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长期家庭氧疗的疗效观察

张丽丽;薛培丽

关键词:COPD, 慢性呼吸衰竭, 长期家庭氧疗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科住院,诊断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出院后长期LTOT,对照组未予吸氧治疗,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2年后,治疗组患者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LTOT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的诊断及疗效行临床分析.结果:COPD病人因基础疾病复杂,肺功能差,多因呼吸道感染、剧咳而引起气胸,临床症状较重,低氧血症较明显,治疗困难.结论: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诊治疑难,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马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机体柔韧性与穿脱隔离衣污染点的探讨

    目的:探讨机体柔韧性与穿脱隔离衣污染点的关系.方法: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培训,观察机体柔韧性的变化.结果:经10周的PNF培训后,学生机体柔韧性明显改善,穿脱隔离衣污染点明显减少.结论:PNF法可明显改善机体柔韧性,减少学生穿脱隔离衣时的污染.

    作者:周冬梅;毛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各项血脂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人群,而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人群,各项血脂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有血脂异常,血脂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探讨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发生狭窄的原因、部位、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椎动脉发生窃血程度的关系,解释临床表现.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大动脉炎引起者临床少见.84.2%的狭窄部位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占绝大多数.椎动脉窃血程度与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程度正相关,当狭窄同时伴有双侧颈动脉闭塞、患侧上肢动脉栓塞或狭窄、患侧椎动脉栓塞或对侧椎动脉狭窄时,可不出现窃血现象.结论:超声能够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胥战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丁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探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采取骨外科护理常规,干预组30例在骨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相关症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梁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直肠癌前切术(DIXON手术)治疗直肠癌24例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直肠癌前切术(腹腔镜Dixon与传统开腹Dixon)治疗直肠癌的心得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8月接收的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Dixon治疗14例,开腹Dixon治疗1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大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病情况以及输尿管的损伤、大便失禁情况以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吻合口瘘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与传统开腹Dixon术相比,术中出血量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具安全、微创、可行性.

    作者:陈铭年;王玉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 72例住院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内容为:对疾病相关知识、对药物服用的方法及疗程、不良反应的预防指导及家庭消毒隔离措施.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均 P<0.05).结论:护士应根据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制订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薛露;朱亚琴;常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启东市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 =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 =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 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作者:倪正平;黄飞;陆玲玲;陈陶阳;施平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行肺大泡手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12例肺大泡患者,ASA:Ⅰ~Ⅲ级,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术前监测IBP、HR、ECG、SpO2、PETCO2、Paw.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240min,单肺通气时间60~180min.术中IBP、HR、SpO2、PETCO2、Paw均正常.术毕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麻醉前准备,准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及防止低氧血症是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种麻醉剂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拔髓、拔牙和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患者,均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拔髓治疗64例(A1、B1和C1组);拔牙治疗104例(A2、B2和C2组);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治疗51例(A3、B3和C3组),分别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进行麻醉,观察三种麻醉剂在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拔髓治疗中,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好于利多卡因,P<0.01;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拔牙治疗中,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好于利多卡因,P<0.05;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治疗中,三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麻醉剂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不同,临床上可根据治疗项目所需麻醉强度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剂,以求达到麻醉效果好、经济、方便、安全的目的.

    作者:王兵;肖朋;王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健康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以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标本进行血脂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脂蛋(HDL)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含量明显升高,以CHO、TG、LDL升高明显.提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同时,应进行降脂治疗.

    作者:李爱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GDM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同时合并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2%,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儿均有危害.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而且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问题,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T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7例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胸X线检查、肺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7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行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找到隐球菌而确诊.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肺隐球菌病,超声引导下PT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蔡志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16例艾滋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6例艾滋病患者和316例非艾滋病患者标本的血常规.结果:AIDS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RCL)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红细胞相关参数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临床诊治AIDS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查卫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例重症产后出血病人的急救护理

    重症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又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1].如何及时、有效处理重症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及产妇死亡率,减轻其家庭痛苦及社会负担,是产科医务人员共同关注及研究多年的课题.重症产后出血可迅速导致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其成功救治受救治条件、救治人员的业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度大,尤其对于缺乏救治及输血条件的偏远山区医院更是如此.

    作者:吴小玲;叶红;袁昌玉;陈晓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安普贴在老年ICU患者Ⅲ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老年ICU患者Ⅲ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3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8例有33处Ⅲ期压疮的患者作为干预组,15例有28处Ⅲ期压疮者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使用安普贴,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他预防压疮护理方法相同,疗程均为4周.采用统计学分析干预组及对照组1个疗程愈合例数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安普贴治疗Ⅲ期压疮效果确切、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达晓燕;马春娇;曹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102例术后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标准手术方式.但是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充血水肿,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相应增多.回顾分析我院102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病例,术后针对疾病特点加强护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狂犬疫苗肌肉注射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肌肉注射狂犬疫苗是现今防治狂犬病有效、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操作快速、准确和安全.但因肌肉注射的狂犬疫苗从生产配制到临床肌肉注射,中间环节多,稍有疏漏,即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另外门诊就诊时间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注射高峰,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不良因素,影响门诊肌肉注射的安全和高效,笔者就其存在的问题浅谈对策.

    作者:邢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3例及同期行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75例.对两组人群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COPD治疗,并给予其牙周疾病相关治疗.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口腔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自身入院时(P<0.05).结论: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通过口腔专科治疗可以降低COPD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肖欣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