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刘杰;罗彬;熊伟;汤艳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实践教学, 改革
摘要:为适应现代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卫生监督的需要,为了培养新时代的预防医学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我院3届预防专业学生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施了实践教学改革.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膏外敷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黄膏外敷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1年9月治疗的158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试验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头孢曲松钠、替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肠基础上行金黄膏外敷,试验组行金黄膏外敷患处,每隔1d换1次外敷药物,7~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痊愈1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67.31%,观察组痊愈30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92.45%,试验组痊愈27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0.57%,观察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与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单用或是与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联合应用,均对炎性包块的治疗具有显著性,治愈率高,单独采用金黄膏外敷比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方法更简单,疗效同样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春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配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成人大骨节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仙灵骨葆胶囊在成人大骨节病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关节局部中药熏洗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15d为1个疗程,于4个疗程后评价疼痛、关节肿胀积分.结果:4个疗程后,本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4%.结论:中药局部熏洗配合仙灵骨葆胶囊是缓解成人大骨节病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惠民;李海霞;董清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分段开窗切挂旷置治疗复杂性肛瘘98例体会

    目的:为了提高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保持肛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方法:采用分段开窗切挂旷置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结果:98例均获一次性治愈,93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未发现肛门失禁、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结论:分段开窗切挂旷置引流术在保护肛门功能、缩小创面、减少损伤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国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护理指导

    目的:目前脑卒中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危险疾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家庭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于经我院指导的50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进行随访.结果:遵循指导的31例家庭的患者不仅症状减轻,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极低,未遵循指导的19例患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加重.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小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53例HR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6例,Ⅱ型117例),分为对照组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治疗组),分析HRS患者的基础疾病,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尿量变化以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Ⅰ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除总胆红素外,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和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总胆红素、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住院死率(40.0%VS 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18.2%VS 4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2,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对HR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唐文;蒋明德;徐辉;秦建平;沈才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6例变异性心绞痛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变异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确诊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86.1%)ST段抬高明显,持续时间超过1min者25例(69.4%).26例(72.2%)T波高耸,22例(61.1%)有室性早搏.常规心电图显示基本正常,两组心电图对照,全部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0例(83.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结论:变异性心绞痛好发于睡眠和休息的时候,24h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记录典型的ST段抬高、T波高耸等呈一过性的改变,对诊断变异性心绞痛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血压的社区干预体会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增进健康行为.方法:对确诊为高血压患者120例建立个人档案,利用上门家访、门诊首诊测血压、电话追踪等方式进行反复的问卷式咨询,同时开展各项健康教育,进行1年的高血压社区干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实施社区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按时服药率、定期监测血压率明显升高;血压有效控制率显著提高,增进健康行为形成.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薛小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49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现将我院2年间发生的49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分娩总数829例,其中阴道分娩396例,剖宫产433例,产后出血4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资料中,年龄小20岁,大41岁,平均年龄34.71岁,其中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22例.

    作者:史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塞中的应用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需长期输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常因方法不当造成堵塞,从而缩短了留置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有文献报道,普通外科住院患者选用生理液水10ml封管,堵管率为47%[1].我科通过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春霞;周晓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L脑科粘贴巾在我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脑科手术专用3L粘贴手术巾(3L 医用制品集团公司生产),其构造为45cm×30cm 粘贴巾手术膜下方连接一边缘用细钢丝固定的漏斗型收集袋,漏斗尾端连接一直径为6cm,长90cm的导水管塑料袋, 带子尾端未封口,用于脑外科的手术,主要是保护手术切口的清洁干燥无菌.在使用时, 先消毒手术视野皮肤,待皮肤干燥后,将手术膜粘贴于手术视野皮肤上,一边剥离防粘纸,一边将薄膜平整粘贴于皮肤上,抹平手术膜, 将尾端收水管放入污水桶内.我科根据脑科手术专用3L粘贴手术巾的使用方法,将其运用于608例非脑科手术中, 效果满意.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共25起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纠纷的原因.结果:25起护理纠纷中,因护患沟通不到位投诉12例,安全管理不到位5例,服务态度问题4例,工作责任心不强2例,其他(患者及家属)原因2例.经过积极的沟通和处理,纠纷均得到圆满解决.结论: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强调工作责任心等措施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有效地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陆青;黎艳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发热待查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共有症状之一,大多数的发热原因容易查清.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波动超过38.5℃,经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明确病因者,是临床较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1].部分FUO经过进一步的观察与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但仍有约10%的FUO 终不能确诊,病程甚至拖延数年,FUO病死率为10%~30%[2].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经治疗后体温仍不能下降至正常,FUO患者常存在焦虑、紧张、恐惧、否认、睡眠紊乱等心理问题.通过对我科2009年6-12月收治的52例发热待查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寻找诊断线索,确定病因,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明显改善了病情及预后,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疫苗应用现状及展望

