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测定项目的可比性及临床可接受性研究

王佳丽;王育芳

关键词:检测系统, 生化项目, 可比性, 临床可接受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血糖(GLU)五个项目测定结果具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与标准化委员会(NCCLS )的EP-A2有关文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检测项目,首先研究各个系统的精密度,再通过系统间的比对进行准确度、相关性分析。以日立(Hitachi )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目标检测系统1,日立7170作实验检测系统2,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作为比对仪实验检测系统3,每天选取2份新鲜混合血清,分别在三台仪器上测定该五个项目,共测20次取其均值并记录结果。结果:五个项目在三个检测系统的日内精密度均小于CLIA’88(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允许总误差(TEa)的1/4,日间精密度小于CLIA’88 TEa的1/3;各个试验系统与目标系统比对的相关系数 r>0.975,P>0.5,系统误差(SE%)小于CLIA’88规定的Ea的1/2。结论:三个检测系统的检测项目结果准确可靠,相关性良好,临床可以接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电热吹风器在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热吹风器在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的使用方法,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术后进入恢复室体温低于36℃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分别监测进入恢复室时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复温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使用电热吹风器在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使用电热吹风器,可缩短患者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志芬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的应力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人从高处坠落足或臀着地时,间接暴力由脊椎传导到颅底造成颅底骨折的生物力学基础及颅底骨折的好发部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颅底有限元模型,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约束颅底模型上端所有自由度,分别以100N、200N、300N、400N的力量自下向上作用于枕髁,计算结束后,进入后处理模块读取数据并显示应力等值线图,得到不同大小的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时的应力分布图。结果:通过应力分布图可以观察到,当力量为100N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眶上裂、颈静脉孔、卵圆孔等;当力量为200N时,应力集中部位除上述孔(裂)周围外,还分布到颞骨岩部;当力量为300N时,应力集中部位又增加了额骨眶板;当力量为400N时,应力集中部位在上述部位均有扩大。结论: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颅底遭受外力作用于枕髁时,应力主要分布于眶上裂、颈静脉孔、卵圆孔等孔(裂)周围和颞骨岩部、额骨眶板等骨质较薄处,而在骨板相对较厚且较平整的颅后窝分布较少,与临床上颅底骨折常见于颅前窝和颅中窝的事实完全相符。

    作者:刘文芳;王菲;王德斌;陈学军;王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将于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通过二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的治疗,观察组通过孟鲁司特钠和盐酸丙卡特罗的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相比对照组的75.0%,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福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6例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组(观察组)和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组(对照组),各1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切除肿瘤,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田恒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嘉兴市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分析

    目的:本项目的实施一是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原因,及对无偿献血的认知;二是针对献血的状况寻求其解决措施,提高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方法:就嘉兴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献血率仅为19.6%,在献血者中72.2%出于无私奉献,在未曾献血者中58.5%因为担心献血卫生条件不合格和出于对血液管理机制不透明的担忧而未曾献血。结论:大学生有献血的热情,但由于自身的条件及外部条件(献血宣传、献血卫生条件、反馈机制等)的影响导致献血人数并没有呈现递增的趋势。

    作者:刘林林;邱美莲;张厉翔;刘帅;郑翔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生殖道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与稽留流产的临床关系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稽留流产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检测培养法和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法对180例孕早中期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及180例孕中早期要求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宫颈黏液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抗原检测。稽留流产组 U U感染率35.00%及C T 感染率6.67%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是造成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

    作者:周定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我院2007-2010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3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69%。其中发热反应2例,发生率为0.46%;过敏反应1例,发生率为0.23%。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颖;郑香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热性惊厥研究进展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 ,FS 或 febrile con-vulsions ,FC)为小儿常见急症,是6个月~5岁儿童中常见的惊厥性疾病[1]。对 F S 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2]。关于定义争议的焦点是首次发病年龄(1个月或3个月?)和体温(38.4℃或38℃?),目前多数学者采用的定义是:首次发作年龄在3个月~5岁,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大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且不影响生长发育,但热性惊厥频繁发生或惊厥呈持续状态,且治疗不及时也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除继发癫痫外,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学习记忆及行为障碍[3,4],FS的预后一直是儿科医师与患儿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F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立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了解其高危因素指导临床应对。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4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39例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4%。除性别因素外,其他因素下感染发生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均 P<0.05)。结论:经过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治疗过程中操作情况和患者其他因素,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感染病情。

