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黄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基础 [1].目前,我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大致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供应模式.分散式是指由科室自行清洗污染的医疗器械,集中式是指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 [2].
作者:丁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的诊断及疗效行临床分析.结果:COPD病人因基础疾病复杂,肺功能差,多因呼吸道感染、剧咳而引起气胸,临床症状较重,低氧血症较明显,治疗困难.结论: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诊治疑难,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马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产科外阴消毒是产科检查和分娩前常用的外阴皮肤消毒操作,消毒液经过不断地研究也不断变化着,从常用的低效消毒剂(1‰新洁尔灭 [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剂(点尔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终不变.
作者:赵得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机制与提升临床医生对自体输血认知度和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方法:从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医患宣传,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结果:经过1年来的工作实践,自体输血开展比率已达标.正逐步向常态化、显效化、规范化迈进.结论:自体输血的推进工作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协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度与参与的积极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赛;彭传华;王群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各项血脂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人群,而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人群,各项血脂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有血脂异常,血脂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以大学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以大学生对高校医院有形载体、服务态度与意识、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与管理等四部分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大学生对高校医院很不满意中前3项分别为医疗设施15.6%、服务态度14.3%、药品齐全度13.9%,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几点建议.
作者:马巧焕;褚洪;李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5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BNP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0.5%碘伏液冲洗切口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阑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2例,甲组在缝闭腹膜后给予0.5%碘伏液浸泡5min后用干纱布吸尽.乙组给予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丙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观察三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2例,术后感染率2.0%;乙组切口感染8例,术后感染率7.8%,丙组切口感染16例,术后感染率15.7%,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0.5%碘伏冲洗切口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机体柔韧性与穿脱隔离衣污染点的关系.方法: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培训,观察机体柔韧性的变化.结果:经10周的PNF培训后,学生机体柔韧性明显改善,穿脱隔离衣污染点明显减少.结论:PNF法可明显改善机体柔韧性,减少学生穿脱隔离衣时的污染.
作者:周冬梅;毛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替普瑞酮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加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5例,分成A、B两组,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替普瑞酮药物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药物医治.结果:经医治,A组患者腹痛、恶心、反酸等病症改善优于B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替普瑞酮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作者: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4例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以CAG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CAG比较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轻度狭窄91.8%,中度狭窄87.4%,重度狭窄85.74%,闭塞100%.影响狭窄程度判断主要原因为钙化斑块、屏气不理想及心率波动.结论:CCTA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方法.CCTA检查在较准确的判断狭窄程度的同时还可观察斑块性质,以便尽早进行临床干预,防治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杨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3例及同期行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75例.对两组人群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COPD治疗,并给予其牙周疾病相关治疗.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自身入院时(P<0.05).结论: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通过口腔专科治疗可以降低COPD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肖欣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纱条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采用云南白药纱条填塞治疗42例反复鼻出血患者(治疗组)的疗效,并与采用传统油纱条填塞进行治疗的对照组37例进行比较.两组均1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未再出血.结论:云南白药纱条填塞治疗鼻出血效果良好.
作者:綦美娟;杨竹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肺厚、扩大,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肺、心功能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作者:王学芳;冷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国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突出,其主要治疗手段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目前国内外对手术切除范围仍有争议.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205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其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以及双叶(次全切除或近全切)手术,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冠脉成像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50例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科学、精心的护理指导均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满意图像.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取得检查顺利和成功的保证.
作者:王凤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采取骨外科护理常规,干预组30例在骨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相关症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梁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食管外科手术中核心的部分并不是癌肿的切除,而是病变食管切除后食管的重建,食管重建常用的替代器官有胃、空肠、结肠,其中胃的使用率高.但是传统全胃代食管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随着人们不断的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管状胃替代食管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尤其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可以减少胸腔胃代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作者:许涛;丁伯应;杨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肌肉注射狂犬疫苗是现今防治狂犬病有效、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操作快速、准确和安全.但因肌肉注射的狂犬疫苗从生产配制到临床肌肉注射,中间环节多,稍有疏漏,即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另外门诊就诊时间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注射高峰,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不良因素,影响门诊肌肉注射的安全和高效,笔者就其存在的问题浅谈对策.
作者:邢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引起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肥胖、产程>12h、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4次、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升高≥15.0×109/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合并阴道炎、手术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手术瘢痕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导孕期保健、减少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可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晓峡;易凤仙;叶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