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临床体会

熊秋华;张慧嫦;陈展辉

关键词:小儿,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手法复位, 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严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1].急性冠脉综合征危害大、病情凶险,尤其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目前ACS的治疗手段包括溶栓、抗心肌缺血、抗栓抗凝及介入治疗等措施.目前急诊科院前急救系统(EMSS),对ACS进行及时及早的合理救治,对挽救心肌,具有重大意义.我院急诊科于2006年1月-2012年7月接诊的158例ACS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取得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

    作者:黄辉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之阴虚内热证临床观察

    经断前后诸证即西医学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由中年进入老年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此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笔者自2009年7月-2012年5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成汤剂加减治疗此症的阴虚内热型,临床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希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小儿糖尿病34例诊治分析及随访

    目的:探讨小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临床资料及随访分析.结果:小儿糖尿病临床并发症多,常以急症发病.结论:小儿糖尿病属儿科急症,易误诊、误治,远期状况堪忧.

    作者:罗惠云;万忆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两种麻醉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为(7.3±1.5)min,明显快于硬膜外组(12.0±1.4)min,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为优者分别为78.1%、71.9%,腰-硬联合组患者平均麻药用量仅为硬膜外组的一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椎间盘摘除术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阻滞完全、麻药用量少,适合临床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作者:蒋仁发;何绍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降温贴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降温贴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30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于置管后外敷降温贴.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温贴外敷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护理工时等优点.

    作者:周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眼角膜碱烧伤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眼角膜碱烧伤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7例角膜碱烧伤早期处理方法及中晚期羊膜移植后的护理.结果:重度角膜碱烧伤患者早期治疗,及时阻断继发性损害,做好身体及心理护理,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视力及生活质量.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保兰;魏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利培酮组(n=50),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8周奥氮平组、利培酮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失眠、便秘、月经紊乱等;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便秘、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异常.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作者:杨显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体会

    目的:通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以期总结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选取6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者作为试验组且于同期选取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者作为对比研究视为对照组,同时予以两组患儿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治疗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和临床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蓝海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时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半住院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实验组40例,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用药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实验组有效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胎盘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胎盘残留率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成功率无差异.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利凡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金明;应海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8例COPD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盐酸氨溴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3.5%,总有效率达到94.1%,对照组显效率38.2%,总有效率8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严巨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复方异丙托溴胺注射液1.25ml加生理盐水2ml,压缩雾化吸入,3~5min/次,3次/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输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咳嗽、气喘、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部分患儿表现为面部潮红,未影响疗效.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及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保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支原体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亚群的检测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肺炎支原体患者及对照组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APAAP)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CD4/CD8).结果:在5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T细胞亚群CD3、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作者:崔婷婷;郁涛;何艳辉;张继学;魏静;王中正;袁红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均行期待治疗.对照组孕妇给予静脉滴注硫酸镁;观察组孕妇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至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孕妇有效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出血量及出血次数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急诊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不同.两组孕妇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效果优于硫酸镁,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小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良好,显示近端及远端分支非常清晰;对轻度冠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具有高质量图像和诊断的准确性,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郭佳;姚传顺;杨世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新生儿惊厥临床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惊厥病例56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大多数,惊厥特点以微小型多见.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钙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抗惊厥治疗与控制脑水肿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做好密切护理.必须重视围生期保健,减少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新生儿惊厥.

    作者:王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中西药联合佐治小儿急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菌素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社区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68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有效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7.0%,在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X 线片炎症吸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急性肺炎采取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彭静;周建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腰椎峡部不连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多平面(MPR)重建对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200例腰腿痛患者的CT检查资料,研究L2/3~L5/S1椎间盘扫描和L2~S1螺旋扫描的结果.结果:CT明确显示峡部不连的有165例,共206处峡部不连;35例需对椎弓进一步检查.结论:L2~S1螺旋CT扫描价值高于L2/3~L5/S1椎间盘扫描.

    作者:高海玲;陈浩;史振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6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测并联合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T检查阳性病例97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1.4%;其中ASCUS符合率为74.5%; LSIL符合率为83.3%;HSIL符合率为95.8%;SCC符合率为100%.另有23例TCT正常患者活检报告CINⅠ 3例,CINⅡ 1例.结论: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好、准确度高,二者可以互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作者:姜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11例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分析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11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1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均经手术治疗,5例采用一期手术解决肠道梗阻,同时处理病变胆囊和内瘘.6例行肠管切开取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7.2%,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有间歇性、不完全性的特点,诊断首先有胆石病史和肠梗阻的表现,及时超声、X线,特别是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病例,总结经验,完善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27例临床治愈,5例死亡.结论:处理创伤性肝破裂时应积极抗休克.当有手术指征时应及时手术,选取合适手术方法,重视术后各脏器功能的保护,加强预防感染.

    作者:朱征海;张正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