    作者:李学如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从护理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中探索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目的:从护理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中探索了解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工作环境与性质、人际关系、患者与家属、专业技能、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结论:压力源就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管理,压力源的研究及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于护士的科学有效管理具有决策价值。

    作者:陆升红;梁业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食管裂孔疝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 ,H H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部分胃囊(全胃甚至一段结肠、小肠)经膈食管裂孔进入纵隔内。国内外发病率有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尸检资料发现在40岁以上者30%有食管裂孔疝,而国内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病人中本病占5%~20%,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发病率也在增高。过去把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视为一体,但近年来发现食管裂孔疝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而反流性食管炎中约60%有食管裂孔疝[1,2]。Ⅰ型滑动型疝有部分无临床症状,有人认为胃囊向裂孔上疝出大于3cm ,才可能发生胃食管反流,引起相应的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疾病。研究发现食管裂孔疝对病人危害不仅于此,它与胃食管反流、Barrett 食管已被证明为食管恶性肿瘤的危险因子,故需手术治疗[3]。手术路径历来有经腹和经胸两种,且手术术式多种多样,尽管术后效果多较理想,但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吞咽困难和(或)反酸。为更好解决病人以上问题,人们不断探索研究更加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争论和意见一直存在。

    作者:李学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手法转正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手法转头位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产科质量,减少阴道助产手术和剖宫产。方法:在具备适应证的情况下,手术者右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紧贴胎头枕部,根据胎方位施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成枕前位。结果:选择100例头位难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成功84例,成功率84.0%,失败16例,失败率16.0%。结论:认为胎头位置异常引起的难产适时手法转头位能减少难产发生率,是降低手术产的有效措施,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经验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方式,减少术后低血钙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2年8月500例良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未寻找甲状旁腺;改进组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精细被膜解剖,尽量保存甲状旁腺的血供及完整性。术后动态观察监测血清钙变化情况。结果:在术中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组中,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未寻找甲状旁腺组患者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暴露并原位保护好甲状旁腺及血供,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

    作者:冯勇;张金峰;周连仲;徐开旭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

    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后为尿毒症,依靠血透腹透或肾移维持生命。许多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不能承受上述医疗费用及心理抗拒等种种原因不能接受上述治疗,为此我科对38例住院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实行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佐治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5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佐治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10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儿均应用0.5%硫酸沙丁胺醇0.25ml/次+0.025%溴化异丙托品1ml/次+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2ml/次,2~4次/d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程5~7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晚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4mg ,疗程5~7d。结果:治疗组51例有效率90.2%,对照组56例有效率76.8%,χ2=3.43,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孟鲁司特钠佐治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作者:林喜足;陈宝川;冯丽;杨火燃;蔡耿耀;洪少妮;卓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形态结构、层次、位置及毗邻关系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明显,收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

    作者:崔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简易护理计划表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因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死亡率高。应用临床路径进行 AMI护理,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已得到了临床证实,但由于AMI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护理的复杂性,目前仍然有诸多病例不能入临床路径治疗护理。为减少护理记录书写时间、提高AMI治疗和护理的效率,我院借鉴临床路径经验,设计了简易的护理计划表单应用于非临床路径的AMI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务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重症多形红斑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重症多形红斑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致敏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及解热镇痛药多见,生物制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别嘌呤醇次之。全身症状严重,皮肤黏膜损害广泛,引起血液系统、肝、肾受累和心脏病变。46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患者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适量糖皮质激素及支持疗法是治愈的关键手段。

    作者:唐志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促进结核病实验室建设

    根据结核病实验室的等级评审评分标准,加强了实验室环境设施改造,增添了仪器设备,充实了人力资源,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工作绩效。对评审准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作者:曹鸿远;王槐堂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高原老年肺心病及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完善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88例老年肺心病及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从选用抗生素、维持体液及酸碱平衡、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住院天数缩短。结论:正确、及时、有效、完善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胡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