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姜华;刘建华

关键词:宫颈癌, hMSH2,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5 例宫颈癌、10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MSH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浸润性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MS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0%、70.0%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具有较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MSH2基因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基因组多态性、检测及定位突变的工具蛋白.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102例术后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标准手术方式.但是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充血水肿,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相应增多.回顾分析我院102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病例,术后针对疾病特点加强护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在老人临终关怀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在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临终关怀的释义和祖国医学中的临终关怀,探索中医心理治疗及护理技术在老年人临终关怀中的应用方式,评估其对老年人心身疾病的治疗、情绪状况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形成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老年病人的中医心理治疗护理方案.结果:结合不同类型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特点,从不同角度分别说明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护理,突出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对病人施行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临终关怀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结论: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还应该有一个总的、一般的方法.如何将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应用于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工作实际,填补中医心理治疗在老年人临终关怀中的空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提高护理质量,也可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能早日康复.

    作者:林桂永;梁娟娟;卢永红;李玉梅;盘秀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各项血脂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人群,而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人群,各项血脂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有血脂异常,血脂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肺厚、扩大,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肺、心功能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作者:王学芳;冷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大体育比赛高等级运动员医疗保障实践分析

    体育赛事医疗保障是运动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中之重就是对运动员的伤病进行迅速、有效、合理的医疗救治.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地承办体育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逐渐呈现出了比赛大型化、竞技高水平化、参赛运动员高等级化、赛事医疗保障高要求化的四化改变,促使了该专项的学科建设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作者:徐险峰;黄枫;郑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血流变学的特性指标的改变.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318例高脂血症患者及327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对这些人群先用酶法检测血脂,同时应用LGR80A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液的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凝固性、红细胞变形性等一系列变化指标.结果:31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对血流变学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4.6%,正常对照总异常率为25.7%,两组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学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监测血流变特性变化是早期预防和有效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对无扩张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应用

    输尿管结石为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输尿管结石部位以上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使结石易于显示.而对无扩张积水的输尿管结石不易诊断,易于漏诊.现选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来我院结石科就诊,经超声检查确诊,中药排石证实的120例无输尿管扩张的输尿管结石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徐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例重症产后出血病人的急救护理

    重症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又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1].如何及时、有效处理重症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及产妇死亡率,减轻其家庭痛苦及社会负担,是产科医务人员共同关注及研究多年的课题.重症产后出血可迅速导致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其成功救治受救治条件、救治人员的业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度大,尤其对于缺乏救治及输血条件的偏远山区医院更是如此.

    作者:吴小玲;叶红;袁昌玉;陈晓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决奈达隆的临床进展

    盐酸决奈达隆(dronedarone hydrochloride)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与胺碘酮(amiodarone)具有类似的电生理作用,但它不含碘,故不会引起与碘相关的不良反应.2009年7月经FDA批准首次在美国上市.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增高.

    作者:付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替普瑞酮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加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5例,分成A、B两组,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替普瑞酮药物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药物医治.结果:经医治,A组患者腹痛、恶心、反酸等病症改善优于B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替普瑞酮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作者: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0.5%碘伏液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0.5%碘伏液冲洗切口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阑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2例,甲组在缝闭腹膜后给予0.5%碘伏液浸泡5min后用干纱布吸尽.乙组给予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丙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观察三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2例,术后感染率2.0%;乙组切口感染8例,术后感染率7.8%,丙组切口感染16例,术后感染率15.7%,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0.5%碘伏冲洗切口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海藻羊栖菜药用功能研究进展

    我国作为海藻产量世界第一大国,每年海藻的食用及其他方面的用量都十分巨大,本文主要了解羊栖菜的活性成分并归纳其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和降血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食用和药用羊栖菜提供参考.

    作者:杨铭;郎朗;季宇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内窥镜治疗尿道球部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科8例采用输尿管镜经尿道治疗前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剑锋;刘鸿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T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7例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胸X线检查、肺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7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行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找到隐球菌而确诊.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肺隐球菌病,超声引导下PT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蔡志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狂犬疫苗肌肉注射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肌肉注射狂犬疫苗是现今防治狂犬病有效、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操作快速、准确和安全.但因肌肉注射的狂犬疫苗从生产配制到临床肌肉注射,中间环节多,稍有疏漏,即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另外门诊就诊时间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注射高峰,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不良因素,影响门诊肌肉注射的安全和高效,笔者就其存在的问题浅谈对策.

    作者:邢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启东市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 =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 =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 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作者:倪正平;黄飞;陆玲玲;陈陶阳;施平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入院手术并经证实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与CT扫描结果重读,并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结合后诊断准确率为100%,与每种检测手段单独使用的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线与CT扫描相结合能大幅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点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BVpreS1-Ag与肝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HBVpreS1-Ag的存在与肝损害相关性.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HBVpreS1-Ag、二对半、HBV-DNA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Ag)的检测已被普通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结论: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preS1-Ag、二对半、HBV-DNA联合检测,证实HBVpreS1-Ag的存在与肝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王亮军;郭建玲;高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结局相关性因素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心脏畸形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中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6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结果与随访结果相对比.并选取同期低危组孕妇1 000例进行胎儿心脏筛查为对照组进行比对.结果:在所有检测对象中,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38例,其中22例通过尸检证实,15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例发生误诊.总体准确率为94.74%.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平均孕周为(25.3±4.5)周,早的病例于孕20周检出,晚1例于孕38周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严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早期检出大多数的胎儿心脏畸形;对各种畸形分项目评估使临床医生及孕妇能更确切的了解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做出合适的处置,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张蕾;黄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大剂量奥美拉唑和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进入本次试验,并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奥美拉唑组(45例):首剂奥美拉唑80mg静脉注射,然后以8mg/h微量泵泵入持续72h.常规剂量组(41例):奥美拉唑40mg,每12h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大剂量组,显效3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41/45).常规剂量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5%(33/4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例输血量比较:大剂量组为(396.5±126.7)ml,常规剂量组(537.6±232.9)ml,平均每例输血量大剂量组少于常规剂量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常规剂量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恶心、头痛、腹泻、味觉减退等,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止血,降低输血量,缩短出血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特别对于没有开展内镜下止血的基层医院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李洪涛;张志旺;曾明芳;蒋素勤;徐立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