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102例临床分析

朱明芸

关键词:疤痕子宫, 妊娠, 再次分娩, 缩宫素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试产条件并自愿试产的102例临床资料.结果:与同期非疤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组相比,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母婴不良结局,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多.结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如处理得当计划分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运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78例产妇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产妇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助产;B组产妇采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进行助产.结果:B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A组产妇;B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人数明显多于A组产妇;该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产妇;该组胎儿和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和窒息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产妇在围产期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运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琼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治疗组患者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结果:临床有效率83.3%,心电图总有效率70.0%.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细胞外α-突触核蛋白的特点其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异常表达和聚集常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脱失,以及细胞内以α-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形成.传统的观点认为该蛋白仅存在细胞浆中,近来的研究发现,在细胞间质中也存在着α-突触核蛋白,其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综述了细胞外α-突触核蛋白的特点、生物学意义及其与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

    作者:赵江浩;赵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胺碘酮注射液转复特发性房颤53例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胺碘酮注射液在转复特发性房颤的应用价值.方法:按标准剂量,规范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转复特发性房颤.结果:本组53例证实,经胺碘酮转复治疗特发性房颤转复率达98.1%,并能有效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应用胺碘酮注射液转复特发性房颤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陈世明;陈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经过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对健康教育的整体认知程度、教育效果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指导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认知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柯艺芬;李三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澄江镇4个社区50周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寻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科学模式.方法:选择澄江镇4个社区共4.2万人,对其中50周岁以上人群开展高血压目标人群筛查,建立健康档案,运用软件进行分层分级系统管理,运用NAH方案为基础治疗,随访管理督导患者服药,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行为指导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结果:5年后进行综合干预效果评估,接受管理并完成5年随访的1 768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1.9%,良好的生活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吸烟率降低39.8%,饮酒率下降了36.5%,超重、肥胖减少了30.2%,低盐膳食率提高了55.9%,规律服药率提高到85.4%,防治费用降低了50.7%.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运用软件进行分层分级系统管理,随访督导其服药,选用安全、价廉、有效的降压药治疗,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行为指导等综合防治方案,患者能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平稳,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大大提高,值得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推广.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高灌注致老年患者的内环境的波动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生理盐水灌注液所引起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老年患者67例,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血液生化、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术中平均生理盐水用量37.8L.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P<0.05).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有下降趋势,心率(HR)有上升趋势,而手术前、后血钠(Na+)、钾(K+)、氯(Cl-)、肌酐(Cr)等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L中应用大量灌注液可引起循环超负荷,灌注液吸收可导致老年患者血生化、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变化.

    作者:闫成智;夏连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应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观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将7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35例,主要包括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不留置鼻胃减压管和尿管;术中维持患者体温,采用三孔法行手术,控制补液量及不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和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等;传统方法治疗35例.结果:加速康复组与传统方法组比较,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患者因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适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措施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经济、有效和可靠的.

    作者:王东;陈晓鹏;崔巍;田野;屠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腹泻婴幼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合理喂养、口服药物及静脉输液对症治疗等措施,观察组10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结果:10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采取配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后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治愈率比一般常规治疗高28.46%.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安全、方便、经济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淑成;董洪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减少采用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查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异常减少需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查的重要性.方法:对使用法国ABXpetra6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异常减少500例标本,以血小板低于50 000为准争得患者同意再次抽血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并采用末梢血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495例petra60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仍然少于50 000有5例,其中男3例、女2例与血液分析仪测得血小板计数明显不符显微镜检查结果,可见血小板有聚集成团、巨大血小板、微小血小板.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减少需采用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查,以手工计数与显微镜观察形态综合报告结果.

    作者:李宝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0例

    股骨颈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承受较大的应力,且股骨头血供受阻,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等并发症.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种类繁多,现趋向于安全、简单、可靠,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我院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0例,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刘喜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学生运动损伤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学生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原因、诊治及预防对策.方法:对68例学生运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踝关节损伤45例,占66.1%;指间关节损伤10例,占14.7%;腕关节损伤6例,占8.8%;膝关节损伤5例,占7.3%;肩关节损伤2例,占2.9%.关节扭伤46例,占67.6%;骨折11例,占16.1%;脱位7例,占10.3%;交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4例,占5.9%.结论: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及类型与运动的方式有关,踝关节扭伤多见,绝大部分行保守治疗可痊愈.避免运动损伤重在预防.

    作者:史琴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辅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30例,单纯西药治疗32例,观察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8周后HADM评分有显著下降.结论: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对改善产后抑郁症有显著增效作用.

    作者:杨雨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输液调节器在胸腹腔引流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可调节引流管对引流速度的控制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确诊为胸、腹水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7例,分别使用开放式引流管和可调节式引流管引流,比较两组放胸、腹水1、2、3h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1、2、3h无变化的患者分别为18例(54.5%)、23例(69.7%)、30例(90.9%);实验组1、2、3h无变化的患者分别为31例(83.8%)、33例(89.2%)、35例(94.6%).结论:输液调节器在胸腹腔引流管中的应用,增加了大量排放胸水、腹水患者的安全性,而且操作方便.

    作者:邢微微;姜振霞;董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组入院时、治疗1周和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治疗组入院时钾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血清钾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中丘脑病变者血钾浓度下降明显(P<0.05);(3)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血钾浓度变化有明显相关性(r=0.91,P<0.05).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有关,丘脑病变者容易出现低血钾;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血清钾离子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低血钾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于血钾正常者,早期补钾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伤口不愈合的常见情况与处理

    许多患者外伤后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造成难愈型的慢性伤口,创面形成感染,经久不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伤口换药是外科临床的基本功,也是换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的技术.然而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修复过程,某些伤口绝非是一帆风顺就能达到愈合的,存在这种或那种特殊情况致使伤口难以愈合或延迟愈合.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梦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hnonarydisease,COPD) 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期时易导致呼吸衰竭,临床上常规吸氧、抗炎、解痉平喘、祛痰及呼吸兴奋剂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1990年Brochard等报道无创正压通气(NIPPV) 治疗呼吸衰竭后[1],改善pH,降低PaCO2,改善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和插管率.本文对3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进行观察,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吴晶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误诊左下肺癌1例及文献复习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良性肿瘤,自1956年Liebow等首次描述此瘤并且命名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因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较难,易误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现将我所误诊为左下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PSH的临床诊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顾众宏;饶赣锋;刘懿;邱龄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疆特色医改中公立医院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疆医改特殊性中主要的复杂性的起因和表现.为了适应新疆反分裂和反恐怖斗争、加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巩固边防的需要,重点阐述了新疆特色地方公立综合医院发展方式应该转变的8个方面内容.

    作者:《新疆地方公立综合医院改革和管理研究》课题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β-七叶皂甙钠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肿、水肿体积均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周围水肿的减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洪凤;石广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