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55例外科治疗体会

刘海滨

关键词:结直肠, 肿瘤, 肠梗阻,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55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伴结肠梗阻的结肠癌多见于Duke's C期和D期的中低分化腺癌(36例),有手术并发症者占21.8%,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吻合口瘘3例.结论:对伴结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手术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腺样体肥大不同术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和鼻内镜经鼻、经口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三组,全身麻醉分别行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或鼻内镜下经口、经鼻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打鼾、鼻塞、流脓涕及听力下降均改善,三组治疗效果上差别不明显.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鼻内镜经口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存在优势.结论:鼻内镜经口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并发症少.但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简单易行经济实惠.

    作者:徐化冰;富晓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1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原因分析,阐述了对狂犬病患者的各种护理、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对自己进行自我保护的各种措施以及加强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

    作者:李姗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长期注射地西泮对小鼠痛阈及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注射地西泮(diazepam)对小鼠痛阈及吗啡(morphine)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地西泮D1(8mg/kg)组、地西泮D2(16mg/kg)组(n=10),连续给药8d后停药并正常饲喂24h,第10天各组小鼠均注射吗啡(0.125mg/kg).在地西泮注射之前、吗啡注射之前以及吗啡注射后10min通过热甩尾实验测定小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ail withdraw latency,TWL).结果:生理盐水对小鼠热甩尾潜伏期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小鼠热甩尾潜伏期;长期注射地西泮对吗啡的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注射地西泮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热甩尾潜伏期,但对吗啡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

    作者:殷智宇;王晓毅;蒋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我院近几年来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的经验,为今后临床各防治外伤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5年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梗死26例,预防性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32例,共58例病例.结果:外伤性脑梗死26例中,恢复良好19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预防性使用32例中出现脑梗死13例,脑出血增加1例,未出现脑梗死18例;13例脑梗死病例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1来,重残1例.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早期使用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可推广应用.

    作者:黄荣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对照组26例只给予综合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水平、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死亡率、HBV-DNA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张风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46例分析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快速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150mg加5%葡萄糖液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30min后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继以0.5~1mg/min维持静滴24h.结果:24h有效达91.3%,且用胺碘酮期间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荆晓晴;李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急、慢性的超声图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结果:周围型27例,混合型5例,中央型3例,误诊1例.符合率97%.患肢左侧多于右侧,急性血栓26例,慢性血栓9例.结论:二维和CDFI结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血栓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工放.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糖耐量减低的疗效及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的新诊断糖耐量减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观察组)78例,二甲双胍治疗组(对照组)70例,3个月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和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糖尿病症状消失时间(7±2)d,对照组(13±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FBG、2hPG及BM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P<0.05),CP、FINS、HOMA-β均有明显的上升(P<0.01,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疗效可靠,安全.

    作者:王婕;甄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62耳),对照组48例(49耳),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有效率87.1%,对照组65.3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司远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课堂知识,课后延伸——记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活动

    第一课堂知识的传授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第二课堂教学则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近年来,我教研室针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特点,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效果证明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形式上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在课后得到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饶贤才;袁文常;胡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喘憋型肺炎的护理体会

    喘憋型肺炎是指毛细支气管炎症累及肺泡引起的支气管阻塞或半阻塞.临床以喘憋和发作性喘憋加重为主要特征,呈流行性,病死率较高[1].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喘憋型肺炎的患儿56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天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临床病区医用冰箱管理

    在护理质控过程中发现因冰箱管理不到位,造成药品或耗材失效、过期、丢失、冰箱温度达不到要求,给药品和耗材的质量保障带来安全隐患.分析总结临床病区医用冰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管理措施,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于海霞;张伟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皮牵引术的护理

    总结66例股骨颈骨折行皮牵引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协助医生做好检查工作;术后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做好生活和基础护理;做好皮牵引的护理;指导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4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4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服药依从性佳48例,占33.1%.服药依从性差占66.9%.年轻、文化程度低、月收入少、服药种类次数多、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差、全或部分自费支付医疗费,医患关系一般可影响服药依从性(P<0.05),与性别没有关系(P>0.05).结论:根据影响消化性溃疡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病人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先翠;匡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1例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临床表现为儿茶酚胺增多症状,如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等,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危险性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1年1月收冶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手术室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结果:通过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的管理,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手术感染.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与实施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实训室已成为现代大学中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本文介绍了我院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室的目的、理念、构成、功能,总结了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对今后更好的开展实验实训工作,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马桂芳;崔玉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护理体会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变态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做脱敏注射.2009年10月本院接治1例TAT脱敏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彦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为了检验制霉菌素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19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患者以年龄特征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用药处理.试验周期为10d,每隔2d进行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表明:经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是一种有效地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方法.

    作者:陈允;陶秀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初产妇第二产程胎心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实施电子胎心率连续监护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死产率的发生.方法:对16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于第二产程进行连续性胎心监护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治疗措施.结果:67例产妇第二产程有异常的胎心率变化.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胎心率变化和多种因素有关,产科护士应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配合医师及早治疗处理从而使异常胎心率恢复正常,部分不能改善者需采取措施结束分娩.

    作者:谢月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