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
目的:观察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缓解小儿术前恐惧情绪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择期全麻小儿手术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循证组及对照组各68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予以循证组患儿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术前生命体征、术前恐惧评分(FAVS)、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结果:2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有显著差异,麻醉前循证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恐惧情绪评分比较,循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循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循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小儿术前恐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促进手术成功及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芙蓉;李春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女性不孕症长期困扰着婚育家庭生活,也是妇科多见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物质要求的提高,现代女性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影响着女性的生育问题,临床上女性不孕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不孕症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生殖系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以及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等.
作者:吴尚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老年ICU患者Ⅲ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3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8例有33处Ⅲ期压疮的患者作为干预组,15例有28处Ⅲ期压疮者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使用安普贴,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他预防压疮护理方法相同,疗程均为4周.采用统计学分析干预组及对照组1个疗程愈合例数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安普贴治疗Ⅲ期压疮效果确切、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达晓燕;马春娇;曹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3例及同期行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75例.对两组人群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COPD治疗,并给予其牙周疾病相关治疗.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自身入院时(P<0.05).结论: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通过口腔专科治疗可以降低COPD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肖欣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体育赛事医疗保障是运动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中之重就是对运动员的伤病进行迅速、有效、合理的医疗救治.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地承办体育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逐渐呈现出了比赛大型化、竞技高水平化、参赛运动员高等级化、赛事医疗保障高要求化的四化改变,促使了该专项的学科建设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作者:徐险峰;黄枫;郑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外科动物实验是从外科课堂教学到临床教学过渡的重要环节 [1],在各大院校得到开展与应用.但是由于动物来源短缺 [2],教学经费投入大,普遍存在学时少、收获小、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前部分院校逐渐减少投入,甚至取消.本文探讨通过加强外科基本功训练方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
作者:逯彩虹;孙富国;戴卫红;赵金荣;冯帆;李秀娟;高丽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国将妊28周至不足37周内分娩者 [1]定义为早产,相关资料显示早产儿大约占围产儿死亡的75%~80% [2],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如能早期有效预测早产,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降低早产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我院采用fFN(胎儿纤连蛋白)及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来预测早产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早产预测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率,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姜玲;崔炜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改善透析室环境,对患者从生活上、心理上、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使血液透析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标准手术方式.但是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充血水肿,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相应增多.回顾分析我院102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病例,术后针对疾病特点加强护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经剖宫产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肺炎6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新生儿肺炎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紫绀缓解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纳洛酮治疗剖宫产新生儿肺炎有效,能降低伤残率.
作者:王永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机制与提升临床医生对自体输血认知度和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方法:从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医患宣传,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结果:经过1年来的工作实践,自体输血开展比率已达标.正逐步向常态化、显效化、规范化迈进.结论:自体输血的推进工作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协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度与参与的积极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赛;彭传华;王群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输尿管结石为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输尿管结石部位以上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使结石易于显示.而对无扩张积水的输尿管结石不易诊断,易于漏诊.现选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来我院结石科就诊,经超声检查确诊,中药排石证实的120例无输尿管扩张的输尿管结石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徐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204例乳腺癌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与改良手术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98例患者中,21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1.4%;改良组106例患者中,9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5%.发生皮下积液者,经采取相应措施,均获得治愈.结论:改良手术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郑向欣;管小青;吴骥;顾书成;吴建强;陈焰;张旭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GDM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同时合并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2%,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儿均有危害.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而且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问题,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0.5%碘伏液冲洗切口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阑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2例,甲组在缝闭腹膜后给予0.5%碘伏液浸泡5min后用干纱布吸尽.乙组给予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丙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观察三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2例,术后感染率2.0%;乙组切口感染8例,术后感染率7.8%,丙组切口感染16例,术后感染率15.7%,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0.5%碘伏冲洗切口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06年我国安徽省首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2010年5月以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过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 [1].
作者:罗金萍;李桂;刘云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旋毛虫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的观察,为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593例旋毛虫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和健康指导,加强用药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旋毛虫病首选阿苯达唑杀虫治疗,同时对症处理,做到发病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仕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 =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 =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 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作者:倪正平;黄飞;陆玲玲;陈陶阳;施平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科住院,诊断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出院后长期LTOT,对照组未予吸氧治疗,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2年后,治疗组患者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LTOT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丽;薛培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食管外科手术中核心的部分并不是癌肿的切除,而是病变食管切除后食管的重建,食管重建常用的替代器官有胃、空肠、结肠,其中胃的使用率高.但是传统全胃代食管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随着人们不断的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管状胃替代食管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尤其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可以减少胸腔胃代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作者:许涛;丁伯应;杨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