗中,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好于利多卡因,P<0.01;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拔牙治疗中,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好于利多卡因,P<0.05;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治疗中,三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麻醉剂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不同,临床上可根据治疗项目所需麻醉强度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剂,以求达到麻醉效果好、经济、方便、安全的目的.
作者:王兵;肖朋;王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机体柔韧性与穿脱隔离衣污染点的关系.方法: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培训,观察机体柔韧性的变化.结果:经10周的PNF培训后,学生机体柔韧性明显改善,穿脱隔离衣污染点明显减少.结论:PNF法可明显改善机体柔韧性,减少学生穿脱隔离衣时的污染.
作者:周冬梅;毛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重危病人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危重病人术毕转运实施流程化管理,观察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和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与传统转运方法比较.结果:对危重病人术后转运实施流程化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途中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优化程序管理后转送重危病人降低了转运的风险,保障了病人的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老年ICU患者Ⅲ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3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8例有33处Ⅲ期压疮的患者作为干预组,15例有28处Ⅲ期压疮者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使用安普贴,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他预防压疮护理方法相同,疗程均为4周.采用统计学分析干预组及对照组1个疗程愈合例数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安普贴治疗Ⅲ期压疮效果确切、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达晓燕;马春娇;曹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BVpreS1-Ag的存在与肝损害相关性.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HBVpreS1-Ag、二对半、HBV-DNA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Ag)的检测已被普通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结论: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preS1-Ag、二对半、HBV-DNA联合检测,证实HBVpreS1-Ag的存在与肝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王亮军;郭建玲;高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204例乳腺癌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与改良手术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98例患者中,21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1.4%;改良组106例患者中,9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5%.发生皮下积液者,经采取相应措施,均获得治愈.结论:改良手术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郑向欣;管小青;吴骥;顾书成;吴建强;陈焰;张旭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