    HBV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致病因子.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于HBV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1].每年因乙型肝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 600亿元人民币[2].防治乙型肝炎,减轻危害,降低损失,是当务之急.利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作者:陈华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性肺结核的CT诊断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肺结核的CT表现并评估CT的诊断价值.方法:213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年龄58~90岁,全部患者进行CT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中病变累及两叶和两叶以上者173例,中叶受累者59例,病变累及下叶基地段者37例,累及前段和舌段者79例.其中以纤维化为主要表现者132例,有空洞者82例,有结核球者21例,有胸膜改变者122例,CT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4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59例,其中49例见有淋巴结钙化.结论:老年肺结核在病灶的分布范围、部位上不同于青壮年,其病灶性质以空洞和广泛纤维环为特点[1].

    作者:李海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科学实习带教中应用PBL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对疾病的认识过程除了授课教学以外,更多的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沉淀.通过对所有刚进入儿科实习的学生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儿科学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大,因为儿科学内容繁杂琐碎,知识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教学效果,是临床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作者:罗杰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具有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自1958年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近年在我国临床也应用广泛,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仅仅用于输液,还用于采血、换血等治疗.本文就新生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康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46例年轻子宫腺肌病患者口服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治疗3个月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出现闭经、减轻闭经、病灶缩小的总有效率为78%.结论:三苯氧胺与米非司酮配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

    作者:代志萍;胡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提高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愈率.方法:85例患儿中,5例经过2~4周的泪囊按摩结合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后流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22例经3~6次单纯泪道冲洗结合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后流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其余58例经单纯泪道冲洗无效后予以无麻下4号半无损伤泪道冲洗针头进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先天性泪道阻塞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泪囊按摩、单纯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治愈85例(100%).结论:以上85例先天性泪道阻塞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泪囊按摩、单纯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不复发,避免了泪道插管,放置硅胶管等复杂手术,方法简便、损伤小、疗效好.

    作者:汪芬;董武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足月新生儿早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285例足月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生后7d内胆红素水平(按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推荐的光疗干预标准的17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为黄疸组,同期该院产科出生未达光疗标准的11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出生体重、性别、有否窒息、生产方式等15项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黄疸组的窒息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3d内禁食(超过12h)率,G-6-PD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而对照组非第一产率较黄疸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期窒息(A3)、G-6-PD缺陷(A9)、产后初3d禁食(A12)的偏回归系数是正值,而分娩胎次(A13)的偏回归系数是负值,黄疸发生的危险性=-0.37+1.200A3+1.216A9+2.193A12-0.637A13,回归方程的敏感性是66.3%,特异性是80.7%.结论:产后早期的禁食、围产期窒息、G-6-PD缺陷是新生儿早期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是否与黄疸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分析.而多次分娩可能是保护因素.

    作者:廖德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X线平片、CT、MRI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由不同病因所致,有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的改变、酗酒的广泛、外伤增多及滥用激素类药物,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其早期可通过介入治疗、核心减压、减轻患肢负重、楔形切除、中药治疗等方法得到治疗,85%的Ⅰ、Ⅱ期有症状的坏死股骨头如不适当治疗将在2年内发生塌陷,甚至需要将整个股骨头置换,因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20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MRI征象,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作者:高春秀;麻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