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刘杰;罗彬;熊伟;汤艳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实践教学, 改革
摘要:为适应现代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卫生监督的需要,为了培养新时代的预防医学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我院3届预防专业学生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施了实践教学改革.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X线平片、CT、MRI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由不同病因所致,有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的改变、酗酒的广泛、外伤增多及滥用激素类药物,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其早期可通过介入治疗、核心减压、减轻患肢负重、楔形切除、中药治疗等方法得到治疗,85%的Ⅰ、Ⅱ期有症状的坏死股骨头如不适当治疗将在2年内发生塌陷,甚至需要将整个股骨头置换,因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20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MRI征象,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作者:高春秀;麻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低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观察与护理脑出血患者低温治疗.方法:对56例脑出血患者低温治疗期间采取认真的观察,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脑出血患者均按预定实现体温下降,取得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或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状况.

    作者:陈素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细胞克隆与甲胎蛋白相关的研究进展

    T细胞克隆(T cell clone)指将单个T细胞从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后单独培养,使之重新繁殖成为单一克隆的T细胞群体.凭借T细胞克隆技术,可获得遗传背景一致且T 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均一的单克隆T细胞群体.甲胎蛋白(alpha-fetroprotein,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它只是胎儿时期肝脏内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成人后血清中水平很低,而发生恶变的肝细胞则又可恢复其合成的能力.因此AFP的血清含量变化对于肝癌的早期发现、疗效的检测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王晓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17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GIST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9.2岁.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42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6例.瘤细胞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39例表达CD117,36例表达CD34,9例表达SMA,6例表达S-100蛋白.50例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为:GIST 13例,潜在恶性GIST 14例,恶性GIST 23例.17例GIST有随访资料.随访率34%,随访时间10~42个月,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P=0.361 3.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作者:纪洪媛;董淑慧;潘彦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开展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抗生素分线使用,分级管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果:我院抗生素应用得到了规范管理,达到了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目的.结论:通过对抗生素分线使用、分级管理,抗生素合理应用有了很大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磊;宫京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45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再植50个手指,成活49个手指,成活率98%.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正确康复指导是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蓝柳红;方永琴;郭愿愿;麦慧英;雷燕玲;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及体会

    目的:总结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5例全身多处骨折伴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针对患者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正确的手术治疗、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顺利,精神症状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结论: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治愈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加强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尤为重要.

    作者:洪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顺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的需求,围绕着一个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病史等临床资料采集开始,在老师启发性指导下进行病例分析、分组自由讨论、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治疗计划的教学法.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起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作者:陈红武;黄铮;黄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依靠心脏彩超、心脏血管造影及心脏CTA,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检出率和准确性都非常高,本文目的是通过1例右冠动脉-右房瘘,复习并进一步了解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探讨心脏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咏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让患者懂得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意义,消除紧张焦虑心理,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规律用药,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配合治疗,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10~12mmHg(1mmHg=0.133kPa),DBP下降了5~6mmHg,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与治愈率,能提高其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53例HR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6例,Ⅱ型117例),分为对照组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治疗组),分析HRS患者的基础疾病,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尿量变化以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Ⅰ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除总胆红素外,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和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总胆红素、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住院死率(40.0%VS 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18.2%VS 4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2,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对HR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唐文;蒋明德;徐辉;秦建平;沈才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干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表现为急性发病,来势凶猛,常常危及生命,是我国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干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约占脑出血患者的10%,该病起病急、临床表现重、预后差,其病死率高达70%~80%,因此做好该病的急救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接诊的10例脑干出血患者急救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路仙掌;贾莉莉;牛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电切治疗7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大尿流率显著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锦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诊室外血压测量(2):家庭自测血压的认识与理解

    家庭自测血压(HBPM)是诊室外血压测量的又一种方式,HBPM是当前高血压相关专业的权威防治指南推荐应用的血压测量的方法之一.它可获取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状态的血压信息,帮助排除白大衣高血压(WCH)、检出隐性高血压(MH),更好的预测靶器官及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电子血压计问世以来,以其操作便捷、可重复性好、价廉等特点越来越广为高血压患者所接受和使用,极大的推动和支持了HBPM的开展和普及,从而使广大患者获益.

    作者:刘先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3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鼻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同时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54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例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后进行有创通气治疗,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后54例患者动脉血气 pH、PaO2、PaCO2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49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现将我院2年间发生的49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分娩总数829例,其中阴道分娩396例,剖宫产433例,产后出血4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资料中,年龄小20岁,大41岁,平均年龄34.71岁,其中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22例.

    作者:史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白茅根对酒精中毒小鼠肝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从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角度综合探讨白茅根对酒精中毒所致肝和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建立酒精中毒模型,酒精中毒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分为酒精中毒模型组和白茅根治疗组.白茅根治疗组用白茅根提取液按中等剂量12g/kg给小鼠灌胃,连续灌胃21d;各组到相对应的时间点后测定肝及脑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中毒模型组小鼠肝及脑组织中SOD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经用白茅根治疗后SOD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茅根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提示白茅根对酒精中毒所致的肝和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蓝贤俊;邓彩霞;陈永兰;农文田;颜小芳;黄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手术室器械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手术业务大量开展,使手术室技术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手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深、更广度发展,越来越多的精细器械和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手术中.手术室担负着全院择期手术及重急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为管理好手术器械及仪器,提高手术器械及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要在器械及仪器管理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现将我院手术室器械及仪器管理办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5-2009年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的适应新的传染病发展形势,努力提高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质量,现将我院2005-2009年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汇总如下.

    作者:谈宜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足月新生儿早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285例足月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生后7d内胆红素水平(按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推荐的光疗干预标准的17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为黄疸组,同期该院产科出生未达光疗标准的11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出生体重、性别、有否窒息、生产方式等15项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黄疸组的窒息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3d内禁食(超过12h)率,G-6-PD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而对照组非第一产率较黄疸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期窒息(A3)、G-6-PD缺陷(A9)、产后初3d禁食(A12)的偏回归系数是正值,而分娩胎次(A13)的偏回归系数是负值,黄疸发生的危险性=-0.37+1.200A3+1.216A9+2.193A12-0.637A13,回归方程的敏感性是66.3%,特异性是80.7%.结论:产后早期的禁食、围产期窒息、G-6-PD缺陷是新生儿早期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是否与黄疸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分析.而多次分娩可能是保护因素.

    作者:廖德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