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的退热效果综述

白建军;薄震东

关键词:手足口病, 药物, 退热, 综述
摘要:手足口病近年出现暴发流行,而流行时常伴随较高的病死率.发热为其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见于重症患者.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体温成为一重要指标,笔者对近年来的常用药物做一总结,望能够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住院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42.6mg,对照组加用西咪替丁0.6g静脉滴注,同时加服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7d观察胃肠道不适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达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67.6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胃肠道不适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彩芬;常保生;赵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胰胆系统病变应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有胰胆系统病变的患者108例,将单纯行MRCP的36例患者设为A组,单纯行ERCP的36例患者设为B组,行MRCP及ERCP的36例患者设为C组,所有患者诊断均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A组对病变定性诊断敏感性为75.00%(27/36),B组为77.78%(28/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诊断敏感性为94.44%(34/36),显著高于A组(P<0.05)及B组(P<0.05).结论:MRCP及ERCP均为有效的安全诊断胰胆系统病变的方法,且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作者:凌文峰;于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误诊断75例分析

    我院自2001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283例,其中有75例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现对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误诊断的因素,总结早期诊断的方法.

    作者:朱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分阶段教学法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与体会

    手术室实习是护生临床实习中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手术室环境、工作及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为了使护生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带教老师不断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形成了分阶段多种带教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海燕;李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药物减少IUD放置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IUD)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但部分妇女置器后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为了寻求减少置器后出血的治疗方法,笔者对应用宫血宁、消炎痛和安络血治疗置器后月经异常进行了比较分析.将180例置器妇女随机分成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Ⅰ组60例术后当日开始口服宫血宁胶囊,观察Ⅱ组60例术后当日开始口服安络血及消炎痛,对照组60例术后不服药.三组受术者分别于术后第1、2、3个月随访并复查血常规.观察Ⅰ组有效率81.7%,观察Ⅱ组有效率68.7%,对照组有效率48.3%.三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宫血宁药物作用强、疗效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花雪梅;施红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任花萍;樊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NT-proBNP在快速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在快速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观察两组患者全血NT-proBNP的测定值(荧光标记法);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者的 NT-proBNP测定值作为对照组做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NT-proBNP测定值,心源性呼吸困难组 [(2 932.80±1 808.44)pg/ml]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282.73±239.05)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NT-proBNP 在快速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鉴别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临床医生可以根据NT-proBNP测定结果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血气、心电图、胸片等情况,在较短时间内区分呼吸困难的原因是心源性抑或非心源性,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具有快速、简便、客观、可靠等优点.

    作者:沈华东;汪文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瞻性预防措施防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前瞻性预防.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1月间共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前瞻性预防措施,观察其预后.结果: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制定前瞻性预防措施对于防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华琴;鲁超;林春燕;常君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8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鼻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口服.结果:按文献标准评定疗效,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95.4%,高于单用鼻用激素患者(71.2%).结论: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单用鼻用激素显著,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萍;高海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7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按照年龄段分组并将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漏诊以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典型的SAH症状均不如青壮组明显(P<0.05或0.01);总误诊率30.6%,明显高于青壮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77.8%,明显低于青壮组(P<0.05).结论:老年SAH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预后不如青壮年,临床诊治老年SAH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防止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救援医学专业《急诊医学》双语教学初探

    为顺应救援医学国际化趋势,在救援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推进<急诊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2009年尝试对救援医学五年制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体会到,还需在师资培养、教材选择及提高学生积极性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琼;张丹;周发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灌肠法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灌肠法和常规灌肠法通便,观察2种方法排便效果及患者反应.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16例有效,总有效率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患者,排便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对患者心理伤害小.

    作者:刘静;邹莉;陈素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状况,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8例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高血压认知和遵医行为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对高血压的认知好67例占28.15%,差171例占71.85%;遵医行为好65例占27.31%,差173例占72.69%;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支持度对高血压认知与遵医行为有影响.结论: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不理想,医护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提高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其致残和致死率.

    作者:农庆玲;农琳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SAPSⅡ评分法分为轻、中、重三组,每组40例.另选40例年龄、性别、体重构成与上述各组无差异性的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又根据患者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24h查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各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性.结果:(1)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异常(P<0.05).(2)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随SAPSⅡ评分增高而明显异常,轻度、中度、重度脓毒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所有脓毒症患者中,死亡患者均出现在重度组内,与存活组相比死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异常(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监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磊;郭东风;宋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外科护理》教案

    本文遵循课程开发要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理念,对<外科护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尽地描述和剖析,以促进教学活动的研究.

    作者:魏红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简易配血策略

    溶血性贫血患者常含有自身抗体或伴有同种抗体,含有自身抗体的患者红细胞在体内已被致敏,而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或伴有同种抗体,在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常干扰检测结果,甚至导致血型误定[1].因此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院总结出一套简易检测血型及配血方法,输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素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疗效.方法:把1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及分别应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维持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HP根除、溃疡愈合及复发.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的近期愈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0.5%、82.1%;对照组分别97.6%、88.1%、79.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复发率:兰索拉唑停药组44.9%,维持组6.7%;奥美拉唑停药组52.2%,维持组23.5%,4组停药组及维持组之间,复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相关性DU具有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裕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肾内科见习模式改革浅谈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是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的第一步.肾内科理论授课学时较少,很多内容要通过临床见习来完善.传统的见习模式是根据理论课授课的进程,安排一大组约12~13名学生在下午对病房里的个别典型病例进行见习,这种方法已实行多年,但是随着医患关系的改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在肾内科见习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国内对肾内科见习方法也进行了许多尝试 [1] .

    作者:施晓松;唐军;石永兵;沈华英;李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针对性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146例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操作粗暴,切口保护不当,术后未置引流管,切口的缝合选择不当,抗生素的应用不当是切口感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结论:注重术中无菌操作及彻底止血,术中充分引流及视腹腔情况选择切口全层缝合,术前、术后足量全程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切口感染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广花;王宝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 927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6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1.13%,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6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29%,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以及多次剖宫产和宫腔操作史使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剖宫产术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使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荣吉;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